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材料 / 不良人际交往三种模式

不良人际交往三种模式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03-22  |   人气 562
<

怕被拒绝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在人际交往中表现退缩。

但是他们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别人不热情怎么办,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吧。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

与同性交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与异性交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什么企图等。不会说“不”这类人常以奉献者角色与人交往。

他们一般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我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他们绝对尊崇法律和社会道德,就是一般的社会习惯也不敢违反。

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向周围或社会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例如,你要打乒乓球,那让你先打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反抗与对峙。

但是,“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很容易获得满足,只要得一声夸奖,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显然会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他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不能没有依靠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地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

有些人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他过分信赖依赖对象,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方些许的心理支持。

如果他只依赖某一个人,就会既不愿意也不允许对方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惟恐自己被抛弃。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并且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而许多心理脆弱者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

与人交往是个实际体验的过程。如果您有以上这些问题,不妨找心理治疗师,从医患交往开始,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

..<>不良人际交往三种模式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与不良人际交往三种模式相关范文:
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区级工会帮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怎样做好办公室工作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物价局提升价格服务水平经验材料 县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经验交流材料 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 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做好群众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工商局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经验材料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不良人际交往三种模式.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