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茅盾的故乡,人间的天堂。下面小编整理的关于乌镇导游词,欢迎来参考!
乌镇就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就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证明,大约在20xx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为何称为乌镇呢?原因有很多,最为真实的原因就是乌镇的土地十分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所以古时叫做“乌墩”。之后唐代就是正式建镇,所以称为乌镇。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20xx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这天。
20xx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xx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于20xx年xx月xx日正式开放的,现已被评为国际四a级风景区,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十分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此刻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先怎样生活此刻几乎仍然怎样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就是生活着的古镇!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就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此刻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就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能够看到一座十分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能够看到在这座桥上方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方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就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能够看到的就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就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建立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那里,此时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之后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就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之后自我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个性就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就应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此刻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就是旧石板路,两旁都就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十分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此刻两旁人家家里都就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必须的居住环境
江南百床馆
这天要带大家去看的却就是乌镇的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这个老宅子就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为什么要带大家去看这个呢?因为床最能反映当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实最细腻的想法。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就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中国人对床的要求一向就是十分考究的。但据说中国人最初的就是时候就是没有床的概念的,他们白天工作,此时晚上在地上铺上一张草席就能够了。这叫席地而坐。在往后就有床了,从战国出土的木漆床能够看出那时候的比较矮,20公分左右,而且很宽,这时床的功能其实不仅仅仅就是睡觉,它还能够供人娱乐,以及谈论国家大事。有个成语叫促膝长谈指的就就是符坚和王猛坐站床上膝盖碰着膝盖谈论国家大事。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床就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20xx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就是用黄榉木所做的。之后我们住里进,里面有一张就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就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就是千工床呢?就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就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就是三年时光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此时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就是换鞋处,第二进就是更衣室,第三进就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就是此刻家里的卫生间了。最后一进就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此刻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我们能够猜一下这牌子,就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就是闲人请勿打扰就是意思,您还别说到之后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但最主要的作用不就是这个,据说最早的时候木匠就是不做床的,做床要折寿行话叫:“宁上一根梁,不做一张床”那么怎样才能不折寿呢?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就就是在做完床以后我不卖个你,当礼物送给你,刻上一块牌子,上方写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如百年好合之类,主人也不给工钱,包个红包,据说这样就不会折寿了。床四周的木板能够抽掉,冬暖夏凉,设计十分精巧。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能够看到的就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就是属于中西合璧的,此时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就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就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双喜就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也就就是说这床也就是当就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就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材料就是红木做成的。
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就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能够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就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就是小姐床,但就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就是武将的图案,能够说这位小姑娘她就是不爱红妆爱武妆,就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就是十分高,抬头能够看到有两行字,“双手要捞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在这张床上还雕刻了蝙蝠的图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狮子还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边就是清代的小姐床,此时这张小姐床的颜色比较亮丽就是红颜色,这就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银子漆,床上的人物都就是镀金的。
此刻我们看到的就是藤榻,也能够称之为“罗汉床”,它就像此刻人们家里的沙发,能够在上方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能够放上去的。在“罗汉床”的对面我们还能够看到这两张姐妹床,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姐妹床并非就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就是由于这两张床就是我们当地同一个木匠师傅制作的,风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们放在一齐展出所以命名为“姐妹”床。你看中间“鸾凤和鸣”四个字不就就是代表了夫妻恩爱吗?
