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家居步步高
1949年5月,**解放,当时我13岁,读小学四年级。弹指一挥间,60年过去了,我从当年一个稚嫩的少年,成了鬓发皆白的古稀老人,今年已73岁。沧桑巨变,感慨万千。
刚解放,我家缺田少地,属贫下中农。八口之家,仅靠父亲在戬浜镇摆个小菜摊维持生计。住的是三间“浪头屋”,狭小、低矮、潮湿,四面透风,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将来一定要造一栋大房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这个朦胧的梦想。
1960年,我从安亭师范毕业,分配到当时的重点小学练西小学任教。那时家在戬浜乡下,因为家中人多房小,难以栖身,所以终年住校,很少回家。
婚后生活捉襟见肘,但想改善家居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当时条件下,没什么赚钱的门路,要造新房谈何容易。后来与爱人学着养猪、养鸡、养兔,加上节衣缩食,好不容易攒上1500元,又向亲友借款1500元,在1976年,终于盖起了三间平房,总面积100多平方。当时成了村上的一个亮点,惹来村民们羡慕的目光,心中颇为自豪。
在城里拥有一套住房,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好想做个城里人。
1987年,我女儿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也当了教师,因为是“双教”终于优先分得一套位于南大街没有煤卫设施的21平方米的平房。尽管还要烧煤饼,还要倒马桶,但毕竟住到了城里,免去了长途骑车的劳顿,真是喜不自禁。
随着子女的长大,21平方米的住房实在容纳不下那么多身躯。我就下决心通过银行贷款在迎园三坊购得二室一厅的商品房。那时大部分老公房没有客厅,我家有了这很正规的厅房,还是蛮前卫的。
过了两年,教育局再次分房,由于我未分到过煤卫房,于是,将我从南大街的平房改善到仓场路一套45平方米的一室一厅。至此,我在城里有了两套住房。当城里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喜悦荡漾在心间。
建房很艰难,分房得改善,购房住大房,动迁更理想。这就是家居步步高!
**解放60年,改革开放30年,家居条件变又变,心中感慨万万千!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