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下面就是启点中文网(qdzww.com)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领导讲话,仅供参考。
在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领导讲话
(一)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步伐。刚才,我们为两个省级高新区授了牌、颁了奖,奖励了一批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科研成果,希望受奖励的单位再接再厉、创新佳绩。省科技厅张震宇厅长在百忙之中参加我市科技创新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商丘市科技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申报国家高新区、枢纽经济发展、科技引领、柔性人才引进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好高铁时代的交通区位优势,引进一些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的人才,提高我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攻关能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获奖单位和人员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科技工作的省科技厅等省直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创新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重大判断,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 牛鼻子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特别是在今年5 月30 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九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到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今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事关河南前途命运。全省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感、紧迫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全省人民的意志和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引领和支撑。所有这些,对我们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创优势、保民生,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全面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积极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 家,院士工作站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 个,高新技术企业39 家。 二是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快速发展。 突出抓好载体和平台建设,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 家,省级高新区4 个。 三是开放式创新不断拓展。 创新活力日益增强,市政府20xx年就与省科技厅建立了工作会商机制,市校合作、市院(所)合作、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普遍开展,不断紧密和深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科技创新和 双创 工作还存在创新创业基础薄弱,创新创业主体总量小、群体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紧缺,创新创业投入明显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必然会落后于人、受制于人。 十三五 时期,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召开这次大会,就是传达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创新驱动的强烈信号,吹响经济新常态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紧密联系商丘实际,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以科技创新推进供给创新,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以科技创新赢得发展先机、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从商丘实际出发,积极主动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市的优先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集聚资源、人才为先、重点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大力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发展动力根本转换,为加快我市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结合商丘实际,我们要抓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一)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科技创新必须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导向,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我市金刚石超硬材料及制品、碳纤维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装备、制冷装备、生物质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必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深度研发、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技术和人才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技术、工艺、产品、管理等多领域研发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针对我市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土地、资源、环保、用工等严峻瓶颈制约的实际,必须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依靠高新技术,推广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加工业,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攻关项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企业降本增效、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高端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三)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围绕商丘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高端农业的发展需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突出科技创新在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提出加大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农业发展路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转折期,抓住机遇,就能够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我们要加快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推动种养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重点实施高产多抗广适花生新品种、玉米新品种、马铃薯等农业重大科技专项,选育示范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培训,继续抓好科技 三下乡 活动和 阳光工程 培训,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
(四)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创新主体是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构建产业创新联盟等途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强行业引领能力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施 科技小巨人 成长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其不断发展壮大。
(五)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达到一定条件的可以直接认定为市级科研机构,享受国有科研机构的相应政策。着力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依托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质检中心、检测中心等,组织开展关键性技术研究,提升我市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建立科研项目资金公共管理平台,逐步探索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促进专业机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化。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采取政府扶持、奖补等有效措施,着力培育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检测检验中心、院士工作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一批研发、中试、技术转移、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平台。对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要加大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力度,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要服务给服务,全方位支持。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实现省级研发平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的全覆盖。
(六)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工程。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突出优势产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点面结合,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重点实施企业专利清零行动、知识产权优势培育行动,加大发明专利申请资助力度,增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资金投入,力争 十三五 全市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较前五年翻一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项执法,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打击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依法规范知识产权市场秩序。
(七)实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程。 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自主权。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可以提高到不低于70% 。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改革完善市属高校、科研院所聘用制度,优化工资结构,保证科研人员合理工资待遇水平。发展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市级技术转移网络。对经技术转移机构促成在我市转化的项目,财政科技资金按实际成交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技术转移机构奖励。
(八)实施科技开放与合作工程。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继续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政府部门重点做好组织、引导、协调,牵头与知名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搭好台、引好路、服好务。积极组织引导企业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增强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机制灵活、互惠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深入落实市政府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商丘师院、中科院所属院所、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单位的全面战略合作,加快推进落实郑州大学商丘研究院、商丘师院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进度,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设立新的合作项目。各县(区)也要从本地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促进校地合作步入新阶段。
