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其它文案 / 相声小品剧本 / 试述戏剧小品表演中的"度"

试述戏剧小品表演中的"度"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12-30  |   人气 164

戏剧小品,从戏校走向娱乐,从娱乐走向艺术,从上世纪至今,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已成为各种文艺晚会必不可少的一道可口“佳肴”,足见其魅力。小品小品,小而能品。

戏剧小品是文学,文学是人学,故戏剧小品要写人,这是对剧本的要求。但剧本要通过演员加以演绎,故演员的表演是一个戏剧小品优劣的最终体现,至关重要。

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实践,试对戏剧小品表演中的“度”作一浅述。 度,是哲学概念,是数字概念。

“万事都有度,失度则失真。”(中科院院士沈鸿)。

同样,戏剧演员表演中对“度”的把握,也至关重要。“因为演员在舞台上所表现的是角色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而且要做到自然真实、恰如其分,演员只有善于‘控制’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听任情感泛滥,往往导致失去分寸,破坏特定人物在特定情境中情感的逻辑性和必然性。”(中国戏剧家谭霈生)。

对“度”把握得准,人即此人;反之,人非此人,所以对“度”的把握,是体现演员功力的重要标志。小品是高潮艺术,是瞬间艺术,它篇幅时间简短,情节细节集中,人物行为精炼,相对大戏来说,对演员的表演要求更高,因为它要求演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最精炼的篇幅中作出最准确的演绎,要求演员不浪费每一个动作,要求演员的表演每一分钟都必须到位。

所以,对小品表演来说,“度”的把握更需强调。 戏剧小品表演中对“度”的把握,应该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

一、节奏的度。 节奏,可以说是一种精巧的算计,情绪刺激的铺排。

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指出:“人的整个生活的基础是节奏,它是天性和气质赋予每个人的,这种节奏也是整个艺术的基础,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为整个演出找到统一的节奏,并使所有角色都遵循这一节奏,创造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对于包括小品在内的所有演出来说,把握节奏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没有正确的节奏,就不可能成为好戏。

应该说,戏剧中的节奏,不同于自然的节奏,它完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组织而形成的。因此,演员在表演时,必须对这个“有意识、有目的”的真正理解,准确把握。

如话剧小品《汇报咏叹调》中,办公室主任叶适的节奏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组织的。戏的开头,叶主任由于没有参加会议,经理却要他马上去汇报会议的情况,叶主任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一切节奏马上加快;当叶主任从电话里得知经理出去的消息后,紧张情绪就一下松弛,高兴地唱起了:“太——好——了——!”正当他轻松时,经理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他就一下愣住,立刻紧张得不知所措。

这段戏的表演就必须在严密的一紧一松、一快一慢的节奏中完成。如果演员把握不好,人物的内心活动乃至性格特点就会表现得不准确,剧中的许多喜剧包裹在关键时就打不开,观众就得不到准确的情绪刺激,戏剧效果就会受影响。

正因为演对节奏的准确把握,使叶适这个人物活灵活现地活跃在舞台上,并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使这个小品在2002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比赛中一炮打响,荣获了一等奖第一名。

二、动作的度。 动作,是戏剧(当然包括戏剧小品)中最根本的东西。

著名戏剧家马丁·艾思林曾说:“戏剧就是摹拟的动作、仿效的动作,或人的行为的实现。”“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恰好是由于除言语以外那一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看作是使作者的观念得到充分表现的动作(或行动)。

”正因为动作(或行动)在戏剧中是如此重要,因此,演员对动作的“度”的把握,也就非同一般,更为关键。优秀的戏剧小品中的人物必定动作性较强或很强。

如上述小品《汇报咏叹调》中叶适的动作(或行动),都是十分强烈的。除开头的动作外,在后来的叶适向经理汇报会议情况时的动作,也是如此,因为情况特殊,他是凭着参加多次这种会议的经验临时即兴凑和的,为了不露“马脚”装得很像是看着记录本上的记录进行汇报,而实际记录本上却是什么也没有记的。

因此,在整个汇报过程中的所有动作,“度”的把握就更具难度:既要似乎逼真地表现出在边看笔记边汇报,又要逼真地反映出他不是顺利地一下子思考出能对上号的

一、

二、

三、四几条的;既要表现得在经理面前尽量不露声色,又要表达出他内心的慌乱和空虚……这中间的每一个动作的“度”,尤其是心理动作外化成外部形体动作的“度”,必须把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火”了不对,“温”了不行,因为“火”了,就不像个办公室主任了;“温”了,就体现不出叶适的性格特点了。扮演叶适的演员许晓明,应该说在这段核心表演中,对“度”的把握是成功的,不然的话,他不会荣获中国剧协颁发的个人优秀表演奖。

三、语言的度。 如前所述,戏剧小品是文学。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众所周知,剧本中的语言,除了“舞台提示”外,其它都是“台词”。

所以,语言在小品中十分重要。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夫斯基除重视对演员的形体训练外,还非常重视声音(语言)的训练,他要求演员经过严格训练,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声音、吐词、呼吸……条件。

笔者认为:这中间的“恰如其分”,指的就是语言的“度”。把握语言的“度”是多方面的,这里重点阐述一下对语调和语速的“度”的把握。

本人曾在小品《人生旅途》中扮演过劳动妇女秀凤一角。秀凤在得知飞机将要出事后,有一段表达内心感情的煽情的独白。

为了把握好这段独白的“度”,使其富有感染力,在导演的帮助下,我在语言处理上尽量注意语调语速的轻重缓急。如一开始,语调语速不宜过高过快,达到诉说的感觉即可;说到“被炸瞎了双眼”时,强调“炸瞎”和“双眼”两个词语。

