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总而言之,科学家是有大爱的人。这些共和国的脊梁用大爱为我们构筑了永不坍塌的铁的长城!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10月16日,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2周年纪念日之际,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在郭永怀家乡荣成举行。当天,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有关人员、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亲属等参加活动。
仪式上,中科院力学所和中科大在此设立了“党员教育基地”并为之揭牌,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分别与郭永怀陈列馆结成友好合作馆,通过长期友好合作,进一步弘扬郭永怀精神,助力红色教育建设。仪式现场,还举办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郭永怀同志夫人李佩先生的画传首发仪式。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市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今年5月动工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展藏资料600多件,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教育展馆。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采用照片、实物、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角度,记录了展示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
2018年6月21日下午,我和很多领导、朋友一起有幸参观了郭永怀纪念馆。我所在的单位是山东省威海市第三中学,郭永怀纪念馆在威海荣成市(县级市),距离我们学校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我的同事郭慧华老师是荣成市郭家村人,与郭永怀是一个村。郭老师经常给我们念叨郭永怀的事迹,可是我听得不细心,也没有往心里去。
而这天,我和很多领导、朋友一起参观了郭永怀纪念馆,并且有专业的老师给我们进行讲解,我的精神得到了洗礼。两个小时的参观,我不能自已,数次落泪,同去的很多同事也同样落泪。参观完毕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所以写下下面的文字,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1: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参观伊始,是一段纪录片。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内外反动势力看不起新中国,毛泽东同志在一次大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他们(内外反动势力)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就这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我是一名中学老师,最近几年我听的最多的就是,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有些老师也说类似的话。他们看不到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看不到中国教育的成就。他们把中国教育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无限地放大,无休无止的批评中国的教育,并且拿我们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教育作比较。他们看不到国外教育的短处,只看到国外教育的长处,并且拿国外教育的长处来对比中国教育的短处,最终他们得到一个极端的结论:中国的教育一无是处,全部错误。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的领袖——习近平主席,就是新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今中国高科技人才,绝大多数也都是新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工商界的翘楚——马云、任正非、王健林等也都是新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新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数不胜数,硕果累累。当下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这难道不是中国教育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吗?可是,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丝毫看不到这些,他们只看到中国教育的缺点。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实在冤枉。其实,我又何必在乎这些呢?就让那些人去说我们的教育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只要老师明白我们的教育是正确的,并且要坚定不移的按照既定的教育路线走下去,我们的教育就会取得更伟大更辉煌的成绩。
关键词2:学成归国,还是学成出国?
郭永怀同志在美国取得了骄人的学术成就,有着丰厚的收入,有着优越的生活。可是,他却毅然放弃了这些,辞掉工作,卖掉房子家产,回到了积贫积弱的祖国。他把卖房子和家产所得的所有钱,全部捐给了国家,自己和爱人靠着每月微薄的工资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位为祖国的核弹、导弹、卫星等国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放弃了自己的业余爱好,隐姓埋名默默奉献。
现在呢?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学子,价值观扭曲。他们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出国留学,为了能拿到绿卡可以定居国外。他们经常给自己找借口,说什么中国的科研条件差,外国的科研条件好。姑且不说中国高校的科研条件日新月异,很多领域已经超过了外国。那些留学之后定居在外国的学生,很多根本不是搞科研,而是在超市当售货员,在扫马路,生活在外国的底层。他们宁可在国外当一个二等公民,也不愿意回国。毫不客气地说,他们的爱国之情荡然无存,早已经沦为别的国家的奴仆。
我有个邻居,女儿在中国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原本可以找一份高校的教师工作,但她非常希望留学。在国外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了那个国家,在一个超市当收银员,她每月工资在那个国家属于中等偏下的收入。邻居每年都去那个国家看望女儿,每次回来都炫耀一番。后来女儿要在那个国家买房,邻居就把家里的积蓄全拿出来兑换成外币给女儿寄了过去。
作为一个外人,我们无权去评价别人对生活的选择。可是,作为一个有爱国之情的中国人,若他从小到大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离开中国,定居国外,这样的人的思想值得商榷。
今天(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2周年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为壮大国防事业、维护国家安全、铸就国家脊梁,无数科研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之中,出生于荣成、被授予烈士称号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同志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铭记那段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历时三个多月建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并于今日正式开馆。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驰名海外 毅然归国”“两弹一星 功勋卓著”“儒家情怀 大师风范”“献身科学 壮烈殉国”“怀瑾佩瑜 爱在天际”“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10月16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正式开馆。开馆仪式上,郭永怀生前同事、学生、亲属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场缅怀先人,并举行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共同探讨永怀精神内涵。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霍高原出席开馆仪式并在研讨会上讲话。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68年因公殉职,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荣成市历时三个月建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陈列馆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风洞、核爆等模拟体验厅,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成为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
霍高原说,郭永怀同志所从事的事业是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实现强国之梦的伟大事业,他用伟大的一生诠释了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在全国人民心中扬起了一面鲜红旗帜,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作为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成为对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党性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将引导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及广大群众,重温党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力量。相关部门要继续挖掘人物事迹,注重系统化提升,不断扩大宣传影响,努力将其打造成干部教育培养、人才对接、科研项目开发与合作的多元平台,用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践行郭永怀报国许国的精神遗志。
仪式上,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负责人分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员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员教育基地揭牌。同时,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分别与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结成了友好合作馆。现场还举办了郭永怀夫人李佩先生的画传首发仪式。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