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它范文 / 其他范文 / 个人写作 /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2022年最新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2022年最新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08-19  |   人气 322

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编个有关于核心素养内容的教材,让孩子去记去背,去对付考试,核心素养不可能落实,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核心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以后社会发展能力的高低,所以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老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占据了较高的位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也随之提升,想要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相应的院校更应顺应教育革新的潮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加强课堂的趣味性。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唱歌和欣赏歌曲为主,但这种模式并不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造成积极的影响,所以老师要以实践为基础,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思想上都进行巧妙的融合,使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中去,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二: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金秋九月,对于农民来说,是收获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翘首企盼硕果累累;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播种的季节,付出就有回报,新学期新起点,努力从现在开始;而对于教书育人的我们来说,这是个忙碌的季节,帮孩子们养成习惯,打好基础,树立信心……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忙不完的活,但却觉得充实且快乐!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每每夜深人静时,我总要拿起一本书小读,不喜欢勾抹涂画,却总要在喜欢的地方留下小小的折痕。这大概是加入了新教育读书会后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习惯吧!这个月,新教育读书会让我与常生龙老师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初对于这本书我并不感兴趣,因为常生龙老师是中学教师,又是物理学博士,我总觉得对于当小学班主任,教数学语文学科的我来说,理解起来会很吃力,可能对教学也没有什么帮助。但读着读着我的想法就随之改变了。我觉得常老师表述的观点清晰,总结精准,案例的运用恰到好处,能帮助我更好的把握现在,应对未来。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筑师要想建造出美观且坚固的楼房就一定要打好地基。同样,孩子要想成才,就要从小抓好基础:学习习惯,道德品质,身体素养,知识技能,样样不能忽略。所以我们小学教师要时刻清楚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每天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细心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耐心叮嘱孩子的一言一行,用心教书育人,潜移默化感染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人生的基石平稳牢固。

二、听说读写,至关重要。

听说读写是最为基础的素养,但却不容易获得。常老师给我们指点迷津。读了此书,我知道了我们既要教会孩子学会倾听、懂得尊重发言者,还要指导孩子如何听清楚对方发出的语音,理解对方表达的信息,并在头脑中将语言转化为意义。我知道了如果说“听”是理解口语的重要渠道,说则是运用口语的主要方式。我们要指导孩子说话尽量做到语言流畅,思路清晰,避免结结巴巴,词不达意。我还知道了“读”是理解书面语的重要途径,是汲取和输入的过程,而“写”则是运用书面语的主要方式,是释放和输出的过程。我们要在每天的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

说起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便想到了我所教的第一届学生。他们喜欢读书,他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他们喜欢写随笔。每次活动过后,他们总会用笔墨记录下来精彩的瞬间。哪怕只是玩了一次简单的丢手绢,在他们的笔下也总能让我看到无限的快乐!我想这和我当时创办的每周故事会是分不开的。小时候的我家里没有课外书,所以很少读书。当了老师的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我想让我教的孩子们从小就发自内心地爱读书并博览群书,所以尽管我接的是一年级孩子,我仍然大胆地尝试,在班里创办了每周故事会。孩子们利用一周时间自己准备故事,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喜欢就好,吸引人更好,在每周的故事会上,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我们会投票评出故事大王,还会发小礼物。起初孩子们的故事讲得并不生动,有的孩子只是说了三句五句,慢慢地,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故事讲的越来越精彩了。我也开始加大了难度,当孩子听完故事后,我都会提出一些小问题,孩子们也总是能对答如流。二年级时,我们就开始了写作训练。每次我和孩子们丢手绢儿,跳皮筋儿,擦玻璃,栽花以后,我总要让孩子们描述过程,写写感受,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了读读,讲讲,写写……听说读写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我想这对于这些孩子多年以后在中考,高考中脱颖而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珍惜时间,做事有效

所谓珍惜时间,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价值的事情。有很多人整天忙忙碌碌,似乎有干不完的事情,却始终碌碌无为,什么事情也没有干成,这与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分轻重缓急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常生龙老师为我们推荐了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把事情分为重要的,不重要的,不紧急的和紧急的。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要有计划重点去做;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尽量少做,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委托给别人去做;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完全不要去做。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更有效的事情。

月近尾声,书至尾声。“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人踌躇不前,有人乘风破浪,区别在于人的素养。”而提升素养的关键在于学习,学习始于读书,读书贵在坚持,坚持最难,但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源于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有幸加入新教育读书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爱读书的同仁结缘,一起读书,一起分享,让我们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篇三: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最深体会的是作者在第二辑中介绍的有关“创新思维”的概念。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果实,作者常生龙在书中介绍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很简单,例如时不时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轨迹,或者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于管理思路之外的路径,这两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都有很多需要处理的事情,如何成为高效班主任就成了我们思考的话题。于我而言,我会做我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也会借取多方资源。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我会放低自己,以一个求教者的身份和家长去交流,真诚地向家长借力,征求大家意见,让大家出谋划策。我们班暑假的送清凉活动就是家长一手操办的,从策划到买清凉用品到出发当天自发拼车,都是他们自己商量的。尝试不同的管理方法来解决班级事务,这就是“创新思维”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很多班级管理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篇四: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伴随着美丽的九月开学季,我们读书会迎来了新的书目——常生龙博士撰写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这本书一共四辑,分别是重新认识素养、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锻造必备品格、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常态。整本书读下来,受益很多。

