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高级经理 车间助理 安全工程师 值班长 生产/维修经理 工段长 班组长 操作工 生产主管 工程师 试生产主管 工程师
车间业务发展计划(图2):业务发展计划 safety 安全 quality 质量 resp. 响应 cost 成本 people dev. 人员发展
矩阵型组织结构(图3): 说明:t1为内饰1工段,t2为内饰2工段,c1为底盘1工段,c2为底盘2工段,c3为底盘3工段。而行与列的节点则为该业务与组织结构在组织体系层次上的结合,比方说,安全工程师负责安全方面的业务,而该业务在t1的负责者可以由安全业务里的安全工程师来负责,也可以由t1工段的人来负责,而无论谁负责,都要向两个总负责人报告,一是向安全工程师的总负责汇报,一是向t1工段长汇报。这种组织结构是最为严谨的组织结构,也是最稳定的。(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 关于人员管理:通用汽车公司采取的是以下基本管理原则:1)学习理解 study:相互研究对方习惯做法和文化传统;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学习世界先进管理方法; 相互理解,相互支持。2)以上海通用汽车的利益为重sgm interests go first:公正合理;长远利益; 最佳决策。3)规范行为(standardization):遵守sgm适用的法律法规; 恪守公司的管理制度; 廉洁奉公。4)灵活务实(spring):讲灵活性,不固执已见;积极进取,不消极等待;解决问题,不务虚空谈。关于项目的管理,对员工来说,在每一个项目中,他们都要严格按照p,d,c,a 来进行操作,p代表的是plan,也就是说必须事先有科学的计划,d代表的是do,也就是行动,c代表的是check,代表的是检查项目实施状态,a代表的是action,也就是执行,主要由问题反馈清单制作以及解决方案的提出组成。在这种项目人员管理下,每一个员工都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工作效率特别高。 ● 关于总装车辆生产流程初步了解:门封装线 内饰1(t1) 内饰2(t2) 底盘1(c1) 底盘2(c2) 底盘3(c3) 车辆检测 车辆维修
2. 训练期:是实习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很多基本的东西,让我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关于现场管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生产线的管理以及维修任务的实行。现场生产线实行层级管理,当操作工出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车辆有生产误差或者来不及进行相应的操作或者是难以操作的时候,操作工通过一个系统通知相应的班组长,班组长通过相应的系统反应得知哪里出了问题,马上赶往,迅速解决问题。而当班组长也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班组长也通过系统通知相应的工段长,工段长将迅速赶到处理问题。而维修任务的实行是通过现场迅速的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而保证停线时间不会过长,保证生产任务,这个就是生产计划中的响应问题,非常的关键。● 关于总装车辆生产流程详细了解:我把每条生产线上的每个工位都进行了了解,重点查看了工位板上的sos文件(standardized operation sheet 标准操作单),了解每个工位的工作内容,对于整个流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车上大部分重要零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比方说:密封条的使用,仪表板处i/p缺陷的产生导致制造缺陷,a,b,c柱的零件,底盘上的发动机安装方法,注意事项,底盘布线,后轮定位等等。同时,我对于通用强调的qcos质量控制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它对于关键地方,关键扭矩的控制非常的关键,可以说少了这么几个qcos工位,整个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汽车将问题百出。● 关于试生产关键技术初步了解:我在试生产工段从事过缺陷记录单的整理,缺陷的记录。如i/p缺陷记录等,还有对美国过来的凯迪拉克生产工艺文件进行了翻译,对于整个生产流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外国公司在生产线上的组织比国内合资公司更为严谨,工位内容更为明确,更为细致。后来在试生产工段看到了一辆将要投产的车的线下装配过程,作为过程中的问题记录员参与了大部分的操作过程,对于按照什么顺序线下装配,安装中要注意哪些关键部件,使用什么工具,要注意什么地方,在脑中有了一定的流程图。● 关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在通用实习的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始终是一个问题,可能这个是大公司的通病。在事情出现问题以后,各个部门之间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一方面是因为项目在实施环节中权责没有明确落实到具体的一个部门或者是难以确定,一个方面是因为项目的成功与否与部门的奖罚有直接挂钩,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办法是把日常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然后作出相应的改善或者解决措施,可以有权责明确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身上,或者是对主动承担责任并提出问题解决措施或者方案的部门可以提供一定的奖励,该奖励将与责任隔离开来,作为一种额外的绩效评比,不过这个方法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因为不同的部门出现的问题数目不一样,可能导致的处罚也不一样,在处罚与奖励之间的比较上,也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另外也可以采取大问题成立专家组调查责任,小问题统计月末进行按比例加权均分责任的方法进行处理-不过,这个当然是建立在以一定的时间积累的问题处理经验的基础上。