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它心得体会 / 2022党员《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观后感5篇

2022党员《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观后感5篇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11-07  |   人气 278

该片通过12位文艺工作者的深情讲述,再现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故事,彰显了他们以身许党的忠诚信念、流血牺牲的无私奉献。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党员《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观后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2《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党员观后感(一)

《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里,十一位共产党人那些“宣誓书”“明志书”“”……无不展示出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走在新时代,每个共产党人都要从“十一书”里吸取营养,浓彩重墨写好新时代的“十一书”,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坚定信仰,写好忠诚捍卫的“宣誓书”。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必须用生命去忠诚去捍卫,诚如夏明翰烈士那样,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情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义。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务必要写好对信仰忠诚捍卫的“宣誓书”,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始终把忠诚放在第一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

务实躬耕,写好初心使命的“明志书”。“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王尔琢烈士写下了“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壮志宣言向党明志。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就必须写好践行初心使命的“明志书”,时刻牢记宗旨,时刻铭记责任,做党的初心与使命的践行者,转变工作作风,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认识、改造思想、武装头脑,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奋的工作态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在抓落实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扑下身子,躬耕力行,切实把发展的工作抓落实,把为民谋利的事抓落实。全心全意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奋发有为,写好担当作为的“决心书”。无论是傅烈烈士“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的“绝命书”,王尔琢烈士“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发”的“托孤书”,还是左权烈士“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的“决心书”,都展现了共产党人在危难时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锐意进取与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务必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责任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写好担当作为、务实奉献的“决心书”,以正确的政绩观和实干的向导,务实求真地在“干”字上想办法、在“实”字上下功夫,做到谋划实、推进实、作风实,真抓实干。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

2022《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党员观后感(二)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这是在江西省永修县艾城镇张朝燮与王经燕革命烈士陈列馆里,一封书信的结尾,引用了一句唐诗表达了异地眷侣的相思之情。这封信是张朝燮于1927年3月27日晚上写给妻子王经燕的家书。今天,在共产党员网学习了《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之张朝燮的“两地书”,心中不禁再一次被这对碧血伉俪的革命爱情所感动、鼓舞、震撼。

前段时间,在组织的安排下参加井冈山培训之时,欣赏了革命先烈张朝燮和王经燕的舞台情景剧,了解了他们的辉煌事迹,聆听了他们的爱情之歌。张朝燮和王经燕均出身富贵,家境优越,却毅然决然放弃了安逸与悠闲,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救国救民的共同革命理想相约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奋进之路。两人在婚姻生活中,互相鼓励、一同进步。1925年秋的一个深夜,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坐在孩子的摇篮旁,学习前的她,泪眼婆娑看着孩子、内心犹豫不决的时候,以革命为重的丈夫张朝燮鼓励她服从组织安排,不要留恋家庭和孩子,要将两人的夫妻情社会化,暂时放下小家,为天下苍生、为国家、为民族的前程去拼搏。后来,远隔万里的的二人通过互寄锦书来传递思念之情,共同探讨处理个人、家庭与解放被压迫民众之间的关系,相互慰勉。

两年的时光,厚厚的信笺,见证了一对革命伴侣坚如磐石的信念、始终如初的使命感,展现了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1927年3月27日晚,就在张朝燮给妻子王经燕写下了那封家书后的十九天后,张朝燮被百余名反动匪徒包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此时,已完成学业准备回国的王经燕听闻噩耗后,悲痛欲绝,慨然发出“欲志伤心唯努力”的豪言,迅速振作起来,立即回国投入到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1928年2月,时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代理部长的王经燕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6月,英勇牺牲。

身处狂风暴雨的革命洪流中,王经燕与张朝燮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各自奔向党组织和革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的红色爱情让我为之动容,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爱情和家庭。身为军嫂的我,细数恋爱到结婚的四年,我们见面的日子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恋爱的艰辛自不必说,婚后的日子更是在漫长的辛酸中寻求短暂的幸福。普通人的爱情是长相厮守,而军人的爱则是聚少离多,然而,作为军嫂的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深知,没有我们这一个个小家的负重前行,哪有祖国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军人舍小家为大家,听党指挥,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国尽忠,我作为新时代的军嫂就要做到守土有责,留守后方,自立自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克服事业与家庭的重重困难,勇于承担起军人家庭的责任,在强军之路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这世界,因为我,有了你。我们以心相许,伟大的理想,共同的志向,让我们生死与共。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我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生命才有意义。”这是革命烈士张朝燮和妻子王经燕,生前共同谱写的歌词《我和你》。穿过历史的烟云,这一曲经典的红色爱情之歌为我们发出理想信念高于天的时代强音,这一对鹣鲽情深的恩爱夫妻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在人生道路中寻求志同道合的战友,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家庭风尚。

2022《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党员观后感(三)

