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承认学生的学业水平是有差异的,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确实是满腹经纶,举重若轻。给学生讲授知识如风行水上,自如挥洒。有的教师腹内空空,避难就易。课上授课泛泛而论,枯燥呆板,学生对有些问题听起来似懂而非懂,难得其要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着。那么优秀教师的课堂有哪些表现呢,如何在课堂教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成绩?下面简单的谈几点个人认识。
1、把死的知识能够讲得活灵活现
在课堂上师生面对的是教材上的没有生命的死知识,如果老师能把这些知识讲成活生生的内容,联系实际或已有的记忆,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那就是优秀老师。
如:语文病句中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可用“两手提”来描述。句子的连贯选择可概括为“兄弟俩”的关系。化学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如果能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漫画,利用定滑轮原理,得电子后就下降,就叫氧化剂,跳楼的就叫氧化剂。这样学生在学起来就不枯燥了。
2、把较难的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容易理解掌握
对于高中的知识,多数都是较难理解的,优秀教师必须要具有化难为易的本领,要对较难的知识进行肢解,多设计一些台阶,逐渐降低难度的坡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要善于充当桥梁专家,多为学生搭建一些降低难度的桥梁。
如: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化难为易。当时所学习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就先不求让学生理解,而是先接受,后理解。这种看似简单的做法,实际上是非常科学的,也很符合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背诵少的时候,对句子里的词语是不懂的,但这没有关系,随着背诵量的增大,原来不懂的慢慢就懂了。
3、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些
熟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有一条最经济的。课上讲解习题也是这个道理,一道题可能有多重解法,但有的是好理解但比较复杂,有的很简单但不好突破。作为优秀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最简单的传授给学生。
如:在古诗词鉴赏中,要求对其中的一句诗词进行分析理解,教师可以总结为一个公式,“手法+分析+效果”来进行解答。“分析”就是翻译+说明。如果对诗词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那么,就可以用“分析+引申”来解答,“引申”就是分析的情况表达作者目的是什么。学生听起来明白,做起来会操作。
4、把抽象的事情讲得具体些
对于高中理科的知识,一些知识是非常的抽象,如物理中的向心运动,数学中的数列问题,化学中的核外电子运动等。都是说起来容易理解难,因为是太抽象了。但如果借助一些多媒体手段、一些实验等,借助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就可能把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
如: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不就像弹簧一样吗,焓变的计算问题不就等同于物理上的位移问题吗?还可以采用“脚手架”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掌握知识的平台。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的获得、优秀教师的形成都是源自于自己的勤奋思考和不断实践。
课上不需什么花拳绣腿,需要的是我们学什么?我们怎样学?我们学到了什么?只有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学生才能学有所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要实现有容有物,绝不能搞形式主义。有容有物的课堂不是虚假的课堂,是充实的课堂。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