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
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挂年画 兰荷菊梅开满墙,满屋似闻花芬芳。
引来燕雀檐前闹,直冲屋里抖翅膀。 这首咏年画的诗,描绘了春节将至,家家户户挂年画的新气象。
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中,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
早在尧舜时期,年画就已出现了。至今,广大农村每年春节还有张贴年画的传统。
年画中,要以门画起源最早。它是由古时的门神画演变而来的。
关于“门神”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称之门神”。
到了唐代,便由真人秦叔宝、胡敬德出来代替假设中的神荼、郁垒了。据《三教搜神大全》称:“户神,唐秦叔宝、胡敬德二将军也。
”据传说:“唐太宗不豫,寝门外鬼魅呼号,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宝奏曰:”愿同胡敬德戍装立门外以伺。
‘太宗可其奏,夜果无事。固命画工绘二人之像于门,邪崇以息。
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可见,门神与门画是有密切联系的。
民间还有将钟旭作为门神贴于门首的传说。钟旭之为门神,看来也是”刻画效象、冀以御凶。
“ 到了宋代,逐步演化成了木版年画(分为着色、套色两种),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明末清初,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潍县的年画。
均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版画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曾先后传入日本和英、德等国。始于南宋的福建年画,畅销南洋,深受欢迎。
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多以五谷丰登、春牛、婴儿、风景、花鸟等为内容。后来,上海郑曼陀把月历和年画合二而一,制成“月历牌”年画和挂历年画,至今风靡全国。
解放后,新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多以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劳动生产、建设四化等为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目前,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年画已可用多种先进方法印刷。
形式多种多样,有中画、屏条、挂签、斗方、窗顶、桌围、灶画、喜幅等数十种形式。题材十分广泛:有山水花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等广泛的内容。
风格各异: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天津“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著称;山东潍县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则以粗壮、朴实见长。漳州年画,黑底粉印,绚烂多姿,浓丽凝重,独具一格;佛山年画,色彩鲜明,红底黑版,质朴动人,别有风韵;上海月历牌年画胶版精印,细润柔和,色彩缤纷,别饶风趣。
此外,还有四川的锦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都具有独特的风采。如今,新春佳节贴年画已遍布城乡。
(编辑:姜志)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