第一辑重点论述了素养的分类及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素养分为三类,即基础素养、核心素养、职业素养。第二辑集中讨论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第三辑里详细解读了必备品格。在具体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必备品格更多的是以综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第四辑讨论学校如何实施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转变育人观念至关重要。还对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在这样的关系下的深度学习做了讨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与时俱进,转变育人观念,势在必行。

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势必影响着现代教育。这也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人类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很重要。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将终身学习进行下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本质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仅靠学校里学习的东西远远不够。未来社会,就看学生有没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文盲的定义也随之提高了。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学校外的终身学习,主要靠的就是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教育与学习的哲学,同时是一门艺术。”

二、具备团结合作的能力。

团结就是力量。国际奥运会修改了奥林匹克格言,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再加入“更团结”。现代社会,团队合作才会产生智慧的丰硕成果。所以,一定要学会和别人合作。中国古老的建筑——长城,世界上独一无二,是团队合作的成果体现。震撼世界的舞蹈《千手观音》,是团队合作的完美展现。我们教师的集体备课,是团队合作的智慧结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不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合作学习中受益、成长。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的艰辛过程。

三、培养微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方式,即一个人以规律、重复的方式做的事。”把目标放小,每天都做,很容易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比如每天晨跑,坚持下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不但培养了意志力,还锻炼了身体,呼吸了新鲜空气,遇见了美丽的风景。在班级里,我也是从培养孩子们微习惯开始的。在学生离开座位时,伴随着“三、二、一”,学生已经把书桌面整理妥当;在放学时,每天有一名学生在门口负责监督检查全班学生戴口罩、拿餐盒;每天早晨,当学校读书音乐响起,学生自然地拿出书,开始晨诵……给学生设定的目标小,非常容易实现,贵在坚持不懈。

轻轻合上书,仰望星空,远处传来声声秋虫的鸣叫,教育变革的脚步已然到来,正等着教育者去实践,再实践……

篇五: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是我参加读书会以来读的第一本书,是常生龙先生在当今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大背景下,在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式通过当今信息技术发生重大变革的方式下,通过将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八个核心素养框架进行了对比分析后得出了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和内涵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的总结。

在《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中共有四辑:第一辑重新认识素养,第二辑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第三辑锻造必备品格,第四辑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新常态。

在第一辑重新认识素养中常在龙先生根据素养这一概念的归纳总结从而将素养进行了分类总结,分为夯实人生根基的基础素养、应对新时代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和万物互联时代的职业素养。

基础素养即道德素养、智力素养、身体素养、审美素养和劳动素养,也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德行。

对于核心素养常生龙先生归纳为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和领悟的。通过给学生树立合理的目标,家长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形成的环境氛围和风气必然能培养出孩子的这种核心素养。

对于职业素养常生龙先生认为其内涵相比前两者更丰富一些,包含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成本意识、系统思维能力、制定方案解决能力和客户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内容。

在本辑中让我们学习了解到教育素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并在如何针对学生及自身的素养培养上指明了方向。

在第二辑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中,常生龙先生阐述了完成任务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利用合作提升战斗力、不舒服的地方才有创新的机会、思想和认识发展的破冰船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归纳总结为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在本辑中分别对四中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讨论,并且对“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重点讨论。

在第三辑锻造必备品格中,常生龙先生分别描述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价值的事情、管理自我,从做心性坚定的人开始、所谓公德心,就是时刻替别人着想、责任面前,不做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四方面的内容,即可总结为价值判断、自控力、公德心、责任道德之心。

在该辑中常生龙先生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三方面阐述如何锻造必备的品格。与自我的关系就要学会自我管理,有坚强的意志;与他人的关系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心中有集体和规则;与社会的关系要培养社会道德责任心。

在第四辑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新常态中,常生龙先生新时代所应持有的教育观念、支撑改革的教育理论、学习的新场景、可能用到的新技术等进行了描绘,也对深度学习做了探讨。

在讨论中常生龙先生认为现今将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样的变革同样具有“渐变”的特征,让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入了新时代。如果你对此非常敏感,就会在这变化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也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新场景、教学的新策略。

通过对该书的阅读改变了我之前诸多看法与认知。比如第一辑素养的认知中让我重新认知了素养的定义与分类,从以前的单一、狭义的认知拓展为多元化的、随时间变化的认知。在第二辑中则明确了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在以往的概念中学习仅是工具,提升个体或群体知识的工具。在第三辑中则对个人品格的含义进行了拓展,在普通的认知中品格仅与个人自身有关,与外在环境并无太多干系,但在该书中让我了解到品格除自身修养外更要心系他人、心系社会。在第四辑中常先生让我了解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要学习、思考如何适应、应对这个时代的变革。

