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范文 / 其他工作总结 /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01-13  |   人气 153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陕西省代省长贾治邦20xx年xx月xx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20xx年1月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齐心协力,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任务,使陕西出现了建国以来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开创了团结稳定、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国民经济保持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综合经济实力跨上一个新台阶。

五年来,全省经济以年均9.1,的速度持续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xx亿元大关,预计达到2036亿元,比上年增长9.7,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一年。

财政收入达到248.8亿元(含上划中央两税),比上年增长14.2。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和特色产业迅速崛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工业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果业、畜牧业、旅游、国防科技和能源化工等特色产业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

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到38.2。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建国以来的又一次高峰,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736亿元。西康铁路、神延铁路、黑河引水等一大批跨世纪的骨干工程相继建成,米字型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南北铁路大动脉全线贯通,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山川秀美工程扎实推进,累计退耕还林856.1万亩、荒山造林640.7万亩,位居全国前列。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如期实现,80的国有小企业完成改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20xx年起整体扭亏为盈。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取得初步成效,财税、金融、价格、医疗、住房、农村税费、社会保障、政府机构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继续深化。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引进外资和内资的总量大幅增长,外向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继续实施科教兴陕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技工贸总收入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各级各类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科技企业成为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生力军。各类教育持续发展,两基目标基本实现,民办教育在全国领先。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快发展。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保持了社会的摹本稳定。地方立法步伐迸一步加快,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农村实现了村委会直选。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大。深人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

重视和加强了信访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全省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4。

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救灾救济扎实有效。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在全国率先实现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100社会化发放,城市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质量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司法、工商、审计、统计、气象、地震、人防、地方志、军民共建和祖国统一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人民同心协力,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陕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仍然制约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城镇部分居民和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经济比重偏低,支柱产业不够强大,各级财力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严重,有些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投资环境不尽人意;少数地方社会治安状况群众不满意。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在历届政府奠定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把陕西的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向前进。

二、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开创快速发展新阶段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世界经济的复苏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都在增长。党的十六大全面深刻地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作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视察陕西时的重要指示,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规划的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是完全一致的。

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0.5,人均8000元;第二步,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11000元;第三步,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力争达到3000美元(相当于25000元人民币)。

走好这三步,我们就能在20xx年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三年翻一番,提前五年翻两番,把惠及千家万户的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今后五年,是走好这三步的关键五年。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好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陕、工业强省、项目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陕南现代中药基地、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实现经济效益有新提高,发展后劲有新增强,群众收入有新增加,干部作风有新改进,努力开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阶段。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三步走的起步之年。

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9和6.3。完成新阶段的新任务,必须坚持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根据省情实际,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凡点:第一,坚持把发展作为兴陕富民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

面对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逼人形势,不进则退,不快也退。解决收入低、就业难、财力紧张、贫困人口较多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

发展才有说服力,发展才有凝聚力。陕西是革命老区,老区人民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陕西又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和迫切。

各级政府必须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把加快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省3600万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而加倍努力。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高度重视解决观念更新、结构调整、机制转换等影响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问题。

加快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置于万事之先,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不断破除旧的思维定势,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

用市场手段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经济成份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加快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决不违背市场规律干预资源整合,决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决不上市场论证不充分的项目。要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全省经济质的跃升和量的跨越。

第三,坚持以创新培植经济新亮点,以创新构建产业新优势。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要依靠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外向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特色经济等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解决我省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短缺问题,推动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果业、畜牧业、旅游业、国防科技工业、能源化工等六大特色产业,便之真正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支柱。

为全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人新活力,构建新优势,创造新财源。第四,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放在生命线的位置,以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的发展。

环境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环境就是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我省投资环境存在的缺陷,以大中城市污染治理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快投资硬环境的改善;以经济运行机制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为核心,加强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全力营造文明舒适的人居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开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人手,严肃查处一切干扰破坏招商引资的案件,坚决改变一些地方和单位重招商轻服务、重签约轻落实、重承诺轻兑现的状况。

树立诚信第

一、服务取胜的观念,寓执法于亲商服务之中,以诚信引资金,以诚信聚人才,以诚信促发展。各位代表,我们的目标是宏伟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

党的十六大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们加快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全省上下长期以来的艰苦努力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在加快发展的举措上,看得准,抓得早,上得快,搞得好。

