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一)
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德治、自治、共治、法治“四位一体”体系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水平,鄂前旗政法委组织公、检、法、司分管领导,镇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优秀网格员代表,于5月中旬,在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干部培训教育基地,举办网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期间,赴上海浦东新区洋泾社区,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桐乡市高桥镇越丰村、环南社区学习观摩;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一大博物馆,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亲身感受了上海、浙江两省部分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新经验、新变化、新发展,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认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现将学习观摩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一)上海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洋泾街道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北角,西起源深路,东至罗山路,南临杨高中路,北濒黄浦江,面积7.38平方公里。现有居委会建制38个,居住小区110个,户籍人口10.4万人,实有人口15.8万人。其现有的区域形态和人口结构呈现综合性特点:“城中村”、旧式保障性公房与中高档商品房共存;“原拆原建”动迁农民、棚户区改造动迁居民、福利性保障性住房居民、来沪务工人员与商品房购入居民共驻,社会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洋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新机制,建立以“力量整合、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网络健全、运转有序、工作高效”为目标的综治中心,通过整合接待平台和事务处置平台,形成“矛盾联调、工作联动、治安联防、平安联创、问题联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础和力量。其主要做法:
1明析职能定位,整合资源力量
一是整合多方力量,打造综治中心一个平台。中心通过对内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安监等科室,对外吸纳公安、市监、地区法庭、法律服务所、老娘舅调解工作室等单位或组织,打造出了集“维护稳定、治安防控、信访接待、预防犯罪、平安建设、来沪人员服务和管理、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卫生”等共计13项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平台。二是信息一口受理,内部资源共享。中心通过设立一个办事大厅,整合原有接待平台与事务处置平台,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咨询、社工服务等4项职能集中到一起,实现了各类问题的一口受理,同时在内部就问题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
2“两个中心”并行联动,提高工作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相关要素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管理,20xx年,洋泾街道与洋泾派出所加强联动,建立了以“常态和高效为目标,以高位独立运作机制为保障的洋泾街道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社警联动网格化管理。综治中心加强与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之间工作联动、信息互通,积极发挥自身的平台协调功能优势,实现“两个中心”工作的并行联动、相互支撑,推动了“大综治”格局的逐步形成,实现了综治工作全覆盖。
3“点、线、块”相结合,辖区综合治理全覆盖
综治中心横向上借助指挥中心下属的3个实体工作站,纵向上通过加强对38个居委综治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实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覆盖。一是“块”上的事情交出去。综合管理指挥中心通过整合公安、交巡警、市监、城管、安监等专业行政执法力量和市容协管、房屋协管、综合协管、社保、特保等综合协管力量,建立起3个实体运作的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站,提升了受理问题的解决效率。二是“点”上的事情抓起来。综治中心通过居委的“七位一体”议事制度,将分散在居委的基层综治维稳力量整合起来,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调配,努力提高居委的自治能力。三是“线”上的事情协调好。对于其它实体工作站与居委综治工作站都不能顺利解决的非“块”非“点”类的条线类事物,由综治中心牵头相关条线部门,主动跨前解决。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二)
一、外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二)浙江诸暨市枫桥镇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总人口9.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7.6万人,辖28个行政村、2个社区。20xx年,枫桥镇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枫桥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依靠和发动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当前,“枫桥经验”贯穿“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推动村民自治,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并提出“民主法治村”的建设口号,建立和完善了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枫桥经验”50周年纪念大会的重要指示中明确的把“枫桥经验”概括为“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强调要“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枫桥镇创造了一系列“化解矛盾在基层”的有效机制和方法,主要包括:
1“四前工作法”
“四前”即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加强化解基层矛盾的组织网络建设,发挥党政机构和民间力量两方面的积极性;将化解矛盾的重点环节前移,强化预测、预防的环节;“四前工作法”的精髓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2“四先四早”工作机制
即预警在先、矛盾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工作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通过“四先四早”,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四先四早”工作机制也是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的机制和方法。
3大调解机制
经过长期努力,枫桥镇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参与、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镇共建调委会59个,有人民调解员358名,纠纷信息员328名,已形成了“组织成网络、人员遍角落”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
4网格化管理
近年来,枫桥镇构筑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底边”和“纵向联动、横向整合”的社会管理网格系统。在纵向上,全镇分为三级网格:镇作为一级网格区,二级网格区是片区网格,三级网格区是村一级。在横向上,主要是从“纠纷化解网格化、土地管理网格化、社会人管理网格化、社区警务网格化、安全生产网格化和应急管理网格化”六个方面实现横向整合。
(三)浙江桐乡市高桥镇越丰村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高桥镇越丰村位于桐乡市南部,沪杭高速、高铁穿境而过,高铁桐乡站位于越丰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共有26个村民小组,759户农户,总人口2948人。近年来,一场以“三治合一”为手段,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为目标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在越丰村展开。在当前社会诉求多元化的背景下,越丰村开展的“三治”建设,为美丽乡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依托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和百姓参政团这三个载体,越丰村有效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让这个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
“百姓参政团”,分别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村干部、小组长、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共同参与村里大事小情的参与权和建议权。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对党委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民情民意,了解百姓利益诉求;二是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提出意见建议,为百姓争取最大利益;三是对百姓参政团讨论后实施的重大决策项目,配合做好宣传,推动该决策项目的顺利实施。
“道德评判团”共有11名成员,他们大都是老党员、退休干部、村干部、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等,在越丰村都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公信力,老百姓都比较认可道德评判团的作用。他们在评判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公信力,以及基于自身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综合考虑社会因素、人情世故和习惯等进行说情说理,让人心服口服。道德评判团的作用体现在评判陋习、弘扬真善美上,村里在评选十佳“五有市民”和十佳“四好家庭”的时候,都要邀请道德评判团来进行评议。在道德评判团的评判下,一些农村社会中常见的陋习渐渐得到修正,村风变得越来越好。
“百事服务团”其宗旨是“为群众办实事,让百姓说党好”,其载体就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体现了一种邻里守望、民众自决、社会自治的愿景。这样的社会管理,不仅降低政府的成本,而且更体现了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百姓参政团”让与利益相关的百姓在重大问题上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形成大事一起干的氛围;“道德评判团”曝光不文明行为,让身边的德孝先进成为明星,好坏由大家来评判;“百事服务团”让辖区村民及时享受到快捷、方便的服务,实现事事有人管。三个团的目的就是为了搭建一个让人民群众发挥民间智慧的平台,给老百姓一个合适的途径,放手让老百姓发扬志愿和首创精神。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