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直机关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统一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我讲的题目是《大力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最根本性建设。毛泽东同志豪迈地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纵观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党历来十分重视自身建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同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成功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先后做出了《关于整党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定,对我们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出台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面展开,标志着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论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这些精辟论断,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我理解,正确把握这些新思想、新论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上求共识,在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要求上下功夫,在贯彻落实党的建设的战略措施上见成效,全面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下面,围绕这一课题,结合绥化市的实际,我讲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是深刻认识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二个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三个是认真落实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措施。
一、深刻认识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现实问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党的建设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具体说面临“三个考验”:一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考验。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党的80多年的实践启示,党的先进性事关党的生存、发展、壮大。因此,如何践行“三个代表”,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何做到“六个坚持”(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等等。加强党的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长期任务。二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考验。历史条件变化了,社会环境变了,党的执政方式要变,执政能力要提高。因此,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如何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等。提高执政能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考验。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此,如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如何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不断提高执政水平,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是摆在党面前的严峻历史课题。面对这些考验,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十分突出,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特别是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近两年来,我与有关部门的同志到农村、机关、企业、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结合学习中掌握的一些情况,感到有“五对矛盾”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一,历史任务的艰巨性与党组织执政能力不高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要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重任,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现在看,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与承担的历史任务很不适应。据中央党校对一些省县以上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认为科学判断形势能力弱的占58.1%,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弱的占66.9%,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弱的占35.3%,依法执政能力弱的占43.3%,总揽全局能力弱的占19.9%。从我市的情况看,一些党组织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与承担的责任极不相称,有的甚至不如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在农村,一些乡村债务沉重,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上访不断,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一些党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据统计,全市160个乡镇党委、1335个村党支部中,属于加快创业型的约占20%左右,属于实干兴业型的约占30%左右,而看摊守业型、涣散贻业型占50%以上。在机关,加快发展创业的浓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在推进大项目建设上,缺乏找项目、挖项目的主动性。从去年创业型领导班子考核评比上看,真正符合“六优”(围绕大局服务优、业务工作成效优、党风廉政建设优、依法执政效能优、部门自身建设优、社会群众评价优)标准的相对比较少,仅占30%左右,与绥化大发展快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在企业,国有企业关停并转的增多,大批工人纷纷下岗,党组织基本无法开展活动。全市处于留守状态的企业党组织有一半左右基本丧失了发挥作用的能力。通过对一个市的调查,留守企业党组织占企业党组织总数的三分之一。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受制于企业主的重视程度,在参与企业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上存在明显差距。在社区,党组织调整刚刚起步,“三无”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难以发挥城市服务功能。长此下去必将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形势十分严峻。
第二,社会成份的多样化与党组织设置形式单一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和社会分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必然要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做出相应变革。目前看,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主要存在三个弊端。一是设置模式陈旧。绝大多数党组织的设置都在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模式,按行政区划或地域关系来设置,导致党组织的覆盖领域不大、覆盖面不广。比如,在农村一些地方劳务输出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但党组织仍然按照村屯来设置,很多应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起来。从调查情况看,我市股份合作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产业协会已达3300多个,已建立党组织769个,只占总数的23.3%。有党员尚未建立党组织的还有2193个。二是跟进不及时。许多具备条件的新经济组织还没有及时建立党组织。根据农村、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规定,设置党支部应有3名以上党员,设置党总支应有50名以上,设置基层党委应有100名以上。去年底今年初,从我对非公有制企业和“两新”组织的调查看,全市有非公有制企业4520家,建立党组织的仅有900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就更少。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越来越多,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出现了“空白点”。据统计,全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党员达11000多人,在打工地建立党支部、党小组仅有145个。三是设置标准把的过“死”。一些地方对党组织设置标准把的过“死”,没有按照工作需要来调整党组织设置,党的核心作用和政治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调查中我了解到,某村党支部有33名党员,村里有2个协会组织,每个协会都有