(九)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把人才作为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积极推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按照人在岗在、人走岗销的方式,引进高端、急需科研人才。发挥 星期天工程师 作用,鼓励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创业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和 大国工匠 。实行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多地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创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用产业集聚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吸引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十)实施科技资本结合工程。 科技创新的投入,财政投入是引导,企业投入是主体,金融投入是关键,要建立多元化研发投入体系。各级财政要按照科技投入法定增长要求,确保财政科技投入落实到位,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要开启金融+ 科技双轮驱动,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机制,推进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投资基金,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证券、金融等部门要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着力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三、落实政策,激发活力,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对商丘来说,加快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双创 离不开科技引领, 双创 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要把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同铺天盖地的 双创 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创新的力量倍增,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汇聚起经济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充分发挥各类投资主体作用,建设一批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加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等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构建 孵化+ 创投 的创业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创新创业高端平台和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业驿站、创意坊、创业沙龙为代表,适合服务大众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立融资担保、财会管理、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二)强化创新创业载体。 遵循创新创业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谋划建设更多的创新创业载体。推动商丘、民权、柘城、虞城等四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借鉴北京中关村、深圳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加强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其他产业集聚区加强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招商引资科技含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省级高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根据其资金投入以及绩效情况给予奖补。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实施科学规划布局,统筹产业、旅游、生态系统配置,发挥引领示范效应,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创新创业政策。 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力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放手让企业在市场中自主求生存求发展,积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发挥政府的组织员、保育员、服务员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建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完善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引导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面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方向和领域抓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要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能力。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努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履职尽责,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一)明确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对科技创新的导向性作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加强对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的研究谋划,科学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机制。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注重统筹协调,抓好业务指导,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各相关部门要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提升能力。 在市场、产业、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层出不穷,考验着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厚植创新理念、普及科技知识,列为中心组学习的内容和干部教育的重要课题,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把握科技前沿、掌握创新规律、推动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营造真重视、真投入、真服务、真考核、真落实的浓厚氛围。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使创新思想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褒奖。
同志们,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努力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奋力开创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在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领导讲话
(二)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
20xx年1月,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国科学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 ,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20xx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20xx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20xx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20xx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xx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xx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20xx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1
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多少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人们报国无门,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xx年的长远战略,决定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形势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们要立足于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等科学规律的认识;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管理和保护,而且要从全球变化、碳循环机理等方面加深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20xx年只有30多年时间,我们的前景十分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在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领导讲话
(三)
同志们:
刚才,会议对20xx年以来为全县科技创新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五家企业代表做了典型发言,达到了彰先励后的效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我就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发展的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国务院于今年5月份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6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可以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也十分重视,把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作为着力构建的四个体系之一,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开放创新城作为名副其实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四个定位之一,多次提出要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切实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我县经济发展和全国一样正由要素、投资驱动阶段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同志们都清楚,经济新常态有两个特点:一是经济增速趋于放缓,二是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这就决定了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创新优势日益凸显,谁能有效提升创新能力,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抢滩发展高地,实现弯道超车。县委、县政府正是基于这种发展大势,响亮提出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孟津科学务实发展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全县上下以洛阳市创建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促进成果转化,全面加快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全县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连续20xx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取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成果奖18项,多次荣获省、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等荣誉。特别是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创新驱动战略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着眼长远,精准发力,紧逼加压,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工作:一是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孟津崛起的意见》、《孟津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孟津县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文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初步形成以财政奖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为补助的科技投入体系。20xx年以来,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县科技三项费用决算投入2293万元,占县财政支出的1.5%;二是科技创新载体不断拓展。修订完善了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激励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各类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县建立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研发基地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6家,市级研发平台35家,全县各类科技研发机构达到55家;建成市级科技示范园区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均位居全市九县第一位。三是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深入。连续多年举办产学研用合作项目洽谈会,鼓励支持企业与洛阳及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发展、风险共担机制。目前与我县企业合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已达45家,参与合作的企业100家以上,校(院)企合作项目累计达600余项。四是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增强。通过对重点企业辅导培训,按时兑现专利申请奖励资金,加大专利申请和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县知识产权意识,极大调动了企业和个人专利申请积极性。20xx年全县申请专利269 件,超额完成市定任务,被授予全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今年上半年申请专利139件,同比增加 27 %。五是科技与经济融合不断紧密。以优先发展六大重点产业为核心,不断创新高端装备制造、管理数字化、清洁能源、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兴电子、再生资源等产业水平。20xx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4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1%,增速达到36.9%,各项指标在洛阳市属区县中均居先进位次。大力推进农产品优良品种培育、病媒防治、农机普及、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建成了55个5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日益提高。