江南民俗馆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另外一户人家金家厅,在那里展出的就是有关于乌镇当地的民俗民风,此时首先我要参观的就是衣俗厅,有关于民国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一带的人物的穿着。在这个橱窗中我们看到的男女的穿着就是当时那个年代较为普遍的,女子穿着以旗袍为主,而男子则穿上长衫,礼帽配西裤、皮鞋,这也就是当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表现吧。在这边的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四个人,从衣着服饰可来决定其身份,里面坐着的就是账房先生,淡色短衫长裤的就是当时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着打扮,而头戴乌毡帽的则就是劳动者,蓝色长衫的则就是伙计的形象。在我们身后的这个橱窗中看到的就是民国时期的西服,学生装及中山装。学生装就是由西服演变而来,也就是日本制服的改良,简便不用戴领带。中山装就是由学生装演变而来的,民国20xx年由政府定为国家制服。四个口袋,分别代表“四维”:礼、义、廉、耻。袖口上三个扣子表示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再往边上过来看到的历史照片就是茅盾和家人穿着的介绍,从服饰来看,茅盾也就是出生于小康家庭的书香门第,待会我们会去茅盾纪念馆和故居参观;再这边看到的就是三十年代的妇女时装;边上橱窗中看到的就是清代汉族女子的穿着袄裙及满人所穿的旗袍,旗袍也就是旗女之袍的简称。到了民国时期。
此刻我们进入的就是岁俗厅,这就是当地人每年的正月接财神的一个仪式,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按说接五路就应就是在初五,为什么又说在初四晚上?原先,初五日就是正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我比人家早一点接到财神,于就是时光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这样当然不贴合规矩,之后就由长者出面,规定初四晚上一齐行动。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明白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就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讲究的要三张,外加半张,俗称三桌半。头桌就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寓意了财路广阔,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高;二桌就是糕点、菱角,代表了称心如意,高升、常青,财源广进;三桌就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半桌就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但就是整个仪式最个性的就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接五路务必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曲接请,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染坊一串百子炮,全部结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就是结束了。
看过了当地人接财神的展厅后,此刻我们来到的就是节俗厅,中间的就是斋月堂。此时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孙团圆。两边就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习惯: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粽子、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腊月小更。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比较喜庆了,就是乌镇人以前结婚的仪式。展示了民国年间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中间就是个喜堂,供奉了送子观音像,观音前面所放的就是:红枣、花生、桂圆和荔枝,象征着早生贵子。这两位身着大红喜服的就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边所站的就就是能说会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须长长的老先生则就是主婚人司仪了。坐着的两位就是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民间的婚嫁风俗向来很讲究,在司仪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礼之后,用两家各出一条的红绸带结成同心花球式的牵巾,新郎新娘各牵一头,新郎应对新娘倒行将新娘缓缓牵入洞房!“此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则,先由媒人传言,此时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我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因此二人未曾认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就是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开的,当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搁在如意之上的称,挑去红盖头,喻意为“称心如意”!屋子右边所放就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嫁妆了,有子孙桶、漆盒、绸盒、樟木箱、澡盆、饭篮等,对面还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时坐的花轿,因为传统的婚育观念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长得娇小玲珑,所以花轿很小,四人抬的。另外还有三个条箱,用于放丝绵被的。乌镇的女孩子出嫁时,连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
最后一个展厅就就是寿俗厅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祝寿讲究做九不做十,此时也就就是说逢九做比较隆重。六十大寿就是在五十九岁时做的,中间桌子上摆放的就是做寿用到的东西,三尺三的长寿面,取其长长久久之意,还有乌镇特色糕点定胜糕。正堂中供奉了福、禄、寿三星。两旁分别挂有百福,百寿图和麻姑献寿等图案。
高公生酒坊
走过传统居民区,之后便来到了传统作坊区。
乌镇特产很多,除杭白菊、姑嫂饼外,还有三白酒也就是其中之一。古时民间的作坊大都以前店后坊的格局布置。之后请大家随我往里走。
乌镇的三白酒历史悠久,早在朱元璋登基做皇帝时,就有浙江的官员把三白酒进献给朱元璋。他喝过之后大加赞赏,封为贡酒。从此三白酒的作坊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此时但就是直到清朝同治20xx年(20xx年),向工部申请,朝廷才颁发公文。从此,高公生糟坊正式挂牌营业。
之所以称它为三白酒,就是因它的原料所命名的。白米、白面、白水。即由糯米、小麦和地下深井水经过二次发酵、二次蒸馏所酿制而成的粮食白酒。酒精度55度。
三白酒制作方法复杂,大致如下:
先把糯米放在大缸中加水浸泡,一般需要十二小时,然后用木桶装上糯米蒸熟(约半个小时)。蒸熟后用冷水淋凉,倒入大缸中,拌入酒曲粉。每缸中大约放入四桶,然后把饭压紧,在中间挖一个小洞,盖上盖子进行发酵,二、三天后,在小洞中有酒浆溢出,此时前发酵已经完成。
前期发酵完成后,在缸里加水至缸口,同时再倒入一桶刚蒸熟的饭,密封进行主发酵。一个星期后进行开耙,用木耙把发酵过的米饭上下搅拌均匀,去除二氧化碳,再密封继续发酵。48小时后把缸里的酒酿装入酒坛进行后期发酵。四、五个月后进行压榨,把酒糟和酒水分开,此时其酒水放入蒸馏箱。架上铁架,上方铺上小麦粉和糯米进行蒸馏。出来的酒分为酒头、酒中、酒尾。然后去头掐尾,酒头和酒尾放开,与下次压榨出来的酒水一齐再蒸馏,即所谓的二次蒸馏酒,也就就是55度的三白酒!那么了解了三白酒的酿制原理,之后就来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三白酒!