4、5名党员,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但由于村里建的是支部,他们只能建立2个党小组,在发挥作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第三,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与党组织服务方法陈旧的矛盾。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但现在看,一些基层党组织与这个要求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三不”:一是领导方式不适应。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抓法,以行政命令为主,偏重于行使管理职能,不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工作。在机关,存在着较重的衙门风气和“官本位”思想,开展工作就会“瘸子打围座山喊”。在农村,存在“一刀切”、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问题。20xx年,我到一个县调查,了解到有一名村干部号召农民种经济作物,有2户不同意,这名村干部竟动手打人,结果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在当地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二是职能作用不明确。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缺少统一的职能定位,具体应该干什么、发挥哪些作用,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党组织形同虚设。农村税费改革后,各地虽然探索出一些乡村党组织的具体职能,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查中,常听乡村干部抱怨:“现在的工作没抓手、没法干”、“支部没啥作用了”等。机关党组织没有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组织党员干部发挥服务职能和作用,党组织活动仍然停留在常规的“三会一课”、发展党员、收缴党费上。三是民主渠道不畅通。一些党组织在党内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党员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比如,有很多关系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还仅仅局限在党内的讨论上,没有通过公开的办法让群众参与,征求群众意见;再比如,有些基层党组织在选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还局限在党员这个层面上,选出的一些干部党员认可,群众不认可。
第四,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与党员教育管理滞后的矛盾。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带来了包括党员在内的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党员教育难、管理难成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党员,责任却在基层党组织。主要是“三个不到位”:一是跟踪管理不到位。党员长期外出不汇报,党组织对党员流向不掌握,听之任之。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对机关党员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党员的底数。但还有152名党员联系不上,没有参加这次教育活动。实际上联系不上的党员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而且第二批、第三批的流动党员数量将更多,问题还会大大增加。二是经常性的教育不到位。一些党组织开展活动不经常,有的即使搞了一些,也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党员培训内容单一,方式不活,有的培训走形式、摆过场。据对某县57个党支部的调查,能正常开展“三会一课”活动的仅24个,占42.1%;断断续续开展活动的13个,占22.8%;极少或不开展活动的20个,占35.1%。有一个村支部已有两年多不召开党员大会,也没上过一次党课。三是监督约束不到位。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处置不合格党员失之于软。如对某县39个党支部1262名党员调查,其中半年以上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的76人,基本不起作用的有101人。所在的党组织对于这些不合格党员不教育、不处理,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工作和威信。
第五,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与党员队伍存在问题的矛盾。当前,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就是要践行“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六个坚持”。但事实上许多党员与这一内在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反差。从前段时间党员先进性教育准备工作的调查看,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党员存在的问题表现不同。在农村,主要是年龄老化,农民党员中55岁以上的14233人,占25.5%。素质先天不足,初中以下文化的37453人,占67.2%;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仅占34.5%。比如,有一个村号召党员带头集资养奶牛,由于不懂行、不懂技术,辛辛苦苦花高价买回来的却是“淘汰”牛。带民致富能力弱,率先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约占30%,近50%的党员只能发挥一般性的作用,近20%的党员家庭生活困难,落后于普通群众。在机关,有的党员缺乏服务意识,群众观念淡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不注重学习,思想僵化,不思进取;有的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拖拉,效率不高;有的纪律观念不强,自由散漫,作风飘浮,贪图享乐,甚至以权谋私,等等。总的一句话,给人的印象就是“怕、难、懒、散、慢、僵、浮”,严重影响了机关形象。在企业,有的党员意识淡化,不关心政治,对企业发展不闻不问,参与党内活动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的功利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甚至带头不支持企业改革;有的找不准自己位置,不善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混同于普通群众。在街道社区,有的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政治信仰动摇,组织观念不强,不愿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有的甚至充当上访告状的“代言人”,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具体问题,暴露出我市党员队伍现状与先进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从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我们绥化的党的建设工作,这些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总的看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式作用得到了发挥,但也存在一些要解决的问题,个别问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
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新时期我们党的性质、党的政治路线、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目标。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八十多年建党实践的经验总结。我觉得,当前在加强党的建设上,既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更要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掌握党的建设理论,抓住党的建设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怎么抓住?