● 关于lotus notes,excel, project软件的使用:在通用,我第一次接触到了lotus notes,作为一个内部即时通讯(邮件)系统软件,它对于整个生产的组织或者行政组织的成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相信一个企业有没有运用这类软件将有非常大的差别。如果大公司内部没有功能强大的即时通信软件,通知发放,人员组织等等都将带来巨大的成本花销。而excel因为以前基本上不用,所以对于在通用的多方面应用有些不适应,它平日文件的撰写等等都用到excel,在公司里广泛用到了里面的函数,画图等等功能,这个在以前来说是不可能用到的功能都使用非常频繁。而微软的project软件对于项目管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软件都是我的弱项,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3. 调整期:在这段时间,我把自己的问题整理了一下,总结在前段时间的实习中主要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关于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前我看待任何一件事情几乎都只是看到它的表面现象,很少深入去想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处理方法。比方说在车间里随便看到一台机器,我不会主动去想,它为什么要摆放在这里,为了改善目前的状况,它可以做什么样的改进。我从来都不会这么去想,我刚刚进去的时候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安排好了,无需去了解它到底怎么样。这个牵涉到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问题,平常人思考都是没有用到批判性思维,所以大部分人在发现问题方面都有缺陷,所以直接导致思维模式的僵化,也直接导致创造性思维无处可用,因为你对问题的了解还不深入,你怎么可能产生很好的想法呢?就好比生活中很多人碰上了挫折,一直在那里不开心,认为不开心是正常的,就放纵自己一段时间,而不会冷静下来,分析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自己的情绪,,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改进,如果能够多对问题想想,我相信很多问题将不复存在。● 关于快速决策能力:快速决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了解为快速反应能力,拿个最形象的例子,应聘者在主考官面前的回答将直接反映他的思维敏捷度,也就是俗称的反应。反应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进行后天的训练,比方说通过图像思维的训练,日常决策不要拖泥带水等等,这方面的著作非常多,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我觉得我这方面还需要提高。● 关于持续学习和不断创新能力:一个人能否进步,在于他是否及时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不断的学习,所以一个人是否热爱接受新的东西,是判断他是否不断进步,不断往更高的地方走的最重要标准。而正因为有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可能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进行创新,好比只有黄河的源头有活水来,中下游才能有不断的生机。● 关于试生产关键技术详细了解:通过试生产工段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了解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如何对生产线上的问题进行紧急处理等等。● 关于缺点发现以及修正:在通用实习后回来我就准备了个笔记本,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最主要的缺点都列在上面,有:交际中话题的发现尚待提高;嗓音太低沉导致声音不响亮,容易导致听者的走神;快速反应能力尚待提高;做事情有些拖泥带水;分析问题不够透彻;发现问题能力尚待提高等等,并针对每样缺点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和实施计划。●关于养成独立分析习惯:平时一定要注意训练自己的独立能力,不要老是出了问题第一反应是找别人来帮忙,一定得自己深思熟虑过了以后发觉自己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处理经验的时候再去委托别人帮忙,或者求教。当然,这个深思熟虑有时候是建立在快速反应上,因为突然的危机不可能让你慢慢地想出解决方法的。● 关于吃苦:吃苦方面倒是很有心得,每天早上5点起来,坐一个小时的车到班车点,然后再坐一个小时的班车到公司,总共花费两个小时。晚上8点回到宿舍,算了算,平均起来应该有5个小时时间在车上,累,真的是累,不过时间久了,对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无疑是个极大的锻炼,当然,对于身体承受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4. 总结期:总结期基本上是把所有的东西重新复习一遍,检查问题,解决问题。过程比较轻松点。 五. 实习收获和体会首先,来通用实习的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使我们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在学校里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老师往我们的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是逼着去学的。然而到这里实习,确使我们的感触很大,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公司员工的学习气氛特别浓无形中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