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学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的自我反思
本学期,我把“合作学习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认为,此方法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现将其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每上一节课,我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解决。问题用导学案的形式展现,接着让同学用6---15分钟看书。看完书先让学生解决问题(小组形式,其它组可以补充完善)。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合作学习,采取的形式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果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果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
(二)、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学案显示,准确地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找答案,学生还可以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老师还可以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小组、学生;还可以和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检测的形式进行调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应注意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要更正。这样,教师讲得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二、为构建高校课堂采取的措施
1、构建真实的教学情景
现实化的目标只有经过现实化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任何不切实际的假设、任何脱离学生生活的讨论、任何超越学生经验的尝试都将是徒劳无功的。在课堂上,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老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即从学生的年龄、智力、经验等特点出发,预设和组织课堂教学,所选择的教学资源、设计的问题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合情合理,通过对现实情景的分析,解放学生的思维,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现实生活能力。
2、构建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感受进行理性分析,适时总结和表扬,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评价机制。另一方面,当前思想品德课的评价却单单围绕在了一堂课或一张试卷上。考试能使教师和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能为教学服务,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效果不单是一张试卷能反映的。其中一些社会科学知识及学科能力能通过学生的客观、主观答案反映出,但学生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却很难通过答卷来反映,这得需要通过“德行”,即在思想意识指引下的道德行为来反映。为此,我们可以把学生的道德实践(道德行为)作为评价的内容之一,建立课堂德育学分制度和社会道德学分制度。课堂德育学分制度,就是把学生在学思品课期间的思想品德、遵规守纪、文化学习等方面表现纳入学分管理,量化标准,综合计分,定时统计和公布。社会道德学分制度是对课堂德育学分制度的一个补充,德育学分制度是立足于课堂教学,而社会道德学分制度立足于社会实践。把学生学习期间所做的好人好事、守信情况、诚实度等方面纳入学分管理,量化标准,综合计分,定时统计和公布。
3、走进学生真实的生活空间
正如前文所述,虽然,教师在积极地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独特性,使得学生还是不愿意在课堂上真正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对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误判,所以就要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倾听学生心声。
三、教研工作的完成情况
积极参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业务理论学习,并记录详细的业务笔记。和组内同事认真钻研教材,集体备课。
总之,一个学期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今后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布置学生作业,并注重精批精改,注重落后生的辅导争取更大成绩。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