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参考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中组部负责人就此答记者提问时说,从20xx年开始,中国计划连续用20xx年时间,每年从各地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总数累计达10万人。
通过考试的大学生到达乡村基层后,一般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任期为20xx年。对于他们任期届满后的出路,中组部负责人说,对表现优秀、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上建功立业;对于表现优秀、聘期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政策。
20xx年xx月xx日启动的北京市面向20xx年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公务员工作,印证了这一点。有资格参加这个考试的,都是已经完成了首期20xx年聘任协议的“村官”们,他们有机会获得258个公务员岗位中的一个。尽管竞争依然激烈,但比起社会上的公务员公开招考,门槛已然降低了许多。而且,北京市规定:在这次公务员定向招考中,在村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获得5到15分不等的加分。
有朝一日的“鲤鱼跃龙门”,无疑是吸引大学毕业生们积极报考“村官”的重要动机,但也有很多人希望把村官的宝贵经历好好经营起来,当做人生一次重要的历练。
2.20xx年8月,刘丹从沈阳师范大学毕业后,参加了首批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选拔,被安排到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安民镇金安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刘丹告诉记者:“我是在城市长大的,刚到村里工作的时候,总有一点不适应,心里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够为村里做些什么,不知道这里是否能够让自己一展所长。开始的工作很简单,将村务和党务工作一点点地录入电脑。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工作,也同样得到了村里干部的肯定,他们赞扬说,研究生就是不一样。现在想想,那时的赞扬更多的是鼓励,但正是这些肯定和鼓励,支持我克服了最初的陌生感,逐渐习惯了村里的工作和生活。”
刘丹刚上任不久,就参与了一项艰巨而具体的工作:浪东公路村民的动迁。虽然此前她对动迁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有一定的了解和思想准备,还特意查找有关资料。然而,自以为胸有成竹的她在事实面前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动迁工作是具体而细化的,篱笆多少钱一米?什么样的房子算是人居、什么样的房子又算是棚厦?就连猪圈和狗窝都具体地算了价钱。更艰难的是有些住户,连门都不让进。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百姓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关乎着百姓的衣食住行。”她深深地感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
辽宁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战鼓说,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既有利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又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输送生力军,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悉心培养放手使用,保证了选聘生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各市普遍建立了选聘生“3+1”结对帮带模式,对选聘生实施定向培养、定岗锻炼、定期考察,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项目,在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方面提供服务。沈阳市要求选聘生要“讲三情、过三关、补三课”,为履行村官职能做好积累。大连市积极为选聘生落实待遇,选聘生月收入最高的达到4500元,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
3.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全友在接受采访时说:“要想留住大学生‘村官’,不仅需要国家建立起相关的机制,更需要我们对大学生‘村官’投入更多的关注。鉴于目前存在专业知识与农村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在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农学、医学、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培训。另外,也要做好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精细分类,将各专业人才分配到特定的领域里,这样才不至于‘乱投医’,浪费人力,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有当大学生‘村官’充分的学以致用,才能保证他们在树立了‘工作信心’之后,在‘村官’的岗位上待得长、干得久、做得好。这样,大学生‘村官’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为今后的农村建设做出真正的贡献。”
赵战鼓介绍说,20xx年的选聘工作,在招录上要严格把关择优录取,在去向上要妥善安排合理解决。要把大学生村官选拔作为一项长远的工作来抓,要建立择优选拔、教育培养、激励保障、合理使用“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使大学生村官队伍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他透露,辽宁省采取“4+1”的办法,对这些到农村任职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政机关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在政策上扶持,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照顾,努力实现这些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所谓“4”就是组织上通过乡村领导班子、县乡机关公务员、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县乡事业单位四个渠道妥善安排大学生村官的去向,所谓“1”就是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想自主创业的,组织上将给予有力的支持,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的工作就会更踏实了。”沈阳市苏家屯区官立堡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吴书香是去年选聘上来的大学生村官。她说,虽然有政策“兜底”,但关键还要看自己。农民想要的不是“大学生”这一空架子,而是真正懂知识、懂农村、理解农民的“明白人”,“腿勤、嘴勤、脑勤”是吴书香给所有“同行”的建议。
5.大学毕业那年,正赶上村里打井。虽然担任村支书的父亲一次次地动员人们,但这件惠及子孙的事却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有人甚至冷言相向,连帮着父亲忙前忙后的殷晓霞也经常被乡亲们质疑的眼神所笼罩,因为这里祖祖辈辈就没有打出过水来。最终村里人从质疑到信服,喝上了自来水,她也真正地了解到了农村工作的艰难和复杂。
“刚来村里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和村民们走近。感觉自己一个女孩子家,能做成啥。”说起最初感觉,殷晓霞说自己当时很是困惑。不过,随着时间长了,与村民接触多了,尤其是在街道改造、奥运安保等方面,殷晓霞干得很卖力,让不少村民开始重新认识这个“黄毛丫头”。
一次,村里的小两口闹别扭,女方哭着跑了,殷晓霞就和村干部一起到处寻找,终于在村外的树林子里找到了独自哭泣的小媳妇。担心小媳妇一下消不了气,殷晓霞就让她和自己住在了村委会。那一夜,殷晓霞劝导了半夜,她的“博”学让小媳妇佩服不已,气也消了不少。第二天,她又找了男方,给他讲法律、讲道理,直到让这对小夫妻握手言和。在日常走访中,殷晓霞了解到村里有几个养牛户,由于一段时间奶牛闹病,牛奶不好卖,他们连饲料钱也挣不回来。殷晓霞也暗中替他们着急。于是便通过网络查询资料,还专门请自己学兽医专业的同学到村里给牛看病,给养牛户讲课,并上网下载资料,打印成册子,给奶农们学习使用。甚至,她还带着奶农到县城小区门口蹲点卖奶来挽回损失。
“刚来的时候,村务公开、镇领导换届选举、农村普查工作、信息报送等工作对于我来说都很陌生,一年下来,这些工作已经都很熟练了。”殷晓霞说,一年的锻炼下来,自己真的收获了很多。
此外,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在村(社区)任职满20xx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在村(社区)任职满20xx年且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报考省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可适当放宽报名条件并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7分,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的,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10分……“报考的时候自己都很迷茫,当时想利用这三年时间考研或考公务员。实在不行任期满后再择业嘛,毕竟这比失业在家要强些。”采访中,六成以上的村官们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我们不少人都是被招聘条件诱惑来的。”
