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回到了寓言里,谁来驮负巨大的词语,——有的人说会放弃;——有的人说会继承。”这是在邹碧华法官去世后,他的北大学妹、一位80后广东法官纪念他的一首小诗。如果说博学谦和的学者风范、果断坚毅的领导才能以及宽容真诚的人文情怀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和谐地共存,那么,这个人肯定就是邹碧华。
当他的领导在谈论邹碧华时,谈论的是他在工作岗位中体民疾苦、敬业勤勉、“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担当;谈论的是他在司法改革大潮中不畏艰难、不惧质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气魄;
当他的下属在谈论邹碧华时,谈论的是他对法治事业的热忱,激荡法官职业理想的撼动,谈论的是他在点滴之处关怀法院干警冷暖的细腻;
当他的律师朋友在谈论邹碧华时,谈论的是他建设“法律共同体”持之以恒的情怀,以身体力行弥合法律群体裂缝的努力,谈论的是他推动律师执业环境改善的牵挂;
当他的妻子在谈论邹碧华时,谈论的是他对家庭深沉而隽永的依恋,以相濡以沫践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挚,谈论的是他对生活浪漫而诗意的投入。
我未曾有幸做他的学生,耳提面命、受孜孜教诲;未曾有幸做他的同事,同心协力、共风雨兼程;我也不可能像他的亲人,每每回想起他的阳光爽朗、眉宇风气,潸然动容;但是于我们普普通通的青年法官而言,邹碧华既是布道者,又是燃灯者,他对法官职业理想无比生动的诠释,他对人民审判事业殚精竭虑的操持,他唤醒蛰伏在人们心底的法律良知,在法律的真理中、在法制的大道上,上下求索、昂首阔步,共同谱写中国梦壮丽的法治篇章。
凭一颗决心,他勇挑改革重担。司改之难,有目共睹。任何我们所能想象的困难或许都不能与他所面对的相提并论。或许,许多人就此敷衍,但他却敢于前行,敢于勇挑重担。都梁的《亮剑》中这样阐述亮剑精神,“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试想,倘若他没有一颗勇往无前的决心,又如何能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凭一颗信心,他点亮人生理想。许多人说,他有着对法官职业、对法律共同体建设的无限憧憬,他坚信理想必将实现,更用信心筹划着法治理想的蓝图。纷繁嘈杂的世界,有多少人渐渐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琐事忘记了自己曾经青涩的梦想,自己的那颗信心也似镜花水月般消融。但他却没有,他执着于前行,每一个庭审,每一次思考,每一笔撰写,无不包含他对光明未来的苦苦追寻。他用信心追寻着法治梦想,用行动守护法官的梦想的成长与壮大。
凭一颗恒心,他书写态度人生。用“态度决定一切”来形容他的工作丝毫不为过。他数十年饱览群书,夜伴长灯是一种态度;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是一种态度;他求知若渴,不耻下问是一种态度;他心系群众,不忘初心更是一种态度。千丈之冰,岂在一日之寒?数十年的坚持与毅力,他的态度值得所有人尊敬。反观自己,小读一二即略感疲惫,小有心得便沾沾自喜,小试遇难就轻言放弃,他为我树立了一个无法望其项背的榜样。
凭一颗赤子之心,他践行司法为民。心中有乾坤者大有人在,可用一腔热血,将自己毕生所学为人民服务者却不是人人皆为。他所著的《案件审判九步法》、《法庭上的心理学》更是其数十年耕耘一线的结晶。为身患恶疾的小男孩依法特办、为奔波忙碌的律师搭建服务平台、率先推出“尊重律师十条意见”等等,无一不是其司法为民的写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百姓心中的丰碑才是真正的丰碑,一篇篇载满深情与哀思的悼文,这一句句“法官当如邹碧华”的感叹,不正是树立于老百姓心中的丰碑吗?
我们谈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谈论的是同为法律人理想信念的共鸣。邹碧华以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对法官这样一个司法职业的尊重,弥合了法官与律师之间的裂痕,弥合了法学派和实务派的嫌隙,让这法律职业群体间找到了的契合点。
我们谈论邹碧华学识丰富,业务精湛时,谈论的是扎实的法律功底让工作游刃有余,强烈的求知欲让学习成为习惯,他跳出法律审视法律,他用互联网思维为司法前行插上翅膀,他用管理学知识改进法院运行模式;尽善尽美的自律要求让优秀成为内在品质,他会关注会场屏幕会不会影响ppt的效果,他会关注改革方案的遣词造句会不会引起争论。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里的描写。邹碧华已逝,但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无数法律人照亮了前行的路。如果选择哪一种态度,我想继承是最好的纪念,改革路上邹法官播下的种子,定会破土萌发、枝叶扶苏,成为法治事业的砥柱栋梁。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