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外来人口青少年犯罪预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到各个城市,外来务工队伍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特殊群体,在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城市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外来务工群体流入城市的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愈加复杂,如外来人口的安置、用工管理、权益保障、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等问题。
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城市犯罪中,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在逐步加大,其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尤为值得关注。作者试就外来人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趋势、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外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趋势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公布数字显示: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9780人,占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总数的9.1%,比2002年上升了12.7%,侵犯财产罪,占批捕总数的75.3%。据了解,近年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逐年上升趋势。
199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8983人,占批捕总数的6.5%,2002年批捕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占批捕总数的8%。全国检察机关自1998年至2003年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17925人,占全国批准逮捕总人数的7.3%。
如某区检察院在20xx年办理的案件中,外来青少年犯罪在全区外来人口犯罪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曾经达到52.6%,状况堪称严重。分析外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1、案件类型以侵财型案件发案率为最高。在各类青少年犯罪案件中,侵财型案件占70.2%,其中盗窃案件比例最大。
总体来看,各类侵财型案件涉案数额一般不大,多为几千元数额,但是盗窃数额有逐步加大趋势,作案场所也由公共场所行窃向入室盗窃发展。同时,一般的盗窃案件有向抢劫犯罪方向发展的趋势,极有可能转化为严重侵犯人身权的犯罪,社会危害性愈发严重。
2、犯罪形式向团伙化方向发展。由于青少年自身具有善于交友、重义气、喜欢从众的心里特点,加之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趣味相投、言谈投机使得青少年很容易形成小团体,一呼百应、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鉴别力极容易走向犯罪。
同时个体力量小、能力差、经验少,也使得青少年在犯罪时乐于结伙同行,以减轻恐惧感,也容易减少犯罪后的罪恶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来青少年多以同乡为聚集方式,一般居住地相对集中,逐步形成区域势力,成为解决个人纠纷的团伙势力。
如在某区,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河南某地和安徽某地人员为集中居住的两个势力团伙,一次,双方中有人在同一火锅店吃饭,在吃饭过程中因琐事发生争吵,继而动了手,安徽这方的人吃了亏,第二天即纠集了
七、八个同乡找到河南这边的人,河南人见势不妙,迅速喊来十几个老乡,带过来一麻袋砍刀,见到安徽人就砍,双方发生群斗,一20岁青年当场被砍死,另一人受重伤。
3、犯罪手段向成人化方向发展。由于外来青少年远离家庭生活,较早地融入成人社会中,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更加成人化,很容易受到成年犯罪的利用和教唆。
他们的犯罪由以往存在的偶发、稚气的特点向老道、狠毒的成人化方向发展,作案手段日趋成熟,由冲动性的犯罪向预谋性犯罪发展。特别是盗窃等侵财型犯罪中,预谋诡秘,组织严谨,呈现规模化和集团化特点。
如某区办理的王某等八人抢劫、盗窃、销售赃物一案。其中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15岁,共入室盗窃十余起,窃得现金上万元,还有金首饰、手机、邮票等物,销赃得款也达上万元。
年仅17周岁的王某俨然是这个盗窃团伙的头儿,大部分时候他都亲自出马,其余人都听他的。每次作案约
二、三个人出动,先采好点,哪几个人在外面望风,哪几个人入室盗窃,偷到钱物就赶紧跑,分工明确。这几个十几岁的少年胆大妄为,入室盗窃时手持菜刀,如有人进来即可采取威胁的方式。
这群少年成天厮混在一起,将不义之财用来泡网吧、洗桑拿、上饭店……整日吃喝玩乐,花完之后再去偷,靠此为生。
4、犯罪主体多以流动性大、无固定职业青少年为主。外来青少年带着美好憧憬离家来到城市,而社会人口流动加剧也增加了寻找工作难度,加上一些青少年自身无一技之长,又不能吃苦耐劳,在心理失衡、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意志薄弱者极易产生社会对抗心理,特别是看到身边一些人采取非法手段发起不义之财,便经不住诱惑,走上了犯罪道路。
这些人员作案场所和区域流动性大,同时也给打击犯罪增加了难度。
5、传统节日前成为侵财型犯罪的多发时间段。受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影响,逢年过节成为外来人口返乡的高峰期。
特别是青少年务工人员更是念及家中亲人,每逢大的节日,如春节,更是他们离开暂住地回家团聚的时间。然而,由于一些人在外打工收入不高,怕回家无法向家人交代,便很容易产生走前捞一把的念头。
于是,盗窃等犯罪一般在这个时间段在城市中成为多发高峰期。
二、外来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征、社会辨别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处于不成熟阶 段,缺乏辨别和控制能力,尤其是外来青少年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观念淡薄,加之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很容易沾染不良习俗,从而极易导致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发生。分析外来人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居住地社会治安不佳,生活环境差是造成犯罪的外部原因。由于受自我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从事具体工作区位限定,城市外来人口一般聚集在城乡结合部。
这里作为城市发展和扩张的过渡性地区,居住人员成分复杂。他们一般租借城市郊区人口的简易出租房屋,大多是多个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合租在一块,其中难免参杂着一些从事不法行为的人员。
这种复杂的生活环境对生活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城乡结合部人口流动性大,给相关部门的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之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对该地区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这里成为城市综合治理中的薄弱区域。