7.“说到合同期满后的出路,这简直就像压在我心口的一块石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学生表示,“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同学们不愿意提及的,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他说大学生们经常通过网络联络,大家谈论最多、最为担心的就是20xx年任期满后,大家该往哪里去。“出路不明已成为大家的一块心病,谈到这些,很多人都萌生过退意。”
社会学家们却认为,中央为大学生“村官”设计的出路只是鼓励与扶持,并不能保证他们平稳进入仕途。“如果政策设计不好,大学生被‘扔’在穷乡僻壤,任满20xx年后前路茫茫,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悲剧。”陕西省安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村官”们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陕西省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社会处处长车顿善表示,如果基层组织只拿大学生当通讯员、传声筒使用,有的甚至成了专职的“斟茶接待员”,这种形式化又单调的工作无疑将使大学生“村官”的思维僵化,无法达到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效果。庆幸的是,在安康,多个区县的组织部门已意识到这种情况,“在经过一段实践工作后,我们将给大学生‘村官’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成长。”据石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已安排专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安排优秀的村干部给大学生“村官”们上课。
8.随着大学生报考“村官”人数的日渐增多,人们开始揣测:大学生当“村官”,究竟是为了寻求前进的跳板,还是真正怀着一颗建设乡村、服务乡村的心?
采访中,大学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中南民族大学大三的尚同学表示:“对我来说,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是我选择去当‘村官’的最大原因。大学生服务乡村,有不错的补贴,国家还可以帮着还助学贷款的本息金。任职期间有机会晋升。三年后,能为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加分。这些优惠政策,给大学生带来很大诱惑。”
“我从小身在农村,那样的环境使我意识到,中国农村的建设需要有文化有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大学生,我觉得我有义务在完成学业之后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非常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学生‘村官’。”武汉理工大学新闻系大三男生宋舟说道。
9.近几年的情况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的问题。究其原因,一些已经在村里开展工作的大学生表示:“村里矛盾多,与村干部难以沟通,村民不认同‘外来客’的领导,使得工作难以开展;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农村实际需要的背离很远,给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全友认为:“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所学知识与在农村实际工作的差距。”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以及说不清楚的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
培养几年的大学生流失,给地方政府造成很大损失。为了解决大学生到乡村工作的后顾之忧和“干不长、留不住”的问题,国家不断给大学生“村官”以优惠政策,并将实施新的政策,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此,詹教授说:“一村一名大学生,比较强调数量,忽视质量,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大学生村干部远离农业与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实际需要。许多人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很快和农民沟通、建立感情。”
湖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要解决大学生‘村官’‘待不住’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协调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从选聘到安排合适的岗位,再到今后的选聘提升制度等,都将完善。”
10.背起行囊,挥别家人,把背影留给都市。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到“黄土地”,无疑是迈出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步。大学生怀揣着梦想走向农村,他们向往着在这里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期望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但下来后,大学生“村官”的表现却是各不相同,有的俯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心系百姓疾苦,积极探索地方发展路子;有的却把到农村作为“跳板”,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心想着晃悠个一年半载赶紧拍屁股走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一方面给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因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而面临诸多的困惑。要想让走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切实待得住,真正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有关部门还有很多事要做,大学生“村官”们也要迈过一道道的沟坎难关。
就各级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而言,要建立健全对他们的帮扶、指导和培养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有关政策,把关爱、帮助、培养落到实处。首先,要准备充分。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农业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岗位所需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农村和农民。其次,要“扶上马送一程”。选取一批有经验的镇村干部作他们的“成长顾问”和“工作导师”,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岗位必需的沟通技巧和处理问题能力,并由易到难地让他们从“见习”到“实习”,平稳过渡,茁壮成长。第三,要保障有力。各地应严格落实补助资金,兑现有关承诺,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待得住”提供各种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11.一位乡政府工作人员用了“四个待得住、一个沉下去”寄语新大学生“村官”们。
待得住,需要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就大学生“村官”本身而言,克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才能度过心理波动期。不少大学生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他们习惯了城市的校园生活,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有隔膜,刚到农村,会感到现状与媒体的宣传、心中的憧憬反差太大,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畏难和动摇的情绪。殊不知,艰苦磨难正是人生的财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到基层一线锻炼,大学生“村官”稚嫩的肩膀才能变得坚强有力,才能有朝一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待得住,就要入乡随俗。尽快完成从大学生到大学生村民的转变,才不会“水土不服”。大学生“村官”能从众多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过五关斩六将,知识能力都没得说,可到了农村一时却未必被承认和接受。走出城市,走向乡村,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转换,而是一种身份的重新定位。要成为一个好的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消除和农民的隔膜。在那些成功的大学生“村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转变的轨迹。正如一位优秀大学生“村官”说的:“多跨农民的门槛,农民把你记在心坎;多帮农民办事,农民把你牢记。”从学生到“村官”,不能一蹴而就,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做起,说百姓话,办百姓事,从一点一滴做起,服务农民;从一言一行上改起,完善自己。逐渐让百姓了解接纳,直到和他们交朋友,真正融入新的生活工作中。
