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1978年11月,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可以说,我们这一拨人出生在70年代后期的人是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现在已经三十岁了,女人天生怕老,怕老就不愿回忆,但是当我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成长放到改革开放中的大环境中去回忆时,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我们是改革开放一路风雨的见证者,我们是改革开放新的推动者,我们,是幸福的。
通过回忆,我确信我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之所以说确信,是因为常常忘记。当我从超市买回一大堆东西,还抱怨西瓜不甜、米饭不香时,我忘记了小时候会为了把两个橘子省到过年吃而把它偷偷存到衣柜里,直到发现它干瘪痛心的在墙角抹眼泪;当我们痛批考试制度时,我忘记了正是国家考试政策恢复,使我们每个人获得了最根本的考试权,也获得了一个普通人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通过考试,我从偏僻的山丹到了兰州,通过高考我从兰州到了某,通过公务员招考我进入了国家机关;当我们抱怨高校扩招、竞争激烈时,我忘记了我自己就是这个政策的受益者,高校扩招使更多的人取得了享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使竞争趋于公平。回忆让我更加感恩,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因改革开放而获得的远远超过父辈们的机会和选择,我们的前几代人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实践者和推动者,而我们这一代首先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
通过回忆,我坚信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改革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探索、需要犯错,生活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我们的成长也如此。我们小时候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价值观念比较单纯,所受的教育也比较正统,周围的人也都很像,受父辈的影响多少都带有些理想主义,但凡问到将来想做什么,十有八九是当科学家、工程师。随着国门进一步打开,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各种思潮涌入,各种现象出现,在文化冲突进入高峰期的时候,我上了大学。大学是新思潮的第一块阵地,我还记得大学一年级时参加辩论赛,辩论赛的题目也多是围绕中西方文化是冲突还是融合、要公有制还是私有制、要垄断还是竞争等等命题展开,也正是在那一个时期,我们常说一个词“郁闷”,为什么郁闷,因为我们本来就还不牢固的价值观不断的接受挑战。孰对孰错?坚守还是屈从?对自己所坚守的价值理念进行质疑是件痛苦的事情,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实在太快。然而就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激烈冲突中,在不断的碰撞式思考中,在不断的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环中,我们发现我们融合了,成长了,我们比上一代人更现实,比我们的下一代人更理想,我们珍惜我们的现实,更宝贵我们的理想。回忆让我更加宽容,能够赞赏前三十年的辉煌奇迹更能品味前三十年的艰辛颠簸,改革开放的路依然在脚下,还有很多不完善需要完善,还有很多缺失需要建立,也“正是因为不完善,在中国才大有可为”,我想这正是很多出国同学学成归来的原因所在。
通过回忆,我自信自己是改革开放新的推动者。环顾周围,我们这些三十岁左右的女人们,不是妈妈,就是准妈妈,再么就是在向准妈妈狂奔的路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孩子成长的99在与母亲。怀孕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叫做《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看后有个体会,如果有一天做母亲的发现和孩子有了代沟,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已经被你的孩子甩在了后面。一想到这,我压力很大,怎么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呢?一个人的成长取决于两个环境,一个是大环境,取决于国家,一个是小环境,就是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我很幸运,出生在改革开放良好的大环境中,同时在一个很好的小环境中工作。研究生毕业报考国家机关,我选择了劳动保障部。如果说我们国家好比一辆高速列车在改革开放中向前飞驰的话,劳动保障事业,现在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就是一辆高速列车上的高速列车。在这趟高高速列车上,我周围的小环境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成长氛围,同时提供了诸多成长的机会,工作的这四年是最累的四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四年。
回忆让我坚定,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收获。成长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成长而成长,而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不可否认,我们已经自然而然地的站在了改革开放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的位置上,而我们也正在努力,努力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创造新的奇迹。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