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妙利用现场的联想,使自己话题更突出、更鲜明。某国大选结束后,新当选的总理在人群中发表演说,突然,意外的情况出现了,这位总理因腹痛难忍,满头大汗,竟无法说完正说的语句,于是医生立即赶来急救,周围的人群心中笼上了一层阴影,这位他们维护、拥戴的新总理身体状况这么糟,怎么胜任他的工作呢?过了一会,这位总理又精神抖擞地返回人群,人们正在窃窃私语着,只见他很快扫视了人群一眼,镇定自若他说:“我们的国家就像我的身体一样,刚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但是现在好了,危机已经过去,希望就在前头。”语言一落,全场为之欢呼,人们的情绪一下子又变得热烈激动。借助环境中的各种现象,或根据随时出现的情况,加以联想,乘势发挥,会使自己的讲话主题更突出,论证有力。
2、运用悬念吸引人心,增强效果有一次;江南才子唐伯虎去参加一富翁为其老母亲举办的寿宴,富翁求他画幅图并题上字,于是唐伯虎挥毫而成一幅《蟠桃献寿》图,并随口吟出了题诗:“这个婆娘不是人”第一句出口,满宾客皆惊立而起。“九夭仙子下凡尘”唐伯虎吟出第二句,众宾客乃释怀而坐。“儿孙个个都是贼”第三句使富翁一家怒形于色。“偷得蟠桃奉至亲”满座宾客才长长嘘口气,随即赞叹不绝。富有也兴奋异常,连连道谢。悬念的运用,目的在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果唐伯虎不使用悬念,而象大多数人祝寿一样说些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之类的话,有谁会要听呢,恐怕也就根本达不到他刚才的说话效果了。
3、润物细无声,影响他人唤起共鸣老蒋在临憧被捉住后,周恩来来到了西安,受王曲军官训练团的邀请,作了次非正式的讲话。军官团学员大声问周恩来:“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什么还不杀?”其他人员也议论纷纷:“不杀蒋,后患无穷!”“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周恩来等大家把话说完,才大声说道:“要杀,很容易,一枪就行了!”接着说:“我们红军有位将军,叫徐海东,他全家36口人,35口叫蒋介石杀害了,难道给蒋一枪,就能报了全家血海深仇吗?全国四万万人,蒋介石死了,再若来个刘介石,宋介石,你们杀得完吗?”“何况我们是共产党人,对共产党员来讲,永远是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这样,周恩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无形中化解了王曲军校官员怨愤,制止了一场骚乱,说服了他们。..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