这样就能抢得先机,赢得主动,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我们的任务是能够完成的,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三、以一线两带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三大区域四大基地加快发展遵循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依托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与宝潼高速公路,加快关中一线两带建设,使之率先崛起,让陕西经济的腰强壮起来;逐步创造条件,依托纵贯南北的包(头)北(海)铁路和与之并行的高速公路,构筑南北经济带,使之成为带动陕南陕北跨越式发展的经济脊,实现全省三大区域四大基地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协调发展。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发展壮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以规划先行、项目带动、环境改善为着力点,吸引国际和国内资本向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产业带聚集,便之成为西部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以一区多园为主要形式,建设和扩展4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和一批产业园区,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聚集,重振陕西制造业,让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以西安为中心,加快陇海沿线城镇带和关中特色城镇群建设,促使生产力向优势区位聚集,形成规划科学、结构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汉江梯级开发和两岸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加快建设喜河电站,做好旬阳、蜀河、白河电站建设前期工作。充分发挥陕南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建设以绿为特色的产业经济体系。

紧紧抓住中药热的国际市场机遇,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把陕南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标准化中药生产基地、面向全国和世界的中药材批发基地。围绕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推进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

通过整合规范,形成陕北煤电盐及其深加工产品工业园区、油气及其化工产品工业园区。加快实施煤电、煤液化、20万吨甲醇、15万吨醋酸、10万吨聚氯乙烯、30万吨电解铝、8万吨真空盐、10万吨煤焦油等龙头项目,推进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跃上一个新台阶。

深入实施优果工程,加快建设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充分发挥渭北黄土高原光、热、土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27个苹果基地县和300万亩绿色苹果出口基地建设。

以抓好果品质量安全为突破口,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推进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支持龙头企业扩张规模,让陕西果业打响品牌、走向世界。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

各地要按照全省的总体战略布局,以农民增收、财源增加、后劲增强为着眼点,打优势牌,走特色路,逐步培育若干规模大、起点高、市场开拓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而拉长产业链,整合为县域竞争优势。做到扶持一个龙头,树起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四、深化三项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在深化改革上有新突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抓紧制定并尽快实施我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营运主体和基层企业三级架构。

建立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整合目前分散在各部门的国有资产,落实出资人职责,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要求,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速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领城退出。

发展壮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在做大做强绩优上市公司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绩差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工作。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企业都要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和三改一加强上下真功夫,坚持人本管理、科学管理,创建新型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政治社会环境,依法保护私人财产。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迅速成长壮大为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农村义务教育和计划生育经费正常需要。

继续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粮食市场,帮助粮食购销企业实现扭亏增盈。用足用好世贸规则中的相关政策,加大各级政府对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支持和补贴。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改革的关键是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坚决把行政审批事项减下来,确需保留的要严格规范,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并实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适当下放经济管理权限,改进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

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一次办结制等工作方式。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逐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各级政府一定要清醒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申统一思想,在开拓创新中攻坚克难,把各项改革不失时机地推向前进。

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是扩大开放的抓手,是争取国家投资、吸引外资、利用信贷和民间资本的载体。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现阶段我省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要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扩大招商引资,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强化项目准备和落实工作。

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争取一批的要求,突出抓好新项目、大项目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财源为目标,筹划一批产业项目;以公路建设为重点,争取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要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充实队伍,保证经费,把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充分做成熟。建立和充实全省的项目储备库,并按行业和地域分类管理。

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今年省政府要组织各市和企业拿出高质量的项目,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上门洽谈。

建立领导抓项目的责任制,把项目的储备、争取、建设作为考核地区和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从项目准备、包装策划、资金落实到建设管理,进行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确立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

扩大各类开发区的管理权限,使开发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耍舍得拿出好的项目、好的资产与外商合作。

努力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参与国有企业并购。大胆采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投资基金、股权转让、收购兼并、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利用外资。

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立足双赢,注重实效。坚持面向国外直接招商与面向东部落户的外资企业招商相结合,以吸引东部外资企业再投资为主;面上招商与开发区招商相结合,以开发区招商为主;洽谈会招商与平时招商相结合,以平时招商为主。

项目意向形成后,必须盯住不放、跟进服务,促进意向变合同、合同快履行。充分发挥各驻外机构、涉外机构和组织的招商引资作用。

今年全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要达到4.5亿美元。积极扩大外贸出口。

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着力培育出口潜力大的机电产品群、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群、绿色生态型的农业产品群,形成三大出口产品支柱。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

加快建设国家级西安出口加工区。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出口的政策措施,完善有关税收和贸易融资机制,推进大通关工程。

今年外贸出口要增长10。迸一步发展加工贸易和对外工程承包,带动装备、技术和劳务出口。

继续加强东西经济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东部企业以兴办实业、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来陕发展。

办好第7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10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

六、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西部大开发实施力度,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旺盛增势,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资金筹集向民间资本和外资延伸、路网建设向通市通县公路延伸的两个延伸为着力点,兴起新一轮公路建设高潮。在建设公路主骨架和一纵三横两环次骨架的同时,加快实现通市公路高速化、通县公路二级化。