第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体现党的性质的根本要求。党的性质问题,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这是因为,党的性质决定着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领导地位,决定着党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十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党的性质的这种界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它将党的奋斗目标、根本宗旨和执政使命融入党的性质,实现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实践上是统一的。坚持党的性质,按照“两个先锋队”的要求建设党,一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三要在坚持把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的同时,及时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二,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一条经验。江泽民指出:“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如果偏离这一指导思想,党的建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这就昭示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必须牢牢确立和始终坚持的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求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过程,成为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过程。把握住这一点,党的建设就抓住了根本,就会富有活力,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就有了依托,有了保证。就是要求全党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发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保证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列宁指出:“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消灭剥削阶级任务解决后,党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包括党的建设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既有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党建的成功经验,也有偏离这个中心的严重教训。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第一位,这既是江泽民对我们党自身建设成熟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又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指明了新的思路。实践证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全党工作的大局实现好、维护好;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在手上;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当前尤其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坚强领导集体,使广大党员成为践行“三个代表”的模范。
第四,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努力。十六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总目标做了新的概括,即“一个领导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这是江泽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为我们党确立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同时,十六大报告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四个一定要”的指导方针和“五大建设”的具体要求,从而给全党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前进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只要按照这个总目标来建设党,我们党就能与时俱进,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江泽民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深刻认识和汲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和干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是必须全面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的各方面工作,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在思想建设上,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在党内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组织建设上,要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善于治党治国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在作风建设上,全党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谨记“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制度建设上,制度是党性、政体的集中体现。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远性,只有制度健全了,党才能依法治国,才能不断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健康发展。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二是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保障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三是必须健全党内生活,发展党内民主,用党内民主保证人民民主,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能够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认真落实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措施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关键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我们绥化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紧紧抓住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认真落实市委一届十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经济优势,把党组织的战斗力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结合前段时间的调查,我觉得应重点在打造“五型”群体上下功夫。
第一,打造“创业型”班子群体。所谓“创业型”班子,其内涵应该是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的班子,善于学习、素质过硬的班子,善谋全局、善抓大事的班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班子,团结奋进、合力攻坚的班子,勤奋敬业、廉洁自律的班子。对县(市)区领导班子来说,主要是做到“六好”:即思想政治建设好、加快发展业绩好、“两风”建设成效好、选人用人导向好、利民承诺实施好、群众公论评价好;对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来说,主要是做到“六优”:即围绕大局服务优、业务工作成效优、党风廉政建设优、依法执政效能优、部门自身建设优、社会群众评价优。
建设“创业型”班子群体,必须立足绥化、放眼全省来审视。全省各地市竞相发展的态势异常激烈,一些地方发展的势头很猛。绥化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经济基础薄弱,在全省处于劣势地位,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而我们的一些班子与加快创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领导市场经济能力弱、解决复杂矛盾本领差等等,迫切需要下大力气建设一大批符合发展要求的“创业型”班子群体,为加速构筑区域特色经济新优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建设“创业型”班子群体上,应该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各级班子的创业实践。突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增强科学创业的先进理念、实干创业的奉献精神和为民创业的责任意识,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创业发展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二是必须用过硬的本领来推动各级班子的创业发展。高素质的“创业型”干部队伍是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要按照创业发展的要求,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尤其要依托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办好高层次的培训班,培养一大批能创业、敢创业、善创业的优秀干部。同时,采取到发达地区挂职、到基层实践锻炼、到企业参与生产经营等形式,增长各级领导干部的才干。三是必须用实干的作风保证各级班子的创业实绩。要从全局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出发评价创业实绩。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实绩,也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实践的考验、群众的拥护。
第二,打造“服务型”组织群体。建设“服务型”组织群体是结合我市实际,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愿望提出来的。目的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服务群众的坚强集体,解决好“为谁服务、靠什么服务和怎么服务”的问题。全市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服务功能,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致富群众为重点,改进领导方式,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成为善于示范引导、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的“服务型”组织。