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中,道不尽的是为信仰而战的崇高境界,为人民而死的慷慨悲壮!其中,第九集《赵一曼的“示儿书》中,以赵一曼烈士写于1935年作与监狱中的一首七律《滨江抒怀》作结,意义深远。这首“七律”,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政治信仰来解读,都是一首充满奋斗激情,饱含爱国情怀的好诗。读之诵之,赏之析之,肺腑之情涌于胸,凝于笔,泻于纸。愤激时,拍案而起;激昂处,发一豪歌。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首联开篇明志,直接抒发了自己为“大家”而舍“小家”的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赵一曼立下“为国”的誓言,哪怕跋山涉水、远离故园也无所畏惧。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弱女子”,五四时期接受了革命新思想,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国家和人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不停地为革命而奔忙,“走天涯”这三个字形象地道出了年轻的她求学莫斯科,辗转宜昌、南昌、上海,再到东北领导抗日队伍的人生旅程。为了救国心向党,岂管故园一小家!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颔联用两个对仗的反问,对世俗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发出了强烈的质问。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自己又为何不可同男儿一样为国出力呢!在此之前,同为女性的秋瑾烈士就写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豪迈诗句。在封建社会中,世俗观念喜欢以性别论英雄,那是对女性的极端歧视。诗人用一个“岂是”指出了“男儿”中也有胸无大志的庸碌之辈;一个“缘何”表明了自己超然的自信和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她将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认为女子“分外差”的观点是何等的偏激!

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颈联站在抵抗侵略、救亡图存的高度,体现了自己为振兴国家,拯救民族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境界。古人常说“肝脑涂地”“赴汤蹈火”,那也是一种“信仰”,只是那时的“信仰”多数都是建立在“义气”基础上的。而像赵一曼这样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信仰”就是救国救民,因此,她愿意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浇灌在中华大地上,换来华夏的春色满园。“兴故国”“沃中华”,志向之高远,心胸之宽阔,由此可见一斑,大有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气概。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尾联分为两个层次,“白山黑水”一语双关,既指东北的自然环境,更比喻十分恶劣的斗争环境。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除敌寇”的决心不动摇,表明了自己将继续坚持在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绝不容豺狼来侵犯践踏的坚定信念。接着,诗人用超前的思维和浪漫的笔触,展望革命胜利后的欢庆场面。一个“笑”字,寄予了作者几多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和美好未来的憧憬。用未来的美好来激励现实的斗志,正是共产党人为民服务,为民奋斗的力量源泉。

赵一曼烈士甘洒热血、矢志救国的战斗情怀,用雄壮奔放的格调进行描述,显得气势磅礴,激情洋溢。从烈士的情怀与经历中回过头来,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那种“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的理念,正是共产党人永恒的“初心”。虽说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我们依然行走在新长征的路上,一颗为国为民的“初心”应当在时代的洪流中更加坚定。如此女子真英雄,无愧巾帼大丈夫。我们,唯有从烈士的遗作感悟“初心”,用烈士的精神鼓舞斗志,走进新时代,奋斗新时代,才无愧先烈,无愧人民!

2022《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党员观后感(四)

《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微纪录片自上线以来,引发了一片热议,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正如一句网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十一书”中所记载的十一位英雄,割舍了亲情、爱情,投入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贺页朵的“宣誓书”、傅烈的“绝命书”、寻淮洲的“请战书”……满纸满篇写下的都是共产党人“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的牺牲和奉献精神,有血有肉的英雄,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并没有走远。

英雄不是无家,而是选择了民族和国家。傅烈,一位年仅29岁的四川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在落入敌人魔爪后,虽身受酷刑,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的信仰,“砍断我的头颅,也休想从我身上得到你们需要的片言只字!”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自白”。他临刑前的“绝命书”语言平静,为人子,他向父亲坦言“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父亲不必过于悲伤……”;为人夫,他向爱妻说道“要继承我的遗志,

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傅烈的“绝命书”至今读来尤令人感怀万千,他的生命虽如昙花一般“凋零”在最美的年华,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却激发了万丈波澜,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千万万个“傅烈”因为共同的理想,牢牢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他们抛家舍业、远离亲人,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为了民族的希望、为了同胞的生存、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斗。反之,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上级安排的急难险重任务时,却以家庭需要照顾等种.种个人原因推三阻四、畏难不前,党性何在?令人汗颜。

英雄不是无情,而是选择了忠诚和豪情。“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一位铁血共产党人留下这首短短20字的“就义书”后含笑赴死,一颗对人民、对革命的忠贞初心闪烁于诗的字里行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跃然于纸上。“苍山如海、残阳如