据说,三白酒的来历与一个孝子有关。这位孝子在帮别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只粽子当点心。他舍不得一个人吃,想留给母亲吃,就将粽子藏在一个老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之后天突然降下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等再想起来取时,粽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呼呼的了。也实在太穷了,孝子还把这两只软呼呼的粽子拿回家给母亲吃。没有想到外壳剥掉后,此时立刻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出奇的好,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上方盖了一层草云云。原先这就是一种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以后,母子两就用这种草和面做成曲饼,酿制甜白酒。慢慢地,这种做酒方法酒流传开来。
蓝印花布作坊
各位领导,前面就就是蓝印花布作坊。走进这扇古老的木门,这儿就是一个天井,也就是晾布匹的地方。蓝印花布始于后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旧时,我们乌镇一带染坊遍布,最多时有十几家之多。可见当时这个印染业在乌镇就是十分兴旺的。
由于蓝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艺,我们也将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药斑布”。走进这个在展厅,再看这旁边这些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清明上河图”,“世纪上海”等。在那里您还能目睹到许多明清时,和更早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比如在古书《二仪实录》里讲到的夹缬板,就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
看过展厅,让我们到边上这间小屋,参观一下上浆和拷花工艺。这道工序就是制作蓝印花布十分重要的步骤。就就是用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上好浆的白布上,均匀地刷上调和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为什么要刷上这两种粉?因为石灰粉能够起防染作用,也就就是说拷上石灰粉的地方就是染不上颜色的。而黄豆粉有较强的粘性,能够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上好浆在那里面晾一星期左右,再拿到隔壁的染坊去染色。
一进染坊,一股焦味扑面而来。在这大染窑下就是用暗火烧砻糠的。此时使染窑持续必须的温度。像它的制作染料就是用板蓝根的叶子,根能够治感冒的。一般蓝印花布要经过反复七八次之多。最后再把浆刮掉,有浆的地方就就是白颜色的,而其它地方就是蓝颜色了。在这染窑中央有一根毛竹就是空心的,就就是烟囱。在这染坊中,柱子,烟囱上都贴着一张红纸,这就就是吉祥如意纸,上方绘着梅葛二仙的画像。相传这蓝印花布就是他们的发明的。所以旧的江南,几乎每家染坊都供着葛洪,梅福画像,奉他们为行业的祖业。
传统作坊区
走过仁义桥,此刻所到的就是传统作坊区。这边有各式各样的民间传统工艺,当地的老百姓所开的各种小作坊集聚一齐也就是煞有特色的。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家姑嫂饼作坊。姑嫂饼就是乌镇的传统名点,据考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姑嫂饼味道鲜美,油而不腻,酥而不散,又香又糯,甜中带咸。此时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糕点价廉物美,就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有一首民谣这样赞美姑嫂饼:
姑嫂一条心,同做小酥饼。
白糖加椒盐,又糯又香甜。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