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尝试和探索各种形式的政府治理绩效评估和管理方式。对政府治理绩效的评估,就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服务品质、效率、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的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以山东省950名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青少年的政府信任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政治参与路径均对青少年的政府信任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青少年政府信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政府信任影响因素心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政府信任,指民众对于政府或政治制度所抱有的信心,相信它们会制定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并提供其预期的政策结果[1]。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他们的政府信任直接决定了我国政治生态和民主建设的发展与未来。学界关于青少年政府信任现状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有些研究表明,当代中国青少年政治信任的总体状况良好[2-3],另外一些研究显示,当代青少年政治认同度不高且呈工见非均衡状态[4]。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各级政府肩负着提供公共产品,支持科技创新,引导产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等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山东省青少年的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青少年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家庭情况、人际信任、思政政治教育、大众传媒等;客体方面主要有政府的服务水平、公务员的素质、行政执行力等因素[5]。对政治信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竞争性理论解释路径,即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政治参与路径[6]。青少年政府信任影响因素及心理机制的分析模型,见图1。
什么因素影响山东省青少年的政府信任?三种解释理论预测作用如何?如何提升青少年政府信任?对此,本文进行有益的探索。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4所中学和4所大学的95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其中,男生386人(40.6%),女生564人(59.4%);高一学生147人(15.5%),高二学生140人(14.7%),高三学生118人(12.4%),大一学生166人(17.5%),大二学生146人(15.4%),大三学生120人(12.6%),大四学生112人(11.8%);生源地为农村的571人(60.1%),城镇的为379人(39.9%);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的50人(5.3%),非党员900人(94.7%);学生干部97人(10.2%),非学生干部853人(89.8%)。
2.2研究工具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梳理,建构了包含五个因素的大学生政府信任初测问卷,分别为基本信息、政府信任(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区政府、乡镇<街道>政府)、理性文化路径(制度信任、过程信任、人员信任、结果信任、生活满意度)、社会文化路径(人际信任)、政治参与路径(制度性参与、非制度行参与)。对初测问卷数据实施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最终确定正式问卷包括以上4个维度,共19题。问卷中每个维度的信度检验结果,表明青少年政府信任影响因素问卷是稳定可信的。题项信度分析,见表1。
3调查结果
3.1青少年政府信任的总体状况
数据结果显示,在青少年政府信任的四维结构中,受访学生各维度的题项均分在3.591-3.704,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青少年政府信任的总量表得分为3.621,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7]。青少年政府信任的总体状况,见表2.
结果信任。
3.2青少年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
为了分析和比较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以及政治参与路径对于青少年政府信任的影响,构建了四个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具体结果见表2。在控制变量方面,模型一到三的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生源地均对青少年政府信任没有统计上的影响,学生干部这一个变量却具有显著差异。三种理论解释路径对青少年政府信任的影响,见表3。
模型1关注理性选择路径对于因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制度信任外,过程信任、人员信任、结果信任、生活满意度均与政府信任具有显著的关系,由此可以推断理性选择路径对于青少年的政府信任具有强大的预测作用。
模型2关注社会文化路径对于因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信任与青少年政府信任具有显著的关系。
模型3关注政治參与路径对于因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政治参与与青少年政府信任具有显著的关系。
模型4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保留显著影响青少年政府信任的因子。从表中可以看出,理性选择路径对青少年政府信任的解释力最强(0.282+0.137+0.162=0.581),其次为社会文化路径(0.149),最后为政治参与路径(0.134)。由此可见三种解释路径都对青少年政府信任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4结论与建议
从表2可以看出,理性选择路径对青少年政府信任的解释力最强,这与现在文献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各级政府仍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校园软硬件建设,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善待学生,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让青少年切切实实体会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学校满意度。
社会文化路径(人际信任)对青少年的政府信任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不容乐观,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与年代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大学生人际信任正逐年降低[8]。从学校角度来讲,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青少年的“三观”培养和教育,增加社会责任感,提升人格,完善道德,不断提高对学校、教师和同学的信任水平。
政治参与路径对青少年的政府信任有重要影响。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选修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大学生政治主体观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其政治权利和义务,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提高大学生的政府信任度。高校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开设政治实践活动和政治技能训练。积极推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团群组织协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经验。
参考文献:
[1]孔祥军,华波,张洪涛.大学生政府信任度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j].高教学刊,20xx(12):29-30.
