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范文 / 调查报告 /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4-08-17  |   人气 317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

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如今已经到了就业、“适婚”的年龄。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的城市青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xx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20xx年-20xx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20xx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

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xx大学教授张颐武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

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人的人格两面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

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他们还无法很好地掌握抽象与具象间的平衡。

对这种脱节不必过分紧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弥补人格的裂痕。

具体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礼仪教育,我们就可以从恰当掌握身体接触的距离着手,通过掌握规则,把这些东西内化成为自身的精神。 青年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青年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往往面临许多来自内外部的压力,能否适应压力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总的来看,当代城市青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经济方面的压力。其中,选择工作压力的人为437人,比例为42;选择没有压力的人为269人,比例为25.9;选择经济压力的有161人,比例为15.5。

压力能够激发斗志,也可能威胁人的健康,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压力。调查中可看出当代城市青年对压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同时,他们面对压力多数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去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面对压力,八成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自己,缓解压力,而不是选择向社会发泄的方式解决不满;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11.4的青年选择退缩逃避,17.3的青年束手无策。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减少工作压力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工作成为年轻人主要压力与问卷调查的人群有关。

因为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是刚上班或工作年限很短。对这群人而言,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压力。

从目前看,几种就业压力在现在聚合了:一部分是新增就业人口,也就是说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开始就业,另一部分是城市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第三部分是农村流动人口也需要在城市中找到位置。因此可以说,今天的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而且这种压力长时期内都不 会有大的缓解。

既然压力是存在的,如何缓解压力应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年轻人自身可做到的是要不断完善自己和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选择,甚至具备一定能力后可赢得更多的机会。

但缓解压力更主要的需要全社会整体运作。我一直强调应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

街道、学校、社区、社会团体、政府都应加入支持系统中,通过系统我们可以监控各地的就业情况,实行有效疏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缓解年轻人工作压力是最有效果的方法。

毕竟青年人自我充实只是个人行为,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给予年轻人最有力的支持。“有兴趣”成为择业最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有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当今青年择业的主要标准,依据被选率从高到低排序的前5项分别是:有兴趣(62.

4)、收入高(59.

7)、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41.

6)、有挑战性(40.

9)、福利好(28.

2),而稳定(17.

7)、靠实力晋升快(17.

5)则排名靠后。这说明,青年们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寻求发展的阶段。

这说明当下年轻人更加注重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促使青年择业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稳定的重要性则大大降低。在未来角色设定方面,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有高级管理者/经理人(17.

6)、行业/技术专家(16.

3)、教师(12.

2)、自由职业者/自主创业者(11.

9),从这一点来看,城市青年对于未来的设定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存在矛盾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调查结果体现出,当下青年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手段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了寻求发展的更高阶段。

注重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支配青年择业的重要因素。归根到底,这是中国从温饱型社会进入到小康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

因为在温饱社会,人们更多考虑的是生存而不是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对于职业的“社会地位高”、“稳定”、“有权力”这三个因素的考虑排序不高,说明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很少有那种传统的对单位依赖的心理和官本位观念。

这表明,随着人们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增强,“铁饭碗”意识逐渐减弱,青年更注重的是职业所能提供的个人发展前景,而不是守护着一份牢固的工作本身。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但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却是高级管理者和经理人。

这说明什么呢?前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价值认同感,后者测量的是青年人的实际选择。测量结果说明虽然青年人非常理想化,但还是要面对现实。

将兴趣和金钱结合起来的工作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很多人现在还无法实现。无法实现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程度。

如果我们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如果可以将兴趣和金钱结合,可能这种择业理想化和现实化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享乐取向当代城市青年具有独立的消费能力,每月平均的总支出为1274元。

其中有30的人每月支出在1000-1499元这一范畴,每个月消费在1500-1999元之间的占16.8,每月消费在20xx-2499元之间的占11.6。由于多数人刚开始工作和社交,所以,在消费上以吃喝玩乐为主导,而在自我发展方面的开支几乎微不足到。

在消费支出中,餐饮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3;用在化妆品和服装上的消费排名第二,所占比例为12.1;用在娱乐、交际和影视方面的之处为10.9。而学习和书籍报刊杂志的消费则比较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3和3.4。

城市青年的消费观念具有时尚和理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追求流行,喜欢名牌,重视产品质量,喜欢独具风格的产品。如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的比例达52.9,喜欢追求流行和时髦的占35.7。

同时,重视品牌和产品质量也是这批青年共同的消费特征,61.64的人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物品。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开销有所控制和把握,不会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冲动性的消费。

40.2的被调查者每月都有储蓄,47.2的人能达到收支平衡,只有5的人经常借债。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石绍华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媒体正向全世界渗透,中国已出现了消费主义文化。

今天年轻人的支出主要用于吃喝玩乐,他们受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这一点很重要,而具体的消费比例相对不那么重要。很多人对消费主义进行了思考和批评,如“构成了价值的等级秩序的制度保证”,“掩盖了收入的不平等”,“带来环境恶化”等,这些是有关社会、环境、道德伦理的;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对个人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20xx年我们曾对未成年人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发现,消费主义倾向越高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越不愉快: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的消极情绪较高,对他人较不信任,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有问题。

不论从大局看还是从个人看,在年轻人中加强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91.5的人表示以后会要孩子,而且33.9的人认为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比较合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对生男还是生女不再关心,调查显示,年轻人对女儿的喜爱超过儿子,13.6的选择喜欢女儿,11.9的人选择喜欢男孩,74.5的人认为男女无所谓。

他们认为生育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增添家庭的生活情趣、拥有爱情的结晶、使自己成熟。赞同“养儿防老”观点的只有不到20。

青年中有60的人愿意自己抚养孩子。他们对子女的养育问题十分关注,认为教育孩子不再是女人的事(62.

