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刘绍棠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今年的暑期培训已经缓缓地落下帷幕,在此,我想借用一下这句话,我觉得真正的培训就应该像今年这样,不瘟不火,结合个人实情,写己所想写,发己所想发: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遵循规律,不矫情,不妄作,也决不违心的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一套。
教学这块主阵地,是我们一线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土壤,我们天天时时在这里耕地、播种,还有收获。有人总是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还有人总是认为,我一年四季勤勤恳恳,不偷懒,不懈怠,象老黄牛一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问心无愧矣!因此,暑假培训没有任何意义,纯属浪费时间。对于这些说法,我作为一个没有资格言老,也不愿意装嫩的中年教师来说,实在是不敢苟同。因为在这方熟悉的土地上,通过暑期为期十几天的培训,我领略到的风景实在是不怎么熟悉,自认为也很有必要熟悉——平时忙于备课、上课、检查作业,实在是没有空暇,或者说是舍不得拿出时间来搞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尽管大家都知道要“理论指导实践”。
“种自己的庄稼”,就是说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点真话,道点真情,搞点真学问,把教研和实践结合起来,完全没有必要假话空话套话一大堆,好文章不需要堆“砌”,而是需要才“气”。我们平时指导学生作文,不是也经常念叨“我手写我心”嘛。
这个培训挺忙碌,这个培训也很充实。才疏学浅的我,在这里领略到了全省同仁的风采和精彩,深感佩服和爱慕。
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语文老师。
下面一点愚见,敬请各位同仁指点更正。
一、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才气。
“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言能明其志,笔能成其文。”语文教师更应有点才气,否则才情再好的文章也将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血肉模糊。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将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来,就应“博学而多才”,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猎才是。
培训中经常看到一些才子文章,读来酣畅淋漓、韵味无穷,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这些才子型语文教师有的年龄比我大,是前辈,可敬可佩。有的比我小,却后来者居上,真乃“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晒在沙滩上”也。
二、语文教师还要大气。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美文灿若星辰,语文教师应有揽九天日月,纳百川入海的胸襟和气度,还语文教育以本来面目,切不可将语文教学教成了小语文。有人曾戏谑地称语文老师“迂”,所谓“迂”者,即过于较真,过于在细枝末节上下工夫。
陶渊明读书追求“不求甚解”,曹雪芹写诗讲究“不以词害意”,我们语文教学又何必非得在语法结构、修辞技巧上喋喋不休呢?
平平淡淡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平平淡淡教语文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对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平平淡淡更像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我把这种风格和境界称之为“大家风范”。
三、语文教师还要有勇气。
齐鲁晚报上的一篇文章《语文试卷,考倒鲁迅难倒巴金》,就此揭开了对语文教学口诛笔伐的序幕。上至专家教授,下至贩夫走卒,谁都可以拿语文教学来说事。所以语文教师就更应该走在课改的前列,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语文教学改革是一条漫漫求索之路,在这条路上,孔老夫子教导我们“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
四、语文教师更要有人气。
所谓人气,就是指教师被学生认可、爱戴,师生能够和谐共处,关系融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充足的爱心和耐心,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爱就是教育智慧的源泉,就是教育艺术的起点和真谛,就是不辞辛劳往来奔波的动力。因为爱才宽容,因为爱才努力探索教育的艺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先在校园里接受教育,然后回到校园做教师教育孩子,和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教育几乎是我们人生的全部,就像农民对于土地和庄稼一样,我们精心呵护,全力耕耘,生存的需要、竞争的压力、对理想的追求,推动我们迎着星斗来、披着月光去。我们是带着遗憾去呢,还是带着欣慰走?
这点上,我觉得我们不妨向全国闻名的教育艺术家魏书生学习一下。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魏书生每次作报告,一开始总是先讲做人的道理,讲天地人生,讲心态调节?如: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实干;以平常心看待人和事;把学习、工作和锻炼当成人生享受,等等。让人感到一种道家修炼的味道。我总觉得,在他教育教学行为的背后,有中华文化的深厚涵养、有一种辨证的人生哲学在支配着,其中有他对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祝愿全省语文暑期网上培训越办越好,越来越受欢迎。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