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利用假期重读了一些党的经典文献。新时期重申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很大程度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部分党员干部不了解群众,不关心群众,不尊重群众意愿、不维护群众权益等现象,也造成群众对党的政策、工作程序不了解,降低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这种现象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交流双方对某一特定的信息内容在数量与质量上不相等的现象。通俗地讲,就是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总有一方比另一方知道的要多,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信息不对称”一词最早来自于经济学领域,很快就广泛运用于其它学科。实践表明,在任何一个系统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存在信息交流和传递,就会存在信息不对称。要使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间的信息更加对称,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有:一是领导干部在参与制定政策、法规方面具有更多的主动权,容易按照自己的倾向、看法来制定公共政策,甚至于出于部门或小团体利益考虑,利用生产信息的主动地位使法规政策向其倾斜。二是很多的法规政策等公共信息往往党的组织系统或政府行政系统在内部垂直传递,使得党员干部往往拥有更多的信息。三是公共信息的发布往往由担任公职的党员干部决定, 信息有可能出现扭曲、缺失,而群众难以检验信息的准确度。有些党员干部为了自身利益,往往隐瞒真相、制造虚假信息。四是在行政组织内部,一方面是上下级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下级组织对上级下达政策的理解可能不准确,执行也容易迟缓或变形,而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信息了解很少,就无法及时有效地对下级组织实行监督和控制。在横向组织之间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必然造成部门之间的政策相互矛盾,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信息不对称”导致人民群众对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的意见、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难以得到反映和重视,限制、削减其参与政治沟通的热情和能力,使其对自上而下流动的政治信息持无所谓甚至是怀疑的态度,同时也给一些投机钻营行为留下了空间。甚至会出现明明组织的决策是正确的,规范的程序反被猜疑为“暗箱操作”,一些靠实力选拔出的干部被怀疑为“上面有人”等。“信息不对称”容易激起人民群众的不满,丧失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严重的甚至诱发“逆向选择”,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也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本质就是要解决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群众中来”说明了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我们的政策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需求,“到群众中去”说明只有和群众沟通信息,才能为群众所了解,尽量达到“信息对称”,才能制定出符合群众要求的政策,也才能使群众意识到所制定的政策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党之所以能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取得伟大的胜利,就是坚决的走好了群众路线,和群众取得最大程度的“信息对称”。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的关键时期,群众路线坚持得怎样将决定我们的政策能否最大程度符合群众利益,决定改革的成效。
因此,我认为要在科研处的管理工作走好群众路线,就必须努力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具体说来,一是准确、及时披露各类科研信息。尤其是广大教师最关心的、反映最强烈和容易引发矛盾的信息,比如各级科研课题的申报、各级科研奖励的评选等,一定要广泛的在科研处网站、科研qq群等宣传。要将所有的评选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敦促二级单位科研负责人将这些信息逐一传达,争取让每一位师生知晓。要让每一位师生想要了解相关的科研信息,都可以到科研处网站查找到满意的结果。二是要公开所有科研项目、科研奖励评选的运作机制。要加强引导和宣传,让广大师生了解到相关的工作程序和规定,做到阳光评选,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同时这也可以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约束,严防其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暗箱操作,保障师生的监督权。三是科研政策的制定一定要真正确立师生权利本位的设计理念。制度的制定必须充分的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经历“从广大师生中来,到广大师生中去”的过程。才能保证每一项政策的制定或是修订满足全体师生的基本诉求,符合学校科研发展的实际状况。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