通过本书的阅读改变了一些认知希望在今后的阅读中也能在其他认知及知识上有所提升,不断的升华。

篇六: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新教育时期什么是核心素养。只有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和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育人模式变革。

所以说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全息演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所以从课程教学论角度讲,它是学科与课程的全息回归。让每一节课成为撬动学生学科整体素养和人生素养发展的全息概念。少即是多,核心素养少的关键在于能够以少胜多,以小撬大,撬动学科本质,撬动教育整体发展。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

篇七: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哲学家罗素认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类灾难的两大根源。的确,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智慧(能力)和道德(品格)都是具有决定性的两种力量,缺一不可。而这两点,几乎成为应对新时代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因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大势所趋。

近几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当我手捧着常生龙老师著作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这本书时,心中便有了熟悉感。这本书条理非常清晰,通过“重新认识素养”、“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锻造必备品格”、“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常态”四个专辑阐述了素养在教育领域的演变历程,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及学校如何实施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

在阅读中,有几点带给我的触动很大:

一、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

常生龙老师指出“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了解世界的强烈好奇心,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洞悉世界的运行方式,都是自主学习的能手和高手。”的确是这样,孩子们从婴儿时期开始,就不断地触碰感知这个世界,不断学习、熟悉生活技能,所以每个孩子都成为学习的高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步入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时,我们却渐渐发现,孩子们积极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却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与日俱增,而是日益下降。为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越来越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的学习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不断督促呢?

常生龙老师认为,因为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复杂的课程设置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课堂教学给他们制造了很多学习上的麻烦,作业测验给孩子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学校的教学管理又让孩子们时常感到恐惧和胆怯。所以多重作用之下,学生就慢慢地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自主学习,开始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接受式教育就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

以前经常抱怨孩子一届不如一届,抱怨现在的诱惑太多,学习的条件太好,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但是却从未想过,这样的现状原来正是家庭和学校的管制和重压造成的。常老师的观点如当头棒喝,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坚持与认知。的确,成绩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孩子的能力水平。所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成绩,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可谓是殚精竭虑,竭尽所能。可是它真的能代表孩子的能力吗?孩子的能力绝不是几张测试卷、一张成绩单能代表的。更何况,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好成绩是在家长和学校的高压之下,经历多次的机械训练才获得的,成绩的取得或许与老师、与家长的努力密不可分,却未必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有多大关系。

常生龙老师的观点让我认识到教师和家长要努力的,就是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材料,创设适宜探索的环境,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教育需要唤醒,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激发他们的内动力。

二、不舒服的地方才有创新的机会,实践才能诞生智慧。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让创新在社会蔚然成风,我觉得除了应该保持好奇心、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之外,鼓励动手、给予实践的机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创新虽然可以无中生有,但绝对不是天马行空。”

前几天在朋友圈中看到朋友的幼儿园里,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进行“玩具大迁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觉得原来玩具的摆放局限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所以师生总动员,开始重新拆卸、组装,孩子们有负责拆卸的、有负责抬运的,还有负责骑着小货车运输的……场面虽热闹,却不显混乱。

而在搬运玩具的过程中,有两个小男孩大概是觉得用手抬木盒不太方便,居然想到了用两根塑料管穿过木盒的两端,然后将管套在身上,这样就轻松地将木盒抬起来。我为两个宝贝的创新举动感到叹服,更为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能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劳动实践机会感到敬佩!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实践机会,孩子们才能在游戏中劳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调整,游戏中创造,游戏中成长!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我们平时是不是也应该多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呢?

三、明晰自己的责任。

在书中,常生龙老师曾有这样的追问,“如果你是一个班主任,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你自己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而你的学生日子却过得很舒坦?”看到了常生龙老师的举例和剖析,我不仅苦笑,现实的教学中,这不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吗?因为我们身上不仅背着自己的责任,更多的时候还背着孩子应担当的责任,家长应承担的责任,学校应负起的责任。所以,我们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有时压得喘不过气来。常生龙老师指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团队,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促使并信任大家把各自的任务完成。我想,这或许是需要我不断反思和尝试的。

余文森教授说,“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能力,两者相互扶持,相互支撑,才形成一个完美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是德与才的和谐统一。而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干不仅是有志者腾飞的双翼,也是其终身的奋斗目标。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科老师去研究和实践。愿我们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中,有文化的滋养,有大视野的支撑,有阅读的搀扶!能享受教育的乐趣,释放人文性、科学性的光芒!

与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2022年最新相关范文:
入党申请书范文评析 如何将简历写得更加丰满? 宣传委员入团申请书范文 你的简历很花吗? 一位党员思想总结 写思想汇报的目的和意义 建党100周年小学生作文500字精选 "高考工作实施方案" 2022北京圆明园导游词1500字导游介绍圆明园的导游词 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六年级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读后感2022年最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