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优势在防控新冠病毒中凸显
连秀峰
中医学发源于远古,活用于现代的中华民族自创的医学体系,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直都是中医发展创新的依据和传承的指南。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防治危害尤其严重的传染病方面,我国从古到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疫毒之邪所以侵犯人体,主要由于“正气虚”,“正气存内”,疫毒就不能侵犯,即使得病往往症状也较轻,预后隹,痊愈快。对于机体来说,“正气”集中体现在人的抗病能力。《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部有一种生化和制约并存的自稳调节机制,所谓“亢害承制”,即生化和制约机制必须和谐协调才能精气充足,神气旺盛,可以抵御致病因素的侵犯,《黄帝内经》所谓的“阴平阳秘”,就是一种机体的“内稳态”。国医大师裘沛然认为,人体内部的调控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防御四大功能,人体依靠这些自稳调节功能维系着有序的生命活动,并能有效抵御致病因素的侵犯。
已亥之冬,庚子之春,新冠病毒有我国武汉暴发,随之在全国人传人流行,封城闭户,隔离防控。中央总动员,全国一盘棋,军民一条心,齐心协力,共同奋战。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多个双仓医院神速建立。全党、全民、全军奋战疫情一线,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一齐上阵,一个防控新冠病毒的总体战、阻击战如火如荼地在湖北及全国各省打响。中医药在攻坚战中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贡献,凸显了中医药在抗击疫毒方面的优势。
首先谈谈关于“清肺排毒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20xx年xx月xx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22号)。通知中介绍的清肺排毒汤是由中医经典方剂中的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为主组合而成。具体组成为:麻黄9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克,泽泻9克,猪苓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柴胡16克,黄芩6克,姜半夏9克,生姜9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射干9克,细辛6克,山药12克,枳实6克,陈皮6克,藿香9克。据统计,截至20xx年xx月xx日0时,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214例,3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
清肺排毒汤中包含的四方皆出自《伤寒杂病论》。该书为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开创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序》中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肘后备急方》称:“伤寒、时气、温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又贵圣雅言总名伤寒。”结合张仲景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其所谓的“伤寒”与后世所称“瘟疫”是一回事。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其动机来自于其家族200多人中多死于伤寒病。所以仲景之方,灵活化裁,用法得当,当是可治伤寒(瘟疫)的良方。
《伤寒杂病论》问世后,经过两千多年的重复实践,后世相继有700多种围绕该书的著作问世,历代实践无不证明其正确性,该书中记载的方子被尊为 “经方”,作者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在国外,例如日本称中药为“汉方”,应用的主要是该书中的方剂。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瘟疫不断,有史可考的疫情从公元前20xx年到公元20xx年,在这20xx年里,中国发生重大疫情共352次。其中,秦汉34次,三国8次,两晋24次,南北朝16次,隋唐22次,宋金70次,元朝24次,明朝34次,清朝115次;平均6.20xx年发生一次大疫情,后期频率更快,到了清朝,是2.20xx年。这次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感染之多、范围之广、传播之快、危重之众,属历史之最。然全面防控疫情之快、治愈之多、康复之速,死亡之少、亦为世界之最。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贡献之大,不言而喻,有目共睹。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的清肺排毒汤,犹如整个中医学的发展的轨迹一样,也是在学习古人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融合新的认识而创新产生的,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生命接力,与病毒赛跑。全国各地驰援武汉防控抗疫的数百个医疗队,逆行的天使们达数千人之多。他们冒严寒,斗风雪,忍饥挨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夜以继日的战斗在抗疫一线,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感动着我们在家隔离的每一个公民。他们有的人不顾个人安危献出了自已宝贵的生命,成为我们值得永远缅怀的白衣天使。
中国科学院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黄璐琦院士、仝小林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就是驰援疫区,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导一线专家的典型代表。尤其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一马当先,多次去武汉疫区指导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的防控工作,为我们早日战胜疫情,立下了汗马功劳。张伯礼等院士和刘清泉院长不辞劳苦,统筹安排,制定具体抢救医疗方案,指导临床,是一线工作人员的良师益友。他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战员,是我们抗议疫前线的排头兵,是我们可敬可亲的师长和楷模。
他们指导一线防治新冠病毒,认为中医学不是着眼于针对病毒本身,而是针对致病因素作用与人体所产生的种种反应,通过治人达到治病的目的。也即通过调节天与人、形与神、气与血以及脏腑阴阳等种种失调而立法,即通过整体系统的理念进行辨证论治,尤其是要突出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是取效的关键。疫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体质、地域密切相关,更应该强调这一点,这就是所谓的中医特色。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所谓的“调其不调”“和其不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疫病防控。《景岳全书》曰:“和方之剂,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中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贵也。”现代学者李中华先生说:“中国哲学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生命的基本要素。《黄帝内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包括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是“气之精专者也”,是人体中精、血、津、液等精华物质的统称;“神”是人体生命机能活动的总括。精、气、神被称为“人生三宝”,精和气是维护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神是生命活力的外在体现。精气充盛则神旺;精气衰惫则神衰。《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体的阴阳和谐协调,“精”与“神”两个方面都正常;如果阴阳失调,是疾病的标志;阴阳分离,精气衰亡神也就消失,预示着死亡。防控疫病,莫不以此为准绳。
中国当代这些国医大师们,正是遵照古训又不据泥于古训,创新发明,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指导战胜新冠病毒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的协同作用,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医学优势在防控新冠病毒中凸显,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要总结经验,既要继承,又要创新,以利再战。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是毛泽东主席20xx年xx月xx日,在《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为我国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六十二年的实践证明,毛主席的这一批示是中医药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史上最光辉的经典篇章。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再一次有力地论证了这一指示的伟大、光荣和正确,这一重要批示永远是我们努力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不断加以提高的左右铭和原动力。让我们不忘初心,再接再厉,为彻底打赢这场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而拼搏奋进!
参考文献
⑴、 刘尚义.中医药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中医药报》3版 20xx-12-02
⑵、 郑洪.从中国历史看中医药防疫斗争 《中国中医药报》3版 2020-02-17
⑶、 刘剑锋,田博.从历史和文献角度看清肺排毒汤 《中国中医药报》3版2020-02-14
⑷、 陈士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中国中医药报》3版 20xx-10-1117:01
⑸、 连秀峰.中西医结合的必由之路《内部刊物》2020-02-10
⑹、 王庆其.养护精气神 筑牢防疫堤坝《中国中医药报》3版 2020-02-19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