[2]冯岩.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信任研究[d].济南大学,20xx.
[3]齐杏发,都宇青.大学生政治信任状况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xx(3):85-89.
[4]戴建波.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四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教育评论,20xx(11):85-89
[5]孔祥军,华波,张洪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政府信任度影响因素[j].管理观察,20xx(2):106-108.
[6]彭铭刚.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基于广州的实证调查[j].青年探索,20xx(5):15-24.
[7]孔祥军,华波,张洪涛.当代大学生政府信任度现状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xx(3):186-188.
[8]辛自强,周正.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xx,20(3):344-353.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改善,业绩审计在政府监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中国政府发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揭示了当前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从审计观念、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法律环境和预算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政府绩效审计途径的建议,为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高效合理运行和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政府业绩审计审计监督优化路径公共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关注度也日益提高,为了加强政府责任,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产生了政府业绩评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政府审计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入了新阶段,现在以业绩审计为政府审计的重要内容,成为政府审计的新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尚不成熟,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体系成为我国政府审计的关键。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廉洁透明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积极安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如今,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对政府官员在任期间的工作情况和成果进行绩效考核和财政资金运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考核,政府绩效考核的开展拓宽了考核监督的领域和范围,加强了考核机构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增强了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减少了腐败事件的发生,进一步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的发生,为建设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需要。
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公共管理投入增加,但公共建设相关项目从立项到最终完成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审查,项目实施时失去最佳实施时机,同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这些现象的出现强调政府机构工作管理效率低,人浮于事件。审计机构在对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对公共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配置效果等方面进行审查,有效管理和评价政府权力的使用,提高政府行政服务的工作效率水平。
(3)是保证政府职能发挥作用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出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由于目前中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完善,财政支出表现相对较低。从近年来的开支来看,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所用的地方财政金额差异较大,人员资金开支已成为主要部分。该支出严重限制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因此需要加强对政府财政资金的监管和分配。根据政府财政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及时对财政监督财政开支,能够有效控制各级政府部门公共资金开支,提升公共资金业绩。
二、政府业绩审计的现状。
(1)审查范围逐渐扩大。
21世纪初,政府有关机构及其下属单位的业绩审计提上日程。审计机构审计重点从以前被审计机构财务收支的客观性和合法性转变为被审计机构财务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与此同时,20xx年1-11月,国家审计机构完成了21334业绩审计项目。其中,审计局完成113个,省级审计机构完成847个,地级审计机构完成6288个,县级审计机构完成14086个。另外,各省市地方审计机构实施的绩效审计项目数量占审计项目总数的31%。其中,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独立计划城市均超过这一平均水平。20xx年1-11月,绩效考核工作量约占考核总工作量的一半左右,比20xx年同期增长10%。
(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近年来,审计局发布了多份文件,规划了业绩审计的发展方向,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加大业绩审计力度,始终贯穿审计工作,促进发展质量和利益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暴露和审查力度,促进廉政建设。与此同时,各省市也积极制定政府业绩审计相关政策,20xx年徐州市审计部门发布《徐州市审计机关政府投资项目业绩审计操作指南》,规范徐州市业绩审计工作,20xx年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业绩审计方法的通知》,对浦东新区政府部门业绩审计提出了实施要求。
