我说小品
作者:秦人
小品是一种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好的小品,不仅要给人以娱乐,更应该给人以深思、启示。不论是喜剧小品、正剧小品还是悲剧小品。
目前小品不论从创作还是表演来看,已经处于“茂盛”时期,而不是“鼎盛”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来看,涌现出了大批的作品河小品演员。但从作品来看,没有什么新东西,从演员来看,表演程式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雷同,乏味。像一些小品,描述两个老年男女,年轻是相互有意,但未如愿,老来再一次机会中相遇,倾吐心声,相互结合。这样的太多了,太多了。少则新鲜,多则乏味。
2换汤不换药。即好些小品股市概况相同或相似,只不过换一下地点或人物身份而已。
3善作“名人”的根屁虫。某名人刚上演一“受骗”题材的小品,接下来会看到好多好多“受骗”的小品;某名人演一个“傻青年”,接下来会有好多“傻青年”。不但作“名人”的根屁虫,还以智商残疾的人来逗乐,差劲!
4拿农民、“傻青年”、民工等人取乐。像上面提到的“傻青年”;象农算账,什么“三八二十六”,“你妈我当年风流的那劲儿。。。”等台词,差劲!
5故事过于夸张、离奇。昨天的小偷、无赖,今天却成了慈善人士、伟人。
6无聊的笑声。部分小品,用大量的俏皮话,只求逗乐,而无故事情节。让观众笑了以后,感觉无聊。岂不知,哭有时也能让人放松!
7表演中的问题。例如,突然一声响、一句话,不论声音大小,都会把对方从椅子上掉下来。用最高的声调最大的声音,发出几句空洞的感叹,从而博得观众的掌声。等等。
以上这些现象,如果出现一两次,可能会得到观众的喜欢,次数多了,则成一种无聊,一些问题。由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小品处于“茂盛”时期。
当然,好题材、好形式也有,但不多。
本人认为,在小品创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品创作者,应该深入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而不能将自己关在屋子中,象写武侠小说一样,出现一些古怪离奇的、神话般的人物和情节。在对生活进行夸张的时候,要注意夸张的度,应给人一种交真是的感觉。
第二,好的作品,不但要有主题,而且主体应该十分鲜明。(有一部分作者也很反对这种观点)主题不能过于含蓄,那样的话会有好多人不知道你在说明什么。
第三,创作者应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避免一些粗俗、下流的东西,像一些小品中,让女演员露肩亮背,不知道这是小品艺术还是人体艺术?小品应该创新,但不能胡来!
第四,语言上应追求自然。有些作者认为,小品语言尽量使用短句,力求简洁。而我认为,不论短句长句,用的自然就是“好句”。姜昆的相声还不是这样吗?谁又能说不好?
第五,走自己的路。也许有人会说,名家就是名家,不沿着名家的写作格式去写,能写出好的作品吗?其实不然。因为任何东西都需要创新,就连人吃饭也得换换口味。如果某种题材,某种格式的小品以及小品中的某个动作、某句话,接连二三的在观众耳目中出现,难道不烦人吗?“二百五”、“老妈当年呀。。。”等台词,从凳子上掉下来、走路摔跤等动作,还能将人逗笑吗?只能是乏味!
本人觉得,不论是专业作者还是业余作者,不论是专业演员还是业余演员。只要我们喜欢干这事,我们就全身心投入的去干,认真执著的去干,深入生活去干,别凭空想象的干,不求多,只求精。一定会有好的作品出现。如果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能让观众掉眼泪或开怀大笑,那么说明我们已经有所成绩了。平平淡淡见真情。
再一个,只要你的作品什在生活的基础上有感而作的,那么它一定是你的成功之作。(也离不开你的素质)小品剧本对于小品艺术来说只是个“半成品”,还需要导演和演员的再度创作,因此上,不能单凭剧本来判断一个小品的好坏。当然,小品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以上这些,是本人这几年在小品编导中的一些自己的认识,不到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和网友指正。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