抓紧建设关中公路大环线。尽快形成西安与周边省会城市的一日交通圈。

年内确保建成榆林至靖边、勉县至宁强、延安至安塞、西安绕城南段、咸阳过境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阎良至禹门口、延安至黄陵等高速公路;新开工建设户县至洋县、洋县至勉县、靖边至安塞、子洲至王圈梁等高速公路,以及安康至旬阳至白河二级公路。加快建成西合铁路和宝兰铁路复线,力争开工建设西延铁路扩能和西安铁路枢纽改造工程。

完成咸阳机场扩建,做好延安机场改造和汉中、榆林、壶口机场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完成蒲城电厂二期工程,加快韩城二电厂、户县电厂和略阳电厂扩能改造建设进度,力争开工建设神木电厂。

建成省电信网管大楼和移动网、城域网扩容工程等电信基础设施项目。20xx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加快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广舍饲养畜,全面实施封山禁牧。

解决好封禁过程中的牲口、灶口和人口问题,严格兑现钱粮补助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力争全年完成退耕还林420万亩,荒山造林420亩。

继续加快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抓好一批国债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的生态工程和黄土高原世行贷款项目。

按照建设生态省目标,加强五大生态工程示范区建设。坚持以兴水治旱为中心,抓好骨干水源工程、淤地坝工程、节水改造工程、城乡供水工程和防洪保安工程。

加快建设神木瑶镇、榆林李家梁、洋县卡房和安康黄石滩水库,新开工延安城市防洪和城区供水红庄调蓄水库、引乾济石、引红济石工程,完成烃河东庄水库项目建议书的报批立项,着手进行引汉济渭项目的前期工作。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搞好资源的勘查、开发与管理,坚持依法开发,合理利用。

严格土地管理,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汉江、丹江水污染防治、渭河综合治理和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

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对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使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一年比一年更加美好。

七、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加农民收人为主要巳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基本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推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名、特、新、优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把果业做大做强,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以奶业产业化带动畜牧产业化,抓好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和疫病防治,大力发展草产业,加快畜牧小区建设,推进关中农区畜牧业发展。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乡镇企业转机制、上水平,向小城镇、乡镇工业园区聚集,提升农村

二、三产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扶持改造和重点培育一批竞争能力强、市场空间大的龙头企业,促进银桥、华圣、海升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注重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与农民合作,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让农民得到实惠。

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一是坚持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星火项目的示范、辐射、带动功能,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和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二是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政策法规体系,促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提高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三是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强与全国性批发市场、连锁集团、加工企业和外资的合作,在全国多数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点,增加农产品出省、出口。

四是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抓好信息入乡工程,尽快形成贯通全省、连接国内外的农业信息网络。五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乡(镇)、村建设。

六是搞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突破口,抓好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工作。

八、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产业是财富之源。

要把产业发展放在兴陕富民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培育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为切入点,推动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构建产业群和城镇群,走有陕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培育壮大八个工业支柱产业。

选择涵养财源大,增加就业多,具有比较优势和高增长潜力的八个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一是以数字化家电、电子元器件、移动通信及网络设备、计算机软件、军工电子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二是以石油天然气和食盐开采及加工利用、煤炭采选、煤电转化及煤液化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三是以重型汽车及零部件、高压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机床工具、缝制设备、航空航天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四是以创制药物、天然药物、基因工程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五是以果品、畜产品、蔬菜、粮食深加工和烟草、酿酒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六是以增加品种、扩大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七是以高标号水泥、陶瓷、新型建材为主的建筑材料产业;八是以钢材、铝冶炼、钼精矿、钛材及合金材料深加工为主的有色冶金产业。

围绕做大八个支柱产业,今年安排36个重点基建项目,总投资为269.2亿元;安排36个重大技改项目,力争投资达到155亿元。重点抓好神木2x60万千瓦电厂、渭化双甲、亨通500吨泰乐菌素、冀东日产4000吨水泥等基建项目,鑫光铝业、彩虹大屏幕彩管、1.5万辆重型汽车和10万台变速箱等技改项目。

通过新上一批项目,改造一批企业,开发一批产品,培育出若干在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的优势企业和产业群。力争使八大支柱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由2001年的430亿元和15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00亿元和300亿元。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信息化贯穿于工业化的各个领域和整个过程。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智能化管理,推进企业信息化。实施技术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

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大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抓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不断推进社区信息化,提高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程度。

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有区域特色的城镇群。抓紧做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修编。

加强道路、供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化经竞争力和辐射力。

把产业群和城镇群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动西安和关中其他中心城市经济一体化,并以此为主体发展关中城镇群;以能源化工产业为载体,加速扩展延安和榆神城镇群;以汉江及其两岸开发为载体,加速扩展陕南城镇群。各地都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推动小城镇建设,力争五年内新设市(区)13个,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左右。

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深化户籍、住房等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降低进城门槛,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九、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劳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

