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化的交融互鉴越来越密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族的”走向世界,本初心携手未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的“一起向未来”主题论坛上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民族的”走向世界,本初心携手未来。
猎猎招摇杏旗,飞檐朱阁景致,民族特色与历史感兼具的事物总能轻而易举让我们心灵破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我们心中。如今,在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喜见其逐渐破圈而出。冬奥会上惊艳亮相的中国艺术体操队与敦煌“联名”的《飞天乐舞》,让我们惊喜于我国艺术体操队在赛场上由迎合别人到勇做自己的改变,更让我们惊叹民族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民族与世界,交融亦坚守。
忆往昔,民国留洋学生,做学问敢于扬弃,引进了杜威实用主义,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自身独特方法,取新法学古问。中西兼容的方式,不但加深了研究者的思维深度,也给史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裨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学者间的交流互补,也是文化发展中互融的结果。看今朝,95后彭静在法国街头高弹古筝,表达对中国音律的理解,吸引当地居民驻足观赏,激发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98年出生的凌云因“提剑丢垃圾”视频爆红,刷新了人们对中国功夫的认知;当代青年都在用自身才华弘扬传统文化,未来可期。
民族与世界,求同也存异。
当世界发展、进步,于民族可谓之“顺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机遇挑战并存,然于危机中各国集思广益,于风险中觅得世界共进之路。民族与世界,既是包含关系,也必会存在差异。可谓“求同存异”。周总理于外交事业首创之词,也谓之“取其精华”,亦“存其个性”。当民族发展与世界大势产生冲突,抑或世界大势无法助力民族复兴,民族不可因世界而磨其“棱角”,世界亦不因民族而停滞不前。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众所周知,唐朝服饰就是中外结合的典范,“但是看上去,大唐还是大唐。”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文化的底色不会轻易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千年的历史沉淀而殷实饱满,新元素的加入使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人和文化都需要通过交流来完善,在保持本心的同时,与先进的文明保持一致的步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改良,抑或当今世界的文化互通互融,甚至到个人的完善,都要在互相融合中推进。品得万味,方立己心,共创未来,我愿继续认识大千世界,努力提升本我,与君共绘,共赏时代篇章。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演讲人: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好!能够得到“中国文化发展论坛”的诚邀,我倍感荣幸。我想就“中国文化,世界舞台”这一主题,谈谈我对文化输出的认识与思考。我认为,文化只要是民族的,就应是世界的。
不可否认,京剧、皮影、诗词等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5g+智慧高铁”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代表,是中国发展的又一张“新名片”。
然而广场舞,以其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以及特有的活力,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之魅力,传达了中国人民生活之美,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螺蛳粉”虽然只是一种特色小吃,但是它的特殊的风味却让人们钟爱有嘉。“网络文学”“网购国产商品”,这些“囯潮”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倍受大众青睐。这些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在娱乐、美食、文艺与网络等方面的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吗?我认为,只要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东西,都应是中国的文化。不管是“高大上”的,还是“接地气”的,只要世人喜欢,就应成为经典;就应该传播,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民族的,就应该是世界的。
君不见,李子柒镜头里展现的“柴火烧饭”的中国故事,不也为众多外国网友喜欢吗?君不见,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外国小吃,不也广受国人欢迎吗?对于“螺蛳粉”“广场舞”“网络文学”“网购国产商品”来说,被有些网友评为中国对外输出的“新四大文化”,我们大可不必在意。相反,我们当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将国人喜欢的东西,敢于推广,乐于推广,使其在世界舞台上“登台亮相!
文化是民族发展之根本,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基础。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与传播,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只有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来,才能进一步放大中华优秀文化的张力和魄力,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让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走进中国!
中国之美,有大漠戈壁的雄浑,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有现代都市的霓虹闪烁,也有静谧乡间的牛哞羊咩;有风驰电掣的快节奏,也有细品香茗的慢生活。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它的独到之处,都是从我们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上长出来的。我们都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将其传播出去。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难道不是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人们如此歌唱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其中有一个十分有名的支系,那就是藏族。今天,就让我来介绍一下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民族--藏族吧!在青藏高原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面积约有两百万平方公里。藏族同胞们能在极度缺氧和其他种种困难上在“世界屋脊”上生活,可真是不容易啊!
饮食居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同胞,有着和平常人不一样的饮食习惯;而吃糍粑喝酥油茶,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藏族饮食的主要特征。吃糍粑要用糍粑面,把面置放在碗里,倒上适量的酥油茶,再用手指搅拌成一个团,即可一口一口的美餐了。酥油茶是用酥油、茶水和盐巴合成。关于酥油茶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在这里就不介绍了。酥油茶既有营养,又能保持皮肤的润泽。藏族的饮食这么独特,去过青藏高原的朋友们可不要忘记品尝哦!住房标准的藏族住房,多为三层楼土石结构的建筑。最底一层关牛羊,中层住人,最上层用土打成监视平滑的两台,并在北边盖上精致的小佛堂供奉菩萨。楼层之间竖一根独木楼梯,是上楼下楼的通道。藏族的牧民,普遍把牛毛帐篷撑在草地和山坳间,作为常年的住所。这种帐篷,是用牛毛纺线、织成粗氆氇,缝成长方形的帐篷,当中支撑木杆,外面用毛绳拉开,以木橛钉在周围地上,四周用草坯或粪饼做成矮墙,一方开门,白天将帐篷布分撩两边,人可出入,晚上用带子扎紧,以保证安全。藏戏每年的藏戏藏历6月7月初,是藏族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举行藏戏汇演。传统藏戏主要有八个,号称八大藏戏。它们分别是《文成公主》、《诺桑王子》、《赤美滚登》、《白玛文巴》、《朗萨姑娘》、《顿月顿珠》、《卓娃桑姆》和《苏吉尼玛》。这八大藏戏十分有名,而且都是根据神话改编而来的。藏戏演出,分三个部分进行。先是序幕,介绍演员,继而正戏演出,最后是祝愿吉祥。藏戏都是带着面具出演的,演出时没有舞台,江河草原大地做背景,一出戏可以演三五天。这就是居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居民们,他们还有更多的风俗习惯,让我下次再给大家介绍。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