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初,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之前,我曾作为文件起草组成员参与了赴江浙的调研和后期的起草工作。结合这段经历,简单谈谈对《意见》作用的认识。
《意见》的作用,不妨概括为:夯实基础,稳步突破,由易及难,积少成多,为更丰富的实践提供丰沃的土壤。
所谓"夯实基础",就是把实践中积累的成熟经验通过文件的形式沉淀下来,巩固起来,作为今后发展的坚实基础。民主监督,作为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一直被视为政协工作的短板。这只是相对其他两项职能而言。事实上,政协民主监督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实践,到今天还是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全国政协在三峡大坝工程建设论证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会议发言、委员提案、委员视察、民主监督性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民主监督工作方式,已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规范性做法。将这些经验和做法以集成的方式巩固好,就是很有效的基石。
所谓"稳步突破",就是以稳妥的态度推进民主监督有新的突破,把实践检验成熟的、各方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对于那些实践中尚有争议、尚存疑虑的做法,不急于上升为制度,但留有继续探索的空间和余地。我参加调研和起草工作,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调研和起草不一样:调研要广泛而深入,起草要慎重和严谨,可谓是一张一弛、一放一收。地方政协的实践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在其中调研有酣畅游泳之感,但具体到起草文件则要慎重得多,需要考虑全国各地的实践参差不齐,文件只能取其中者。文件出台后,有的地方可能觉得不解渴,有的地方则可能觉得力度已经很大了。总的来说,文件相比于实践而言,有突破,有保留,但突破胜于保留。
所谓"由易及难",就是先从容易推动的推动起,逐步深入下去。监督,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就人性而言,任何人都是本能反感被别人监督的,但无论是人还是组织,为了其肌体健康,事实上又都是需要被监督的,有人监督是好事不是坏事,但真正要接受监督则需要有一个心理转变的过程,这便是理性认识的升华。刚性约束的监督,不接受也得接受;非刚性约束的监督,则可能推脱闪躲之,敷衍应对之。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不具有刚性约束力的监督,因此开展起来就很难。怎么办呢?那便是从帮助别人做起,带着帮助别人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去开展监督,并以协商建言的态度来提出意见建议。也就是协商式、同向式、合作式的监督。认识到这一点的地方政协,工作做得普遍比较好,党政部门也普遍能够接受。当被监督者越来越认识到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时,更加深入的监督就有可能一步步开展起来。当然,古今中外,监督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命题。由易及难,是一个缓慢的推进过程,而且一定有它的底线和边界。
所谓"积少成多",就是逐步地增加民主监督在政协工作中的比重,渐渐地使之达到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三分天下的局面。如此,便要充分利用政协的现有各种履职方式,增加其中的民主监督成分,使得民主监督更加活跃,更有成效。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各类会议中要增加民主监督议题,委员视察、专题调研中要增加民主监督性题目,提案要增加民主监督性提案,政协要围绕法律法规实施和党政部门重要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要积极参加党政部门组织的调查、检查、听证等。总之,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日积月累的开展,把政协民主监督搞得活跃起来。
我在起草组时,主要参与"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形式"部分的起草。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地方政协开展民主监督的形式是十分多样的,比如进行专项监督、开展民主评议、委派民主监督小组、开设委员工作室,以及与报纸电视等媒体合作,开设各种论坛、专栏等。这些工作开展得都比较普遍,也很有成效,比如浙江省政协与电视台合作开展的"民生论坛",影响力就很大,效果也很好。在初步梳理时,民主监督形式达十四五种之多,但最终文件出台时,除专项监督外,大多数均没有作为一项监督形式单列。然后,尽管没有一一单列,但基本均在文件中予以提及了,这便为政协民主监督的广泛深入实践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正因为《意见》为政协民主监督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起草组的同志们在一起起草、推稿时,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我们正在创造历史!并为此由衷地喜悦。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