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范文 / 其他工作总结 / 关于捐款的思考

关于捐款的思考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12-30  |   人气 691

当时,我读到来自中国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张磊,给母校捐了8888888美元,当时,我也颇为不解。觉得,为什么向耶鲁大学捐呢?为什么不向中国的大学捐呢?今天读了《中国新闻周刊》(总第454)上的《慈善的本质》(作者连清川)之后,我理解了。

其实,对于慈善这个话题,我并未有过深刻的思考。因为,在我心目中,我是很抵触“被慈善”的。因为,平时有很多的捐献都是“被慈善”的,我想,很多人的经历都一样。而且,捐献出来之后,往往又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不知道所捐献的钱或物到了哪里。我想,这应该是绝大多数“被慈善”的人心中。

自愿,谁都能理解。但是为了强调,我愿意原文摘录“自愿的意思乃是捐助人出于个人内心的意愿,在不被强迫、不被要求、不被胁迫、不被裹挟、不被欺骗的前提之下进行慈善活动。”

“回报的意思,是自己受过了别人的恩惠,作为一种回馈和报答而进行慈善捐助,这种回报并没有定向性……”

但是,就作者提出的这两点慈善的本质,我想再追加一条,那就是爱护。慈善本身就是爱护性的。但是,经常看到一些镜头,报道某某单位向哪些贫困生捐助,然后,将领导赠送红包的镜头特写出来,我觉得很是刺眼。贫困毕竟不是有尊严的一件事。能呵护多少就呵护多少。

更为令人深思的话语在这里“对于哪些捐助人,无论他投网入在哪里,投入了多少钱,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因为无论他帮助了多少人,帮助了多少,都是对全体人类福祉的在一种贡献,是使我们更加人性,更少动物性的一种努力。”

在没有慈善的人心中,所进行的慈善,即使馈赠了,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是一种动物性的行为?

在孩子心目中,慈善的本质是很容易被唤起的。让孩子们捐钱、捐书、捐物,只要搞一次集体晨会,在所有孩子面前宣传一番,孩子们马上就可以被打动。但是,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慈善的本质还会在他们的心中驻守吗?如果不能驻守,那么是什么导致慈善本质流失了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与关于捐款的思考相关范文:
市城管局党委书记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机关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十件为民实事"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经济和商务局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意见 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汇编 创建特色农家乐游泳馆调研报告 学习《领导干部要不断改进思维方式》心得体会 市委政研室人员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畅想演讲稿 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心得体会发言提纲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关于捐款的思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