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经济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方式日益转变,科技创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保障的结果,是全县企业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大力投入、主动作为的结果,凝聚着全县科技战线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四大班子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自主创新的整体水平同加快孟津科学务实发展的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氛围不够浓厚。从政府层面来讲,缺乏科技创新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力度不大,科技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舆论导向还需进一步加强,支持创新、尊重创新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从企业层面讲,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缺乏创业创新的原始冲动和战略眼光,小富即安、怕冒风险、满足现状,缺乏风险经营理念和自主创新意识,缺乏做大做强的自信和气魄。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大,支撑能力亟待加强。近年来科技投入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用于科技项目的县级财政资金仍然十分有限,引导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企业理应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但大多存在着研发投入比例偏低,对科研人员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科研人员待遇没有与技术业绩直接挂钩等现象。三是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匮乏,带动能力较弱。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稀缺,尤其是缺少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实用人才,企业注重用人而忽视培养育人、待遇留人、事业成人,致使人才流失严重。高学历、技术型、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较少,企业家的创新引领作用不强。四是科技创新环境仍需优化,体制机制尚需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仍显不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自主创新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县、镇(部门)、企业之间尚未形成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基层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对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位企业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正视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推动孟津经济社会科学务实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从国家层面来说,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从县域层面来说,创新是实现我县经济转型的内在动力;从企业层面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综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断言:企业创新则兴,不创新肯定没有出路;区域创新则活,不创新将被淘汰出局。特别是当前,我县确立了在洛阳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中有担当、走在前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加快经济转型弯道超车,就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县委、县政府初步确定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科技服务业发展、产业集群构建、研发平台提升、科技金融结合、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知识产权推进等创新驱动战略八大工程,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重点,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努力把孟津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包容、活力迸发的创新高地,争当洛阳市开放创新的排头兵。
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xx年基本建成适应孟津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6%,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8%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专利申请量3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00件以上。到20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研发资金。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依法加大县财政科技投入,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缩小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的差距。二是创新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及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的融资投入,探索建立科技研发风险融资担保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科技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三是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放大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县科技局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明确财政资金扶持的方向和重点领域,突出产学研用结合重点,突出产业龙头,会同县财政局监督企业提高各级财政奖补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使用绩效,真正发挥政策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今天会议上,有五家企业就科技创新工作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全县其他企业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希望与会的每位企业家都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以先进为榜样,因企制宜,强化创新,大幅提升产出效益。科技部门要通过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培训和落实,特别是服务机制的优化,将企业的注意点和兴奋点引导到科技创新上来。通过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治理结构,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和专利产品。要每年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今年5月份,县政府专门召开两次常务会议,研究修订了全县的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将创新奖励资金从原来的每年50万提高到300万,除奖励资金外,今年财政预算安排科技专项经费 20xx 万元,目的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与工艺设备的投入,以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社会资本参与的思路,支持企业逐步建立各种形式、各种产权的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为企业的持久创新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紧盯洛阳科研院所众多、科研力量雄厚的突出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一边跑市场、一边跑科研院所,促进技术与资本结合,加强科技成果和研发需求信息双向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建设创新载体,完善创新体系。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效益提升为重点,强力实施互联网+工业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设备改造。围绕全县产业布局规划,优先发展六大重点产业,加快推进华阳产业集聚区、空港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园区、新城科技园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各经济园区迅速成为全县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牢固树立选商择资理念,围绕六大重点产业,特别要把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石化煤化两化融合、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坚持科技含量,严把科技门槛,注重核心竞争力,尽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形成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群。坚持科技创新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对全县每年的重点推进项目,要与科技项目计划紧密结合,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催生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坚持创新与创业相结合,依托华阳产业集聚区、空港产业集聚区,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新兴孵化模式,提升创业园的孵化功能,打造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为模式的一条龙产业孵化体系,为有项目、有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挥才干提供舞台。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在专利方面,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专利申请加大资助力度,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展专利产品;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给予资金支持或奖励;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县专利保护意识,鼓励以形成知识产权为目标的自主创新活动。在标准方面,积极采用国家技术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做好技术标准的技术支撑服务;以市场化为导向,建立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一等企业卖标准、二等企业卖品牌、三等企业卖商品、四等企业卖资源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希望我县的企业家要准确定位、瞄准先进,研制高水平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或行业标准,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在品牌方面,要认真落实品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争创国家和省、市知名品牌。鼓励拥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实力雄厚的企业,积极推进经营模式由产品生产经营向品牌生产经营转变,从而实现技术、资本、品牌在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打造引才洼地,用好用活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先导。要以战略眼光谋划和做好人才工作,大力引进、储备一批善创新、会创新、敢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县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人才使用方式要更活。要大胆创新人才选拔体制机制,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突出政策引导,提供创新载体,加强创业指导,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同时,要切实做好人才评定工作,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不断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人才引进力度要更大。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企业)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个人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把更多的人才吸引到孟津创业创新的主战场。三是人才激励措施要更实。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家企业,都要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惜一切、不遗余力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全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使各类人才安心创业,尽显其才。要探索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
三、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为打造三个孟津提供坚强保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三个孟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工作部署,树立全县上下一盘棋的思想,真正把科技创新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强化领导,凝聚合力。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牢固树立发展依靠科技、科技服务发展的理念,坚持把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带头研究谋划,靠前指挥,化解难题,推动落实。县组织、科技、财政、发改、人社、教育、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县镇联动、部门协作、企业参与的科技工作联动机制,整合科技资源和管理资源,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督查考核,把科技创新的绩效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以及优秀企业家的重要依据。
二要加大投入,营造氛围。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为支撑,社会投入为重要组成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社会投资的重点领域。要逐步提高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保证科技经费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要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尊重创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投身创新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树立办大企业、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激情和胆识,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优秀企业家。要在科技人才队伍中大力提倡甘于奉献、不断创新的科研精神,结合孟津县科技进步奖和十佳科技创新人才评选活动,树立一批自主创新典型,广泛宣传各类支持创新、实践创新的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形成重才尊才、创新创优的浓厚氛围。
三要完善政策,优化环境。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以及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认真实施我县出台的奖励办法,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夯实发展后劲。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进一步落实专利申请、管理和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奖励、资助制度,切实维护创新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加强科技创新教育,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团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达到实施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能人,振兴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四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抓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拿出一种不见落实不撒手、不见成效不罢休的劲头,抓铁留痕,踏石留印,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决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同志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力孟津、活力孟津、魅力孟津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为在洛阳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进程中有担当、走在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