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我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坚持“为幼儿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思想,在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 实施人本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一)强化岗位职责,实行岗位责任考核制度。
上学年我们讨论制订了一本《松幼质量手册》,教职工们根据手册内容指导日常工作,中层干部根据手册条例对本部门职工进行考核。然而在实施以后大家发现有的条例过于笼统,不便于实际操作。因此在这学年中我们又仔细研究质量手册,并重新修订、细化其中部分内容,使教职工们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一目了然。此外,我们还根据新的岗位职责重新修订每月工作考核表。通过这些举措,大大加强了教职工的岗位意识,同时也让考核工作更完善、更有据可循。
(二)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干部考核制度。
本学年,我们在以往三级管理网络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中层干部的管理机制。首先,加强中层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作为骨干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荣誉,一种责任,是意味着我们要比教师吃更多的苦,做更多的事,要“源于教师而高于教师”。
其次,开展对中层干部的教育理论知识、管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园本培训工作。在具体实施中,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让中层干部在尽可能多的外出学习中开拓思路,不断提高她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最后,坚持中层干部每月例会制度。在例会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小结制,将工作小结与考核制度相结合。由园长为每个中层干部制订出阶段性过程目标,并在例会中对她们的管理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提出下阶段应该发扬或完善的地方,从而帮助她们更好地达成各自的管理目标。
二。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不同基础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形象,幼儿园的声誉。要创造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同样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只有我们把工作做好了,我们才会赢得社会的支持和关心。这一学期来,我们重视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
1、抓机遇,树典型,激发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增强积极
向上、勇于竞争的意识。
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既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园采用抓重点,树典型的方法,加强先进教师、优秀教师的推优力度,使教学业务能力较强的黄晓莺等一线老师的先进性更为显现出来,从而激励其他教师冒尖。
2、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青年教师拓宽信息渠道。
本学期,我们推荐了二名教师参加区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她们外出学习后带回的反馈信息来开拓其他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园里还努力创造条件,请专家带教青年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实践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找到其自身的优势与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使她们更快地成长。此外,针对园内科研力量薄弱的现状,我们还请了教育学院的专家老师辅导教科研小组的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科研水平。
3、开展“一助一”结对活动。
本学年我们改变了以往由园长指定的结对方式,而是让教学有困难的教师自由选择结对对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结对对象从感情上来说比较容易接近,也更容易沟通。同时我们的结对重心也从理论学习转向了教学实践的指导。经过一年的努力,那些原本能力弱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从年终考核的成绩中也进一步得到证实。
三。以“纲要”精神为指导,在学习研究“探索型主题活动”中诠释新课程内涵,提高保教工作质量。
(一)以整合的理念在主题活动中开展社会领域课程研究。
二期课改明确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教育更要立足于完整人的发展。因此,本学期我们结合社会性课程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展。
首先,我们加强了理论学习,在学习中让
教师明确什么是社会性课程;社会性课程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开展哪些类型的社会性活动内容等。有了理论基础以后,我们又开展资料库的共建活动。教师们在根据主题内容寻找资料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为教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此外,我们还广泛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交流工作。在交流过程中鼓励教师用理论来分析同伴的教育行为,通过分析,进一步地学习理论、内化理论;通过分析,也为教师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打好基础。
(二)结合家长工作的开展,探索教育资源整合的新方法。
家长工作一直是我园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家长工作进行了探索。
首先,我们利用开放半日活动的机会向家长宣传二期课改和主题活动,让家长明确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其次,各班确定了各自的主题以后让家长共同参与讨论主题开展的内容。这样既让家长了解了教师的教学目的,也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所应承担的职责。最后,教师们利用各种途径,如:家园之窗、家园通讯、家园联系册、家长参与活动等各种手段积极拓宽与家长间的沟通渠道。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家长普遍对幼儿园的课程改革表示理解,从而更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由此也自然提高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在乒乓活动中,探索建构幼儿良好情感品质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继续开展乒乓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提高幼儿的
活动兴趣。
从陈鹤琴先生的游戏理论获得感知:任何教育教学活动均应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中,在不知不觉的玩耍中习得经验。本学年我们重新整理了以往的乒乓游戏册,并根据课改精神对乒乓游戏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新的教育理论,把握和处理乒乓游戏与乒乓技能的关系。乒乓活动的游戏化,在培养孩子运动协调能力及健康情绪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在乒乓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品质。
3~6岁的幼儿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绪易受感染。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创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如在一次混龄乒乓活动中,小班孩子看到大班的哥哥姐姐熟练地持球本领很是羡慕,于是他们也想模仿。可是由于小班幼儿对精细动作不能掌握,所以球一到他们的板上就掉下来。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灰心失望。见此情景,大班老师灵机一动,鼓励大班孩子为小班弟弟妹妹设计一块独特的乒乓板。这下,大班幼儿可忙开了,他们纷纷想办法、找材料来尝试制作,一次不成功就第二次、第三次……,经过许多次的尝试,他们终于设计出了一块块独特的乒乓板。有的在乒乓板外围用硬纸围个圈挡住滚动的球,有的在乒乓板表面贴一块同样形状的厚布以增加摩擦力,还有的干脆在板上粘一只一次性的小碟子……经过这样一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大班孩子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体验了作为哥哥姐姐要爱护弟弟妹妹的情感。
以上是我园在这学年的主要工作,由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具有未来性、超前性、动态性,所以我们现有的师资水平、教学环境和办学教育观念的支撑点还不时显示出种种滞后性,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下学年中,我们重点要把工作做实、做深,将办园特色与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办学质量。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