做大做强旅游业。拓宽旅游业发展新路子,将主要依靠文物古迹旅游拓展到山水生态游、科技智慧游,造就新的热点产品,千方百计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黄金旅游线路向陕南陕北扩展,使分散的景点由珍珠变为项链。

加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抓好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黄帝陵整修二期、汉阳陵博物苑、法门寺镇旅游景区、华山、太白山、陕西自然博物馆等文物旅游重点工程建设。理顺营城市理念,加大对城市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力度,提高城市的管理体制,规范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品位,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速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尽快制定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物流中心,优化重组物流资源。

重视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新型业态,积极发展批发市场、配送中心、拍卖中心和连锁经营。抓好西部医药物流中心、陕西现代物流配送示范工程建设。

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商贸和物流集团合作,促进物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加效益。积极发展金融业。

以建设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吸引国内股份制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来陕落户,培育地方投资主体和投资工具。探索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再保险市场、地方债券市场。

发挥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服务城乡经济的作用。积极发展企业贷款担保和消费信贷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引导银企合作,努力解决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问题。

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和住宅服务业。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全面放开住房二级市场,促进已购公房上市流通。搞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努力满足住房市场的有效需求。

加快推进传统住宅管理向市场化物业管理转变,促进房地产业和住宅服务业健康发展。

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

保持社会稳定,关键是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政府要把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一是落实广开就业门路的各项措施。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扩大就业空间。

二是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劳动保障、财政金融和工商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再就业。三是落实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

构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低廉有效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促进劳动力市场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迈进。四是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

建立各级政府扩大就业目标责任制,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

从解决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人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地向城镇转移,向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减少农民数量。扩大劳务输出,重点是组织农民到东部沿海务工。

为他们搞好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和法律服务,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度,提高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搞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完善失业保险政策体系,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收缴率,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

加强城市低保工作,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纳入低保范围。全社会都要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贫有所济、残有所助、灾有所救。

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优化支出结构,首先保工资、保社会保障资金、保农村转移支付。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要从增加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机会人手,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着眼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供给结构,创造新的消费热点,使全省经济增长走上以扩大内需为立足点,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的良性循环轨道。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施科教兴陕战略,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普九成果,确保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

加快普通高中建设,推进课程体系与教材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重视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

抓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搞好县以下教师工资统一发放。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推进高校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保持我省民办高校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坚持创新和产业化的科技发展方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是我省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

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优势。重点抓好西安软件园、大学科技园、星火密集区和中药产业示范县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扶持力度,争取培育出一批参天大树。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支持一切有利于发展进步的知识创新,善待一切为陕西谋事干事的中外人士,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进一步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多出优秀作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化程度。抓紧组建报业、出版、发行、影视等文化产业集团。

加强文物保护,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事业。重视发展城乡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强化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全民健身,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民剧院、广电大楼、奥林匹克公园以及市县基层文化、卫生建设项目。

加强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展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

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双拥共建、人防和交通战备工作,多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实施依法治省五年规划,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依法治理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建立专家咨询、法律咨询和重大决策公示制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城乡居民自治组织,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防重大事故发生。加强和改进治安管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坚决取缔各种邪教组织,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增强公仆意识,强化落实机制。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省的历史重任,各级政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本领和驾驭全局能力,努力创建一个求真务实、办事高效、造福人民的服务型政府。

实践三个代表,增强公仆意识。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加快发展上出实招,在执政为民上见实效。

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廉政建设。

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重点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继续执行收支两条线、会计集中核算、一厅式办公、政府采购等行之有效的制度,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加强审计监督。

实行多种形式的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绷紧清廉从政这根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养浩然正气,筑拒腐长城,做人民公仆。

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落实机制。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实话,重实干,求实效。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着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支持人们干成事的社会氛围。为政之要,贵在落实。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要落实,落实,再落实。落实出生产力,落实出竞争力,落实才能取信于民。

必须建立政府工作快捷的落实机制,便落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有强烈的落实意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调查研究、督促落实、解决问题上来。

从省政府做起,压缩文件,减少会议,集中力量抓项目建设;从领导干部做起,轻车简从下基层,深入实际办实事;从一把手做起,说了算,定了干,布置一件,落实一件。建立政府效能评议机制,下决心解决部门利益刚性化问题,确保政令畅通。

对少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以政纪法纪论处。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省的庄严使命,负重自强,奋发有为,以一流的落实工作,创一流的发展业绩。

各位代表,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决定兴陕富民进程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兴旺发达,鼓舞着我们;三秦父老的期盼,激励着我们。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和带领全省人民,紧紧抓住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努力创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省的历史辉煌!

与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范文:
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情况调研报告 旅行社年终总结 教师党员党性分析报告800字 郊区供电局纪念国庆60年征文 校长作风建设十五条 两会心得体会 县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以科学发展观延续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改革和完善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的调研思考 组织人事部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事实际工作体会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