待得住,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而不眼高手低。大学生“村官”怀揣理想,免不了会有豪言壮语,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对于选派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有的希望这些从城里来的年轻人能为群众带来实用技术、致富信息,有的希望他们能立竿见影为村里带来项目、引来资金。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后,又会使个别人对大学生“村官”失望,甚至不信任。大学生“村官”只有正确认识自己,虚心学习,必要时还要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冷落。要走出自我设定的下车伊始就要挑大梁的误区,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良好心态,下决心在基层的这个大熔炉里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村基层事务,正确面对差距和不足,一步步锤炼自身的意志和才能,才能尽快走出困境,迎头赶上,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得到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待得住,就要意志坚韧。有的大学生“村官”刚下来时热情高涨,但“三分钟热度”一过,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就成了泄气的皮球,甚至从此消极起来。大学生“村官”年轻有知识,干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这是优势。但毋庸讳言,他们所学专业多数远离农业和农村的急需,书本的理论知识也急需“换算”成服务农村建设的具体技能。而且由于刚离开学校,缺乏组织管理经验、社会工作经验,人际沟通能力也较弱,一时难以适应农村的复杂环境和繁琐工作。还可能遇到方言听不懂、不会说、交流不畅的苦恼。这些都需要大学生“村官”真正拿出勇气和决心,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付出汗水和心血,甚至苦涩的泪水,才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拔节,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沉下去,头顶是蓝天。“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为年轻“村官”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待得住,脚踏黄土地,心系千万家,用行动守望理想,在风雨中磨砺青春,就能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百炼成钢,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找到自己的人生新坐标。
两年来,金州区人事局从掌握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入手,坚持对他们实行跟踪服务。在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并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还建立了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采取个人总结述职、村干部群众代表评议、党组织鉴定的方法,定期对大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各镇、街都建立了大学生业绩档案,记载其聘用期间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和奖惩情况。在严格管理和正确引导下,这些大学生“村官”不负众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所学专业,为强化村委会工作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深受村委会领导和广大村民的欢迎和信赖。
为了做好这些服务期满“村官”的安置工作,以便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切实形成“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年初以来,金州区人事局便着手研究他们的“出口”问题。局领导带领相关科室的干部先后深入各镇、涉农街道进行全面调研,认真征求和听取镇、街领导,村两委班子,广大村民以及大学生村官本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金州区镇、涉农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的编制使用情况,制定了《金州区各镇、涉农街道事业单位招聘第一批服务期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员的方案》,确定了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原则;坚持专业对口、就近就地的原则;坚持编制总量控制的原则,拟对表现优秀、考核合格的“村官”安排到镇、街所属事业单位。
三、作答要求
2.根据资料2和资料5,概括大学生村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20分)
3.根据资料6-9,谈谈当前大学生“村官”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20分)
4.根据给定资料,围绕国家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话题,就某一角度,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4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当前,农村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广大农村需要充实人才队伍。同时,为缓解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批应届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让大学毕业生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在岗位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当地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大学生“村官”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对农村环境和工作不适应,还有的大学生把村官作为考研、考公务员的跳板等。
2.答案
(1)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
(3)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大学生“村官”依靠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4)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
3.答案
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受到了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为数不多。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快脱离农村基层。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
(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的问题,如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村官”经历简单,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
(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4.参考范文
多措并举让大学生“村官” 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更安心地服务于我国农村建设。
一是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二是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
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最后,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加以解决。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