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各级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古老的中国随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到达理想的彼岸呢?认真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历程,一定能够找到最佳答案。
一是回顾和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牢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功绩。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0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得到不断解放,观念有了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不仅推动了大开放,实行开放也进一步促进了改革。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中国良好的发展局面、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已为世界公认,并且这个势头正在进一步发展。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历史功绩必将永远载入史册。
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历史规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江泽民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思想,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而且全面阐述了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本方略、方法步骤和重点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主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让本世纪中叶将达到l5亿的中国人全部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将可能消耗全世界的大部分资源。所以,目前中国必须寻求消耗资源更少,对环境污染更小的发展之路。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做了完整阐释。他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这三个概念与“以人为本”相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系的全部内涵和基本要求,这也正与世界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吻合。
三是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力度,合作共赢不断提升国际竞争水平。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英明决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回归,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每当在改革中遇到困难,总会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经过一番思想的讨论,“改革不可动摇”仍会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30年的成果,正是因为改革才给了人们真真切切的实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
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任务艰巨、形势逼人。我们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要积极围绕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继续深化金融、投资等领域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要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社会化管理格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既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又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合作共赢的机遇。在当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要先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招大引强。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旧框框,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到具体行动上,在真正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要居安思危,倍感压力,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自我加压,克服按部就班、缩手缩脚、办事拖拉等现象。对上级政策、对市场变化要见识早、行动快。按照“争先进位”的要求,谋划发展、推进工作,所确定的工作目标要能够起到激发斗志、催人奋进的目的。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策作用,他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了,很可能带动十个、百个或更多的老百姓思想解放。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民生的改善、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挑战也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胸怀大局、着眼未来,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超前思考、超前研究、超前预测,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勇于变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有争当先锋、敢打头阵的胆识和气魄。
要把提高区域竞争力和提升竞争水平,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总抓手。区域经济高地只有一个,谁率先抢占了制高点,谁就把握了发言权。要立足实际做大文章,注重招大引强,用一颗真诚之心,带着亲情、乡情和感情走出去,既要注重招商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更多地在突出战略地位、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依靠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和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客商、留住客商,本着“热心服务、诚信招商、真情留商”,全方位做好项目的落户、建设、投产等环节的“一条龙”服务。其实,不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新上项目,只要能做到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劳动就业、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就是体现了好字当头,发展越快就越好。工作中,要实行提速提效,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重点解决当前群众和投资者反映强烈的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努力形成权责明确、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是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跨越赶超洼地崛起奋斗目标。当前,要积极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学会用超常的胆识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常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是因为他无有担当重任的勇气和决心。要想争当排头兵,不赶、不超,不用心、不用劲、不付出,实现大繁荣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空话!面对当前的好形势,要有决心、有信心、更应该有魄力紧紧盯住追赶目标,咬定争先保优不放松,实施全力提速。要善于总结发扬以往的好做法,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善于结合实际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相信实现跨越赶超"洼地崛起"这个奋斗目标必将成为现实!
[,感谢原作者]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