三、政府业绩审计出现的问题。
(一)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从我国政府行政结构来看,我国各地市审计机构属于各地政府,受当地政府和上级审计机构的指导,受经费和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业绩审计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制定受当地政府的制约,阻碍审计作用确实有效地发挥,同时审计机构业绩审计活动完成后,审计机构发行的审计报告由同级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构审计,不利于审计工作报告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宝座,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制约。另外,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审计机构本身只有提案的权利,其人员编制、人事选拔、任免、奖惩均由同级组织部和同级政府审查批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计划办公室:ppp模式支持正确扶贫绩效评价研究(hb18gl058)。
(二)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
我国政府业绩审计起步晚,审计工作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尚不成熟,目前只有少量法律法规提到政府业绩审计,政府业绩审计工作开展的完整法律依据不足,现行《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条指出,《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机关的会计证明书、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书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相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行为》,相关法律只进一步明确了该法律规定,但没有列出具体的审计内容和我国政府的具体规定。在这种背景下,审计相关人员只能通过现有的知识储存和现有的经验来探索,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也不同,业绩审计效果的正确客观性增加了一定的风险。(3)审计团队人才结构不合理。
完成政府业绩审计需要多个专业审计师团队。在此期间,中国审计机构主要从事传统财务审计。审计师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工程技术、法律、宏观经济、对外贸易和计算机专家数量比较少。根据中国审计师知识结构的调查,会计和审计专家占所有审计师的71.8%。绩效考核要求考核广泛的经济和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要求多样化、创新的方法和多学科知识。有些审计师很难满足高标准的绩效审计。另外,审计员整体的数量也很少,难以适应大的任务量,水平越低的机构越明显。
四、完善政府绩效审计优化路径。
(一)完善独立监督体制。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垂直管理改革力度。不仅将地方审计机关正职的任免权接受省级机关,普通审计人员也由省审计厅管理,招聘、提拔、任免由地方审计机关提名,由省审计厅和省人社会局决定,二是地方审计机关经费由省财政厅统一保证,纳入省财政预算。由此可以将人力资源和财务完全独立于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提高独立性,使地方审计部门更有效地对地方政府领导进行审计监督,更有力地揭示和反映问题。
(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我国政府业绩审计推广和拓展面临一定的困难。我国立法机关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业绩审计相关法律制度。首先要完善审计报告的公开制度,通过将审计活动的各个阶段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在完善审计报告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媒体作为中介的作用,及时准确地将审计结果传递给社会公众,扩大政府审计的影响力。其次,要不断健全审计结果问责制度,加强审计结果的应用,实现审计报告的公开与审计结果问责的有效联系。
(3)构建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
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完善,经济性和利益性也是政府业绩审计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在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审计机构应积极探索绩效考核考核标准,建立全国公认、适用、规范的体系,不断修改、完善。业绩评价体系应当包括预期的目标、决策过程、投入资源和能源、生产效益、对社会效益的影响等,评价指标应当坚持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定量指标主要指财务指标,定性指标的确定应以被审计项目的特点和被审计部门的管理特点为基础。
(四)改善政府业绩审计人员结构。
审计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政府业绩审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审计机构不仅要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还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的审计人才,尤其是专业型的审计人员。要提高审计机构的准入门槛,完善审计人员的准入制度,确保招聘人员在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上能够满足政府业绩审计的要求,确保审计队伍中的人才能够胜任其职责。此外,审计机构人员不仅要包括专业审计人员,还要在实际绩效审计工作中招聘工科类、经济管理类等其他专业人员,不断优化审计人员结构。
全面优化我国政府业绩审计可有效促进我国审计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但结合政府业绩审计在我国起步晚、发展缓慢的现状,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引导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齐兴利,绍辉.中国政府业绩审计发展途径研究[j].审计和经济研究,20xx.2。
[2]周亚荣.中国政府业绩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2。
[3]宋夏云,我国政府业绩审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xx.4。
[4]曲明,中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框架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xx.5。
[5]闵晓蕾.政府业绩审计理论文献综述[j].财经论坛,20xx.2。
【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的小论文】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