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教我写相声
鄢德明
出于对相声的热爱与崇拜,爱好文学艺术的我,又把创作的目光转向了相声和小品的编剧上来。从20xx年9月份开始创作相声小品以来,笔者在“相声小品网”上先后发表了六个相声和小品的剧本,并在该网站建了博客,将本人在各处发表的拙作悉数收入其中。
姜昆约我谈相声
三年前,我和姜昆老师曾有过一面之缘。在20xx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我曾和朋友一道拜访过他,还有幸得到过他赐给的一张名片。
因为本人拙作《说变化》(相声)曾在人民网和新华网上“挂”了一个多月,并得到广泛的“好评”,有朋友便劝我将作品投到《曲艺》杂志社。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稿件送到《曲艺》杂志没几天,我手上便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耳朵里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你是小鄢同志吗?我是姜昆……”
姜昆老师亲自给我打来电话,我顿时心潮澎湃,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一时竟激动得愕了半天才说话。
原来,姜昆老师看了我的拙作《说变化》之后,认为这篇作品歌颂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万众一心,群策群力,齐奔小康,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人民不忘“八荣八耻”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共建和谐社会。作品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要求,他打电话给我,是想征求我的意见,并约我到他办公室谈稿件的修改。
姜昆教我写相声
xx月xx日上午,我应约来到姜昆老师办公室,姜昆老师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接待了我。听说我是从外地专门来北京送稿件的,姜昆老师的话语更是亲切,又是问寒又是嘘暖,让我这个普通的业余作者生出好些感激之情。
姜昆老师从桌上一叠文稿中,找出我的拙作。他在肯定了我的作品“选题不错,立意也行,文笔也很流畅”的同时,又对我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比如“艺术性不够,‘包袱’不多,没有完全体现出相声其独特的风格”等等。
随后,姜昆老师从相声的构思说起,谈如何作铺垫,怎样设悬念,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怎样进行传统借鉴。他教我在抖“包袱”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在事情的情理之中,又要出现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我见姜昆老师如此“随和”,也不再和他客气,直接向他“讨教”作品如何修改等“关键问题”。姜昆老师一边为我保存我带来的电子稿件,一边热情地回答我的提问并作耐心地解答,令我茅塞顿开。
接下来,姜昆老师又仔细地询问我创作的思想和精神,让我谈创作的心得和体会。一席话,对我这个热爱和崇拜曲艺事业的业余作者产生了极大的鼓励作用,不觉对相声盟生出一种强烈的“创作欲”和“求知欲”。
末了,姜昆老师还送了我几本近期新出版的《曲艺》杂志,让我多学习学习,好好拜读拜读别人的优秀作品,并在第12期的扉页上,签上了他的大名。他还细心地给我留下了他办公室的电话和手机号码,并嘱咐我,将改好的稿件尽快发给他。
早上,我又接姜昆老师的电话,得知他已经给我邮箱里发了一篇《姜昆谈相声创作》的稿件,让我好好看看。另外,他现在正亲自为我改写作品,准备将此节目报送给20xx年央视“春晚”节目组呢!
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忙不停地道谢,可姜昆老师最后又说了一句话“别先谢我,这节目最后能不能上,不是我能说了算的!”
我哪还能说些什么呢?姜昆老师亲自为我改稿子,还想将其“忙”进“春晚”,我除了感激之外,还能说什么?情急之中,写了一首回文诗,敬献给姜昆老师:
爱 为 相 声
偏 姜 数 原
艺 昆 唱 本
曲 笑 逗 好
说 语 学 说
附回文诗译文:
姜昆笑语说曲艺,曲艺偏爱为相声。
相声原本好说学,说学逗唱数姜昆。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