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它心得体会 / 最新纪录片大国粮仓观后感范文1000字2022

最新纪录片大国粮仓观后感范文1000字2022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08-05  |   人气 368

今天的中国人,在“吃得饱”之后,正在考虑如何吃得好。发达便利的交通将各种蔬菜、水果、海鲜,肉蛋奶等送往千家万户,中国人饭桌上的样式越来越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纪录片《大国粮仓》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帮助。

纪录片《大国粮仓》观后感范文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大国粮仓!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

从20xx年粮食年产量20xx多亿斤,到现在连续六年1.3万亿斤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的跨越。

01

吃得上

20xx年除夕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吃饭。饭桌上一大盆黄澄澄的小米,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小米,正是周恩来总理的工资。

在当时,发放粮食作为薪金,保障了工资不受市场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是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保证有饭吃的一种做法。

此前不久,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由于中国人口过多,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够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早在20xx年,那个湖南韶山冲走出的年轻人,就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里写过一句平白质朴的话: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出身农民家庭的毛泽东,深谙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解决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吃饭问题,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头等大事。

图:首次披露的中央档案馆馆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xx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亿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然而,中国人口众多,吃饭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于是20xx年,“统购统销”政策开始实施。从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

不仅粮食、食用油,甚至糖、蛋糕、肉、鱼等都必须使用票证。

凭票换领生活物资成了那个年代的人的独家记忆。

周晓庆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主要的原因就是产能不够,把有限的粮食如何分配,保证人人都有粮吃。

然而,票证经济下的中国人民,仍然很难衣食无虞。

02

吃得饱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是第一重要的。

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增加耕地势在必行。当时,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垦荒运动。开垦北大荒、兰考治“三害”是那个年代的英雄事迹。

向荒地要耕地,除了大规模开荒外,还需要改良盐碱地等各种贫瘠的土地。

盐碱地的治理和改造,主要在黄淮海地区。

20xx年,时任农科院水利土壤改良研究室主任的贾大林带领团队来到河南。找到这里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后,他们挖沟除涝、平地施肥、植树造林等。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豫东平原盐碱地得到了普遍改良,一改过去这里 “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的景象。

这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启,人民的吃饭问题开始逐步好转。20xx年,中国粮食总产一举突破了4000亿公斤,这个数字是 20xx年产量的将近四倍,人均也翻了几倍。

作为中国第一大口粮作物的 水稻,中国约有六成的人以它为主食。

今天,中国的水稻 平均亩产已接近 1000斤的产量。

然而,这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水稻亩产的大幅提高,离不开一个人的贡献。

他就是袁隆平。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湖南省一所农业学校任职的袁隆平在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特别的稻子。有心的他对这株稻子辛勤培育,没想到这是一棵天然杂交种水稻。 从此,他便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如今,袁隆平主持培育的第三代双季超级杂交稻, 亩产已经突破1500公斤。它的增产可以多养活上亿人口,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最新纪录片《大国粮仓》观后感范文】

与最新纪录片大国粮仓观后感范文1000字2022相关范文:
分析评议阶段"回头看"及督查测评工作小结 幼教心得体会 学习‘三个代表’自我剖析材料 关于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的思考 开展"从我做起,勇争一流"主题活动心得体会 法院政治部主任党员先进性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公安干警忠诚卫士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纪律教育月学习心得(参考一) 酒店员工拓展心得体会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最新纪录片大国粮仓观后感范文1000字2022.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