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就在一眨眼间,20xx年也走到了尾声。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在楚天都市报教科文卫部担任健康战线记者的第二个年头。记得当初刚接这条战线的时候,我曾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尽快成为“江城健康记者圈”中最牛x的记者之一。时至今日,离这一目标的距离似乎并不太远了。
回想过去300多天里写下的数百条大大小小稿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编委会和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部门同事方琳合作采写的两组系列报道。
第一组是“中部医都患上‘贫血症’”系列报道。20xx年初,武汉再度发生大面积血荒,千余台手术被迫推迟。在许多同行眼中,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因为每年寒暑假期间,血荒都会“如约而至”且愈演愈烈。我翻阅历年相关报道后发现,关于此事的报道虽多,但均只是从技术层面进行报道,从未深入到制度层面予以分析。与方琳商量后,我们决定结合武汉打造“中部医都”的宏伟目标,从根本上探讨武汉血荒的问题。经过近半个月的深入采访,连续数天的整版报道,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长达数分钟的报道,几乎是全文照念本报稿件。其后,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全国多个省市开始陆续关注血荒问题,最终引起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值得骄傲的是,包括中央媒体在内,绝大多数报道均系参考本报相关报道,极少能够突破。
除了重磅推出的策划性报道外,我去年数篇独家报道也产生较大社会反响。
首先是“好人姚蕾”系列报道。20xx年4月,我在采访中认识了烧伤病友会成员姚蕾。在日后接触中我逐渐了解到,姚蕾当年是因工烧伤,因其坚强不屈曾当选为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三八红旗手,还曾与吴官正一起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曾接受过李先念等中央领导的接见。退休后,她把头顶的光环深藏在柜子里,拖着伤残的身躯每天无怨无悔地无偿为他人排忧解难。我感觉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希望能够报道她,但是几次采访要求均遭拒绝。为了说服她,我多次到医院找她,陪她一起工作,最终打动了她,接受了我的采访。“好人姚蕾”系列报道刊发后,多家电视台跟进报道。
20xx年8月,我获悉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有一名大学刚毕业的女孩,急等造血干细胞移植,其弟弟虽与之配型成功,但因在重庆少管所服刑,捐献有困难,令家人十分头痛。当时我立即展开采访,但是家人担心影响捐献,屡次拒绝。8月下旬,重庆方面同意捐献后,我独家与武汉协和医院医生一起赴重庆采集造血干细胞,报道了这场跨越鄂渝两地、情牵高墙内外的生命接力。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少管所方面开始极不配合,采访难度极大,我最终一直找到了重庆市委宣传部,才特批我们采访。
重点报道引发关注,温情报道和公益活动也如火如荼。
20xx年10月,一对来自河南信阳的先心双胞胎兄弟向本报求助。原来,这对年仅1岁半的双胞胎都发现患有严重的复杂先心病,若不尽快治疗,可能活不过少年期。然而,由于家境困难,家里筹的钱只够一个孩子的手术费。我以《救哪个,信阳夫妇遭遇撕心决择》为题进行报道后,不少热心读者表示愿意资助他们,仅两天时间就凑齐了手术费。此外,国内外不少医疗和慈善机构均来电,表示愿意救治这对双胞胎。手术当天,腾讯网对这双胞胎兄弟进行了同步在线视频直播。术后,中央电视台等多个频道做了这对双胞胎的专题节目。可以说,正是本报报道改变了这对双胞胎及其家人的命运。
1一篇报道能帮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活动能帮一群需要帮助的人。20xx年11月,本报和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联合开展“突破、感恩、回馈”公益活动,由协和医院投入100万元救治贫困冠心病患者。活动受到各方关注,目前仍在进行中。
除上述报道和活动外,在这一年中,我还参与了“星星的孩子--关注自闭症儿童”系列报道、鄂州高矮兄弟报道、肖传国与方舟子系列报道、全国量刑最重的韩涛假药案报道、全国首列多器官移植者麻城农家女魏霞事迹的报道等。
总结过去的一年,我工作较前一年有较大进步,但我同时也很清醒地明白,自己还没有采写出一篇能够直接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报道,这也是我在过去一年工作中深感遗憾的地方,我并不甘心,新的一年里我会继续努力。
感谢过去一年来,部门陈平主任、陈俊旺副主任对我的指导与包容,感谢方琳、陈凌燕、卢水平、陈媛以及其他同事对我的帮助与支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希望能够继续向同事们学习,与同事们共进。
1 2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