城乡结合部大多成为城市犯罪的多发地带,犯罪率普遍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偏高。在这种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居住于此的外来青少年由于缺乏辨别是非能力,极容易对某些不法行为盲目效仿,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受教育程度不高,结交不良朋友是产生犯罪的自身原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良好教育、以及必要的生活约束对其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外来青少年大多是来自于农村,他们一般是初高中文化水平,为了家庭生计和自身的前途,较早地离开家庭,走入社会。由于脱离于家庭的管教,加上自我约束力差,他们大多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无规律,交结朋友成分复杂,喜好结成小的生活圈子,很易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
特别是生活在同乡身份的朋友圈子之中,极易形成消费攀比、争强好胜、拉帮结派、江湖义气等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外来人口青少年团伙犯罪的重要特征。
3、现实生活与预期相差大,是部分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动因。走进城市中的青少年目睹富余的城市生活后,便自然地与自己所生活的贫穷相比较,心里容易产生不平衡。
特别是经历自身劳动的所得还远不及城市的生活水平时,一些人心里上由羡慕逐步发展到嫉妒,便想到采取违法手段获取财富的目的,发生的盗窃、抢劫等案件大多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进行的。
4、劳务纠纷是导致部分青少年犯罪的又一诱因。由于社会观念影响和社会劳动法制制度贯彻不力等因素影响,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地位,他们劳动报酬不高,而且经常受到包工头和业主的不公正待遇,拖欠工资报酬已不是偶发事件,为追讨工资而引发的犯罪案件近期不时见于各地。
由于一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加上自我法律意识淡薄,在自恃有理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采取违法犯罪的极端手段,以求得到自身利益的实现。分析这类犯罪的青少年,多是由于没有法律观念所为,一般主观恶意性不大。
但这已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
三、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外来青少年犯罪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社会治安工作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他们与成年人犯罪相互影响、互为结合,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
加强对外来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找出防治对策,应该是社会各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实施社会整治工程。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扩展,外来青少年逐渐增多。
政府应将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纳入社会治安的长效管理之中,构建对外来青少年成长的立体网络。在政府机构中,应设置管理外来人口(包括外来青少年)的专门机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起相适应的法律规章,学会用法律手段来控制外来人员的犯罪,为外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社会法制保障。
必须加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区的综合治理工作,针对多发性犯罪和苗头性违法行为,应及时研究对策。对外来人口要加强管理,不断优化社会治安环境,为生活于此的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对青少年犯罪应注重教育和挽救,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如对外来人口犯罪的审判,可以将法庭设在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组织当地青少年旁听庭审,寓教于审,创造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2、强化措施,使外来青少年生活和务工得到有效管理。党的十六大报告突出强调了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改进社会管理、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重要观点,为强化外来务工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高度重视外来人口管理工作,要把其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应该建立统一管理、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对外来人口可以建立“谁用工、谁管理”、“谁租房、谁管理”管理方法,强化用工单位、业主和房主的责任制。
要规范劳动职业中介行业行为、落实用工劳动合同制度。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正确引导他们用诚实的劳动服务于城市建设,达到个人劳动致富的目的。
尤其是对青少年外来人口要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权益,可以组织开展优秀外来青少年评比等有益的活动,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
3、调动一切因素,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要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的教育活动,遵循规律,以人为本,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由于青少年处于成长和发育期,思想和观念都处于不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除了周围的社会环境外,自身家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于离开家庭生活的青少年,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及时与青少年家庭建立联系,随时通报其在外生活和工作情况,发挥其父母和家庭对其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善于做青少年的知心朋友,建立亲情,赢得青少年的信任,以便随时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同时地方政府应为外来青少年创造学习生活环境,如建立外来工子弟学校、开设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等,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建立法律服务保障机制,对青少年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就业十分必要。
如开设外来务工法律维权站,及时提供法律援助,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势必产生长期的教育效果。加强对外来人口特别是外来青少年的管理,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城市改革的成败和社会治安的稳定。
只有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外来青少年问题,建立起多位一体的社会预防网络体系,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才能得以有效遏制与减少。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