4)。与父辈相比,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86的人认为“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子女“过度关注”的倾向,约40的人认同“父母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调查结果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父母必读》杂志的主编杜廼芳造成城市青年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在生产力低下、劳动方式落后的年代,人们主要通过高强度的劳动获取生活资料。

因此,男孩就是家希望。现在,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一代父母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可能更注重后代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生活方式,更关注他们是否快乐,将来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等等。子女早已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而且,就当代城市青年目前的切身感受来说,男孩女孩已经不是他们家庭幸福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后代能否全面健康的成长,个性能否得到发展,是否能够得到更多人性化的关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查反映出的结果和目前的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晚婚晚育成为普遍现象当今城市青年的婚恋观念仍保留中国人传统的特点,但对网恋、婚外情、婚前性行为会等非传统的婚姻观念,不少青年也能接受。

认为网恋可获得真正爱情的达到25.2;赞同婚前性行为有34.8,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的仅为25.9;33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外情是可以理解的。择偶观念已打破传统的“门当户对”,如今的青年在择偶时,比较关注对方的人品以及两人是否相爱和投缘等因素。

除此之外,男性对于女性的身材相貌更加关注,而女性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仍会考虑对方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晚婚已成为当今青年中的普遍现象。

调查显示,男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女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则为27岁左右。晚婚的结果必然是晚育,被调查者中打算要孩子的年龄平均为29.7岁。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婚姻与家庭》主编左心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天的年轻人对情感和性采取比父辈更加开放的姿态。虽然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不应提倡,但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我们不能给年轻人框定一个范围,告诉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从以往“自我禁锢”发展到“自我约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要做的是引导而不能横加指责。

虽然行为上年轻人越来越开放,但其实现在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这也是为什么青年人结婚越来越晚的一个原因,当然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更加注重自我。

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的人越来越不容易相信别人,自然在情感中不容易投入。他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爱的能力。

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家庭中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索取,像调查结果体现的那样,男性看中女性外貌,女性看中男性的经济收入,这样的年轻人其实不懂得爱的本质。

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对别人负责是年轻人应达到的境界,虽然很难,但需不断努力。 八成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在谈到将来时,预期“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的达到八成,占到81.5。

其中,乐观程度最高的是健康状况,达88.1;其次是人际关系,达76.6,即使是排在最后的学业和工作前景,也被72.9的人看好。对于眼下的生活,55.2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大家目前满意度最高的仍是健康状况,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81.6,在人际关系方面,这一数字达到76.6,满意度最低的仍是学业和工作前景,但即便如此,也有50.4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但显然今天的年轻人仍然非常看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有62.4的同意这一观点,持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意见的则占12.53。针对自身最关心的问题,前三名依次是人际关系、未来发展和经济收入。

其中选择人际关系的达53.2。但对“知识”积累的关注率相对较低,排名仅居第七,比例为16.4。

“思想/精神品质”则更不被大家关注,它的排名仅为倒第三名,关注率只有11.3。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代人乐观原因不同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建新从总体来看,当代城市青年对对于目前各方面的评价总体是良好的,同时,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均高于当前的评价,可见,当代城市青年是非常积极、乐观的一代,这种乐观和积极也与我国现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的乐观不同。我们刚从“文革”中走出来,国家百废待兴。

我们之所以对未来乐观,是因为思想开放带给了我们希望。而今天的年轻人不同,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

虽然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文化上的转型总是落后于经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62.4的年轻人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这个问卷是在高校进行,一定不会有这么高的比例。大学生生活中利益之争相对少,学生普遍单纯,所们可以保留或张扬个性,不介意别人的眼光。

但当他们走入社会后,就发现校园和现实落差很大,文化领域传统的东西仍根深蒂固,对他们而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以他们那些个性步入社会后渐渐都退缩了。虽然目前年轻人对知识的积累已经对自身思想和精神品质不太关注,但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如果我们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中产阶级的阵营进一步扩大,这些有钱有闲的人自然就会追求精神品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1]

在百度搜索: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

与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相关范文:
江苏省领导深入基层检查走访慰问 服务业旅行社调查报告范文 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调查报告 电信市场前景分析 乡镇党校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规范行为,强化监督,努力建设法治导向型的服务型税务 以开展创建活动为新起点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新发展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家一起来关注 赣州环境艺术调查报告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