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焉支情
一、时间:盛唐时期
二、地点:西域,焉支山田园
三、人物:
焉支:青春少女、汉家舞者
胡人甲:胡人舞者、焉支恋人
汉人老者:焉支部落头人
胡人老者:胡人驼队首领
汉人部分:焉支部落族人
胡人部分:胡腾舞者
第一幕焉支出阁
舞台背景;蓝天白云,中景为汉家田园、农舍、扎栏、烟柳、山峦。远景(二道幕后)为胡家帐蓬。
汉家农舍沐浴在春风里、远山、农田、烟柳、飞鸟尽收眼底,一幅和平、安祥、富有生机的田园风情画。
汉家焉支女倚窗而立。
曲一:(采用张掖、山丹民间曲目《割韭菜》做曲引,并贯穿全剧)。
大幕开启,焉支妩媚靓丽,描眉施粉、倚窗眺望,她喜形于色,兴奋状态不尽言表,引出幕后合唱。
春风化雨和送爽,幕鼓晨钟崔人醒;
南湖没尽烟柳里,遥望驼道胡人来;
忽闻商旅驼铃声,疑是胡家恋人来,恋人来……
曲二:(欢快,无限神情、向往的)
[焉支汉家舞,长辫脱秀,襟飘带逸,引领出幕后女独
声声驼铃声声起,商旅驼队商旅来;
望去黄沙八百里,不尽胡人下长安,下长安……
第二幕集贸市场
曲三:(诙谐、幽默,具有明显的丝路风情印记)
胡人驼队上台,汉家相悦相欢,互致问候,并送上茶水帮胡人解渴。胡头人奉上皮毛、酥油、肉制品、汉家老者予以茶叶、食盐、丝绸织品。集贸市场形成,众人讨价还价,相互交换商品,一派繁荣的商品交易情景。
第三幕交换订情物
胡头人引领胡甲与汉老者相见,作辑、施礼,众乡亲将焉支推向胡甲、羞涩气氛中两人互赠礼物(即递换手)。
曲四:(愉快、亲切地)引出男女对唱:
男:丝路驼道走十载,一路风尘一路情;
最是焉支汉家妹,抚媚动人招人爱;
尔今娶得佳人归,千年好合在人间;
女:男主外来女主内,相亲相爱过日子
从今后,你放牧来我织布,你跑驼队,我守家;
咱们俩,儿孙满堂,福乾坤;
共修得白头万年好!
曲五:(富有胡人风情,略代丝路印象)
胡姬献舞(飞天舞姿)以示对两位恋人的祝贺。
第四幕婚礼仪式
曲六:(喜庆、祥和,带有明显的汉家婚礼印象)
胡、汉老者端坐中央,胡甲被众人配予缎带同焉支在司议引导下双双拜天地、父老、再行互拜礼仪,并在喜绸引导下,跳火盆,成大婚。
(婚礼场面上出现司仪被抹黑,伴娘撒花生、红枣场面……汉家把盏,胡人持黄釉扁壶狂饮,胡甲欲纵欲越……)
曲七:(胡腾舞调)
胡甲独舞引来众胡人纵酒起舞,但见胡人腾、踏、跳、越、长衫飘舞、软靴踏歌,由单人、双人推进到多人共舞。众人围之、观之、并舞之,逐步将舞台气氛推到最高潮。
第五幕夜闹洞房
[二幕拉开,夜幕下,帐蓬红烛格外显眼
曲八:(音乐舒展低宛)
帐蓬内,胡汉恋人剪影,或相互依偎,或相互倾诉……
帐外众人围之、观之、听之(音乐转嬉戏、轻快)……
鸡鸣……
新人走出帐蓬,阳光丽日下,新人靓丽妩媚,一片人欢马叫的情景。
第六幕告别家园
曲九:(音乐惜别,沉重的)
胡汉惜别,焉支叩拜父母乡亲,众乡亲摇手相送……
音乐转高亢......
落幕
创作:罗易祥
【附:创作思路】
创作思路
一、创意
通过歌舞剧形式,集胡汉文化,表现盛唐时期西域地区的人文风情。
二、内容
汉家男耕女织,胡人大漠商旅、美丽、祥和的田园诗画,骠駻粗旷的胡舞风情,别具特色的婚庆礼俗,繁华似锦的商贸场面构成一幅焉支天下秀、儿女竞风流,古今有传承,世代永祥和的美好愿景。
三、舞蹈设想
1、汉舞:以焉支独舞为突破口,集汉家水袖、抛绢、碎步以及服饰、表情文化于一身,充分体现西北、特别是张掖、山丹文化的特点。
2、胡舞:突出纵酒起舞特色,集腾、踏、跳、跃、旋转为一体,(置一花毡,边舞、边酒)有舞也、酒也,醉也,歌也的影响。
3、胡姬舞:充分体现敦煌飞天舞的影像,再现飞天,以暗示张掖、丹文化与敦煌文化必然的渊源和内在联系。
4、其它舞蹈可根据张掖、山丹及西域民风自行编排。
四、服饰
1、汉服,长袖、卷发、布鞋、襟带。
2、胡服,头包白巾,着长袖衫,腰系黑带,佩黄釉扁壶,脚登黄色软靴,留八角挠胡。
五、乐器
以胡琴、竹笛,琵琶,排箫、鼓、钹为主,必要时加编钟以烘托音乐气氛。
【说明】盛唐时期商贸繁荣,焉支山下街市林立,隋阳帝接受二十七国使臣朝拜,胡腾舞不径而走,西域地区民族友谊源渊流长,胡汉友情在焉支山和祁连山下得以见证。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