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11月末,是沈阳一年里最冷的季节的开始。但是今天,在辽宁文学院这个文学殿堂里,30多学员的心是挚热的。这挚热来源于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文学院院长、老师的关爱与呵护,来源于同学之间心灵靠近时产生的温暖,更来源于此时此刻有这样的惊喜偏得,这样的幸运机会向自己的文学和理论偶像拜师学艺。
我们要感谢时代。社会主义文学正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繁荣发展。文学环境融洽和谐、文学创作百花齐放、文学队伍团结向上。xx要求文艺工作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党的重托,人民的厚望,令广大文学工作者备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这次研讨班,就是在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的亲自关怀下举办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又有了聆听名家教诲的机遇,感谢时代为我们打开又一扇通向文学殿堂的门。
我们要感谢文学。是她让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希望与梦想;是她让我们在少年的时候有了一双让思想飞翔的翅膀;是她让我们在青年的时候改变了生活境遇,有了更多的知心朋友;是她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独守自己的一片文学天空,执着着,热爱着,生活着。生命之旅也一路前行,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盘点着,喜悦着。这疾驰列车的动力主要源自于文学,源自于文学殿堂的诱导和启诲,源自于文学园圃的陶冶和净化。这诱导和启诲,这陶冶和净化,不断改变着、规范着我们生命列车行进的轨迹。为此,我们最该感谢文学,感谢文学的雕琢,感谢文学的约束,感谢文学的激励,感谢文学的造化。
我们要感谢老师。《尚书》中说:“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的程度。每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我们的成长年轮里都有从启蒙老师到专业导师刻下的痕迹。尤其是少年时代以前的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给予我们关怀、温暖和期望。那些在清贫中坚守着的仁者智者,他们的一代又一代学生走向知识的金字塔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他们一如当初站在三尺讲坛,默默无闻,只是每当我们回望时会,看到老师们的发际间又多了几缕白发。
惑而不从师,如在雾中穿行;有名师点拨,便会少走弯路。今天,我们首届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的同学有幸拜师在诸位著名作家、理论家门下。老师们在各自领域多有影响和建树,肯于抽出宝贵的时间辅导我们的理论和创作,我们除了感恩,更要珍惜,努力。
曾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在屋檐下避雨,忽见菩萨撑伞走过,便乞求说:“菩萨度我,用你的伞替我遮雨如何?”观音菩萨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你不需要我度。”那人立即跳离屋檐,说:“现在我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菩萨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你不该找我,而应去找伞。”菩萨的话寓意很深,实际上已经巧妙地度了求伞者。
我们有幸拜师的人,也应该遵循菩萨的训示去“找伞”,好在学艺路上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求得进步,而不是一味乞借师名庇佑。须知,自己找到“伞”,才是可以终生受益的。孔子早就告诫世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神度不如自悟,人扶更须自立。在此,我要和同学们说:拜师是好事,但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明确我们的目的。
感谢时代,感谢文学,感谢老师。我愿意表达全体学员的心声:我们将在院领导一如既往的关怀下,在老师们真诚无私的教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热情讴歌时代精神,自觉坚持服务人民,从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更加主动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怀着深厚感情,关注人民命运,抒发群众心声。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辽宁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贡献我们全部的心力!
最后,再次感谢一个月来文学院领导、老师为我们付出的辛苦劳动,并为我们创造了与名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暖意融融的和谐氛围,将被每一位学员牢记、珍藏。
谢谢大家。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