说到“双——眼”两个字时,因为她为爱人失去了双眼而伤心,语气绝对不能轻松,所以一方面语气加重,另一方面语速适当放慢,采用挤出来的方法;说到“他需要照顾、需要温暖、更需要爱”这段台词时,如果稍不注意,容易平,因此要尽量注意三句话的层次,要有变化,突出“爱”字,说出韵味,说出女人的柔情;说到最后一句“可是,命运为什么这么残酷!”时,我把悲伤的程度加深,压着声音,语调像喊又不像喊;如果把声音放大,声嘶力竭喊着说,观众就不能感受到秀凤揪心的痛苦,只能削弱她的形象,就达不到催人泪下的效果;但如果声音压得太低,观众听不清你说的是什么词,这也会直接影响人物的形象。再如我在小品《白绿红变奏曲》中扮演农村妇女白嫂时,在戏的一开始,我抱着发高烧的孩子,焦急地边上边喊“医生——医生——!”语调虽然较高,但高得恰到好处,让观众马上接受到一种正确的医院氛围和农村妇女的焦急情绪;当护士提醒应该轻声后,我的语调一下降了下来,但焦急的语气不能变。

这中间就有个对语调语速的“度”的把握问题。由于我在《人生旅途》和《白绿红变奏曲》这两个小品中能较好地把握住了人物语言的度,使这两个善良、纯朴和富有情感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比较真实地展现在了舞台上,得到了好评,为这两个小品分别荣获全国第四届、第七届“群星奖”作出了贡献,并荣获了中国剧协颁发的个人表演奖。

由此可见,在语调和语速“度”的把握上,首先要注意语音变化。演员应根据剧中人物当时的特定要求,剧情的发展需要,调整好语调,处理好轻重缓急,找准状态,做到恰到好处。

二是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所有的对话,必须合乎小品中的基本节奏和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节奏。

语速太快,观众会听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小品的内涵也无法体现;语速太慢,戏会很平,还会影响其他演员对人物的塑造。三是要生活化,回避朗诵式。

这是一个在宏观上把握语言“度”的要求。在群众戏剧中,有不少演员在台上只是向同台演员或向观众背诵台词,这种背诵式的语言一般是一个语调、一个语速,平淡呆板,根本没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小品表演中,是绝对不可取的。

只有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把握好“度”,你所塑造的人物才能鲜活。 为了在塑造人物时能正确地把握好“度”,笔者认为除了多实践、多总结外,应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努力。

一、演员应学点哲学,提高修养。 把握准确的“度”,是一句哲学语言。

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度”,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胸中有‘数’”这句话,这里的“数”就是指“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人们在实践中,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分寸”、“火候”,掌握“适度”的原则,“过”或“不及”都是不对的,应找出“最佳度”。这个哲学观点,如果演员能较好掌握,在表演时就能准确地塑造出你要塑造的“这个人”。

所以演员学点哲学是大有裨益的。除这外,演员还必须提高自己“激情与想象”和“理解力、自制力”的能力以及自己的生活修养、文学修养等,使自己的资质和修养跟上时代的需要,跟上群众的需要。

这样,对“度”的把握就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二、演员应对剧本和人物进行分析并理解。 剧本,一剧之本,是演员将剧本中创造的形象化为直观舞台形象的基础。

因此,演员在“二度创作”时,即塑造舞台直观形象时,就必须依据剧本,理解剧本,并对剧本尤其是自己要塑造的人物进行分析。这是必不可少的。

在理解剧本时,我认为主要应对主题、冲突,尤其是人物这三个大方面进行剖析。主题,是一个小品不可缺少的内在要素,是一个小品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灵魂”,它直接关系到演员在这个小品中创造人物形象时的宏观把握;冲突,即戏剧冲突,是戏剧小品的又一基本元素,因为“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它包含了人物之间性格和目的的矛盾和同时产生的基本情节。

演员对这些如果不熟悉,不理解,要想塑造好矛盾冲突中的人物是无法想象的。自己要塑造的人物,那更应在仔细分析后透彻了解,不仅要了解他在戏中的一切,而且要能说出这个人物的简历、学识、爱好、脾气、性格乃至习惯动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演员自己在舞台上化为“这个人”,才能把握好他的一切。

三、演员应具备一定的表现力基本功。 实践证明:演员要正确地把握好表演中的“度”,没有一定的表现力基本功是不行的。

形体动作和台词,是表演艺术的两根支柱,演员的表现力也主要体现在这两根支柱上。因此,如有条件的话,演员应加强包括身体训练、造型训练、声音训练等方面的技巧训练,使自己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基本功,不至于面临那种“知道怎么做,却不会怎么做”的窘况。

如果能达到这方面基本功较扎实的层面,那就能得心应手地把握好表演中的“度”,就能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舞台人物形象。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对小品的艺术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小品演员只有认识了“度”,把握好“度”,才能在舞台上塑造出更多更具个性、更有时代感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人物形象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与试述戏剧小品表演中的"度"相关范文:
收编猪八戒的故事 吵 架 脑筋急转弯 [相声]教子经 滑稽搞笑相声剧本《交通肇事》 贺资兴市老年艺术节 小品《算命先生》 要命的通讯簿 劳模的年夜 短剧《半路》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试述戏剧小品表演中的"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