建设“服务型”组织群体,我理解应该抓住四个重点:一是适应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要求,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按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活化服务内容作为农村党组织的重要任务。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调整党组织设置和职能,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打牢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基础。农村党建“四个工作模式”(依托乡村党组织,由乡村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组织带领群众创办领办新经济组织所形成的“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农户”、“股份合作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服务区经济联合体+农户”的模式)是绥化特色党建的重头戏,是解决服务问题的有效载体。肇东、安达、庆安等地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今后,还要继续规模推进这“四个工作模式”,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更有效地服务。二是适应城市社会管理和党员分布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街道社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入这一领域的党员越来越多,给我们如何做好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此,必须解决好制约社区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的因素,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健全多方投入、共驻共建机制,切实解决社区“三无”问题,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为主体,健全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三是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形势,强化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具体设置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符合条件的都要建立起党的组织,围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围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四是适应工作职能转变的新需要,强化机关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按照“勤政服务于民让人民满意、廉政取信于民让人民放心”的要求,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强化机关党组织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树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形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机关。
第三,打造“项目型”干部群体。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项目建设,抓好项目建设靠组织、靠干部。因此,必须立足于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懂项目、不会抓项目等突出问题,以培养项目建设、工业管理和招商引资等紧缺的干部人才为重点,以树立正确导向、高校名企培育、创新机制选任为途径,着力建设一批懂企划项目、能引项目、会抓项目的项目书记、项目县长、项目局长、项目主任等“项目型”干部群体。
建设“项目型”干部群体,应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是树立正确的导向激励一批。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学经济,学管理,搞招商,引项目。打破传统选拔任用干部的定势,在全市叫响“谁能把经济搞上去就重用谁,谁能上项目就提拔谁”,注重在项目堆里选用干部,树立凭项目、靠实绩用干部的导向,使“项目型”干部得到承认,得到尊重,得到重用,造就一大批“项目型”干部群体。二是依托高校名企培育一批。根据项目开发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年轻、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到高校学习、名企锻炼,把他们培养成为项目建设、工业管理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充实经济发展的第一线,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创新干部选任机制选拔一批。从加快培养选拔“项目型”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完善选任方法,落实具体措施,把是否懂经济、会抓项目作为领导干部选任的一个重要条件,为“项目型”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拓宽视野,打破行业和地域界限选拔“项目型”干部。
第四,打造“技能型”人才群体。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坏关键是人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人才短缺,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市委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实施了人才强市战略,提出了建设“七支人才队伍”(以党政领导干部为主体的发展创业型人才队伍,以经济部门业务骨干为主体的项目开发型人才队伍,以各类企业家为主体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队伍,以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骨干为主体的爱岗精业型人才队伍,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工技师为主体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队伍,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各类能人为主体的“双带”示范型人才队伍,以各类中介人、经纪人为主体的市场营销型人才队伍)的任务目标。当前,要以“七支人才队伍”为基础,建设一批用得上、留得住、育得成的“技能型”人才群体,努力构筑具有绥化特色的人才队伍新体系。
建设“技能型”人才群体,着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新的人才观。打破陈旧观念,牢固树立重学历不惟学历的人才评价观,以人为本、以能为本的人才使用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共享观,使更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纳入视野,为我所用。特别要把党管人才与党管干部统一起来,让党员干部成为“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二是加大人才储备开发力度。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充实“七支人才队伍”,着重掌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市场营销、畜牧养殖、绿色食品开发以及教育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实用人才,进一步扩大“技能型”人才总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出一批新的技能人才,提高一批现有人才。三是创优人才发挥作用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方面的政策规定,健全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激励各类人才干事兴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鼓励各类人才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围绕项目建设选项立项进行科技攻关,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创业的平台。
第五,打造“双带型”党员群体。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我们提出建设“双带型”党员群体,就是要通过发挥党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带头作用,促进党员队伍自身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目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党员的实际,对“双带型”党员的内涵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要求农村党员要做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机关党员要做到“带头勤政服务于民、带头廉政取信于民”,企业党员要做到“带头为企业增效、带头为企业分忧”,下岗职工党员要做到“带头学本领、带头再就业”,社区党员要做到“带头搞服务、带头保稳定”等,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加强“双带型”党员群体建设,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学、创、树”主题实践活动。按照《主题实践活动意见》的安排,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学、创、树”主题实践活动,并坚持常抓不懈。“学”,就是学先进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创”,就是创一流业绩。“树”,就是树新时期党员良好形象。农村党员深入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实现“五型目标”(小康领路人型、产业带头人型、科技明白人型、市场经纪人型、群众贴心人型);机关党员深入开展“带头勤政服务于民让人民满意、带头廉政取信于民让人民放心”活动,争做“七个模范”(讲政治的模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模范,亲民为民的模范,艰苦奋斗的模范,科学执政的模范,廉洁依法从政的模范,发扬民主、维护团结的模范);企业党员深入开展“为党旗增辉、为企业增效”活动,争当“五个能手”(生产能手、技术能手、营销能手、革新能手、管理能手);社区党员深入开展“党员服务队、义务服务员”活动,成为“五个骨干”(宣传政策的骨干、维护治安的骨干、扶贫济困的骨干、发展社区的骨干、服务群众的骨干),等等。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盈之于脑、见之于行、惠之于民,达到党得民心、民得实惠目的。二是深入实施“双培”工程。进一步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农村各类能人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把那些致富能手、创业标兵、技术骨干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增加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加大党员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力度,把党员培养成为各个行业的骨干。三是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针对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研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创新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党员队伍纯洁机制,畅通出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完善发展党员程序和制度,把握发展重点,改善结构,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