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信访干部心理压力心得体会
在去年8月到10月间,河南省先后有4位信访干部突发心脏病,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由此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缓解信访工作者的压力,减少上访现象,说到底,考的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多一份和谐,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一心为民,宵衣旰食,是他们身上共同的品质。他们以生命为“答卷”,诠释了信访干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职责,有效发挥了信访这一中国特色矛盾化解机制的作用。在他们去世之后,一些以前的上访户纷纷赶来吊唁,在信访这个集中了诸多社会矛盾的领域,这样的干群关系,让人艳羡。
信访工作者不掌握耀眼的权力,也远离各种行政审批和经济利益,有的只是体察民众疾苦,化解各种矛盾的责任。因此,信访工作常被视为难事、费心事,也是最锻炼人、也最考验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岗位。很多地方还出台规定,新入职公务员和将提拔的干部,要先到信访部门挂职。
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民众维权意识也日益觉醒,因此,信访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信访干部如此集中的过劳现象,仍让人感到震惊。我们为4位以身殉职的好干部而痛惜,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所感动。这也促使我们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劳累?
信访制度,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疏解社会矛盾的制度,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实际体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特作用自不待言。信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倾听民间疾苦,也少了司法、行政复议等维权渠道的“门槛”,因此,一个规范有效的信访体系,不仅可以填补司法“管不到”或“忙不过来”的空白地带,也为有些冰冷的司法维权通道,增添了一脉温情。
但信访部门压力过大,信访工作者过劳,也说明行政裁决、司法判决、人民调解等矛盾化解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公民只有遭遇或者自认为遭遇司法不公,或者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损害了切身利益,才会去寻求上访。信访工作者太累,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公权部门平时的不作为和乱作为。
习近平同志日前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说,不少基层党员和群众反映,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通讯手段再发达也不能替代实地调查研究,不能替代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按照中央一贯要求,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确保矛盾不扩大、不转移,只有这样,奋斗在一线的信访干部,才不会总这么劳累。
所以,信访干部的“生命答卷”也是一道考题。缓解信访工作者的压力,减少上访现象,说到底,考的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多一份和谐,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