血”,英雄的感天动地。夏明翰在监狱里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字字如血、如泣,又充满了希望。“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是儿女心中温馨的港湾,而远行的儿女则是母亲永远的牵挂,母子(女)之情是一份感天动地、亘古不变的温情。我相信英雄写下这封书信时,也是泪眼婆娑、心如刀割,试问天下,谁不愿守在母亲身旁尽一份儿女的孝道,也正是因为这份母子情,为了让天下更多的母亲能够安享晚年,远离战争、远离贫苦、远离饥饿,夏明翰才以他的“侠骨柔肠”投身革命事业,践行心中信仰,用英雄气概谱写一幕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

英雄不是无爱,而是选择了牺牲和大爱。赵一曼,一位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抗联女英雄,牺牲时年仅31岁,她的宁儿才8岁,正是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承欢的年龄,却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血雨腥风里倒下了无数革命英烈,击碎了许多无价的宝贵生命,做一名共产党员不仅是一份荣光和责任,并且随时准备着战斗和牺牲,他们是父亲、是母亲、是儿子、是女儿……他们以五千年亘古未有的牺牲和奉献精神

让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更明白生命的可贵,正因如此,在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他们才会毅然决然地抛开一切,敢于用自己的鲜血和宝贵生命捍卫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面对残暴的敌人,他们大义凌然,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生存,正如老英雄张富清所言:他们用自己的命换来了国家的命!这就是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忠贞与信仰,是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一页页华章翻过、一幕幕似曾相识,或许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但永恒的是初心和使命。“十一书”通过十一名共产党员呈现了一个时代共产党人的缩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让英雄举过的红旗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2022《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党员观后感(五)

当前,《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正式上线。11位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与绝对的忠诚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底蕴、红色底蕴和精神底蕴,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革命先烈作为新中国的开拓和建设者,用血肉筑起了抵挡外敌侵略的钢铁“长城”,触动和震撼着我们每个青年干部的内心,激励着我们守初心、担使命,红色基因永传承。

传承红色基因,把理想凝炼为思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夏明翰就义前,发出的正气凛然、气壮山河的呐喊。当中国历经磨难、陷入低谷的艰难时刻,是坚守红色阵地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用鲜血书写了荡气回肠的红色岁月,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保留了革命火种,给革命事业的延续带来了希望。2022年有一部电影叫《烈火英雄》,影片源于真实事件,讲述了沿海油罐发生火灾后,消防战士们一拨又一拨,抱着誓死如归的信念最终扑灭大火的故事。那些牺牲的消防战士们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可他们用守护家园的信念和“舍我其谁”的精神守护住了这片共同的蓝天。我想,这也是一种红色基因的传承,这种精神着我们每一个年轻干部,干事创业不仅需要有理想,更要有正确、务实的思想来托起理想,让理想与现实相连,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甘做最普通的事,乐于扮演拾遗补缺的角色,久久为功、日日精进,不断积累,找到事业和人生的正确坐标。

传承红色基因,把激情萃取为真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民党员贺页朵,不惜冒着被杀的危险保存了自己的入党宣誓词,“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这份饱经沧桑的誓词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它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硝烟却初心不改的历史见证,更是我们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的一页教材。随着战火硝烟的远去,先烈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勇气,已转变为我们的精神坐标,并激励着我们要在建设新时代的征程中上下求索、奋勇前行。作为青年干部,还记得最初加入共产党时内心那股油然而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吗?自宣誓之日起,我们便要牢记自己的忠诚誓言并用日后的一言一行去堆砌实践,时刻用党的誓言激励和鞭策自己,既要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满怀爱党爱家爱国爱民的真情,把目光远大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用感恩的心对待自己、对待组织、对待群众。

传承红色基因,把潜力转化为能力。1930年8月7日凌晨,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陈毅安遭敌机枪扫射,腰部中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5岁。25岁正是风华正茂、潜力无限的年纪,陈毅安用自己的鲜血为守护家园奉献了力量。可如今很多年轻干部总有一股浮躁的风气,很多人很难静下心来去做好一件事,究其原因,是很多人以己之长量人之短,不比社会奉献,比安逸享受。年轻干部只有正视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才能勇往直前。我们切不可辜负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新时代,在组织的托付、工作的职责面前,必须时刻保持敢于碰硬、敢于负责、敢于较真的作风和态度,坚持在“担当亮剑”中立标杆、作表率,坚决摒弃“未老先衰”“无精打采”“人云亦云”的暮气,拿出遇到困难敢于直面、看见障碍敢于、碰见矛盾绝不回避的精气神,每项工作都敢于争第一、当龙头、做最好。

【2022党员《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观后感5篇】

与2022党员《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观后感5篇相关范文:
全县重点工程观摩小结讲话 有效率才能更好的工作,才能创更多佳绩! 讲正气树新风心得之三 整顿领导干部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公开"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感想 珍惜环卫工作岗位 电影《郑培民》观后感想 区司法局副局长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材料 保先教育学习体会 党性分析(个人分析1)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2022党员《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观后感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