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门喜迎国庆60周年演讲稿
没有最远,只有更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需要我们用心用脚去丈量,丈量过去,丈量今天,也丈量未来。路,是方向,从一个起点到一个起点,之间,每一段距离,都是一次跨越,跨越荒凉与繁荣,跨越穷困与富庶,跨越愚昧与文明,跨越封闭与开放。路,在大地的怀抱中自由舒展,这里不仅有高低错落的行道绿树,不仅有张弛有序的车水马龙,有从车窗前不断挪移不断刷新的田野房舍,还有背后许多不为认知的思想嬗变,提速的,不仅仅是人们脚下的步距,还有整个时代和社会,它引领人们,引领时代,通向富庶,通向文明。从某种意义说,路的距离,没有最远,只有更远。
时光飞逝,当改革开放的巨轮已然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碾下注定不可磨灭的20xx年。在泰山脚下的岱岳区,人们也用自己的一份汗水一份艰辛抒写出一条条康庄大道、幸福大道、和谐大道、文明大道,它们如刚健、有力而清晰的血脉,伸向岱岳大地的大山、平原,为人们带走贫困、落后与愚昧,带来进步、繁荣与文明。在这其中岱岳交通人,无疑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在区委区政府和市交通局的亲切关心、关怀、支持下,在区交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化压力为动力,化责任为使命,秉承“四用发展”的思路,坚持“修路先修身”的理念,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进取,遇山开山,遇水架桥,认真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把交通这个巨大的网络撒遍岱岳区的各个角落,成为帮助群众走上富裕的“致富路”,为民谋利的“造福路”,党和群众鱼水情深的“连心路”。岱岳交通人无愧“开路先锋”这份荣誉和称号。
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城市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毋庸置疑则是构筑现代生活的关键支撑和要件。关于岱岳区交通的最初记忆,是一块块石板铺就的窄街陋巷,它们在面积不大的城区,值守了数百上千年,坑洼不平,不堪重负,踉跄踟蹰的脚步,曾是岱岳区羞涩的背影,难言的痛。但现在,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20xx年,岱岳区委区政府把县乡村公路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争创发展优势的“紧要工程”,确定了“从20xx年起,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全区重点干道大修改造一遍,彻底改变全区公路滞后局面的总体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区交通局着眼区域经济长远发展,从战略上全盘构想,本着“城乡统筹、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实际实效”的原则,立足整合现有公路资源,编制完成了“8纵7横”360公里的区乡路网建设规划、覆盖全部乡村1020公里的“村村通”规划。认识级级到位,思想节节升华,一项又一项公路建设工程随即铺开,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脱颖而出。岱岳区的格局一下子豁然开朗。来到岱岳区的朋友都会不由感叹,这里的交通真的变了,变宽,变长,变绿,变美了。一条条通衢大道,牵起一座座小区,挽起一个个商业网点,这无疑成为勾勒现代岱岳轮廓最靓丽最婀娜的线条。
公路村村通,黄土变成金。区乡公路的畅通打破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黄前镇红河管区果品资源丰富,水泥路修通后,外地客商纷至沓来,果品价格上扬了好多倍,全区农民因此年均增收150元左右。“村村通”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规模开发片和优势产业带。地处徂徕山西麓的房村镇乡城南村一鼓作气整理旧村土地接近200亩,一下子“长”出桑地800亩,冒出大棚720个,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良庄镇北宋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增长5.6%,交易量突破5亿公斤,成为鲁中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下港乡位于泰山东麓,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区农民依托通村油路建起了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办起了“农家客栈”,特别是蒿滩风景区随着通村公路的建成,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徂徕山属国家级森林公园,过去道路崎岖游人较少,“村村通”工程实施后,徂徕镇作为泰山风景区的延伸,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修建旅游服务设施,如今“徂徕山一日游”、“农家乐休闲游”红红火火,已成为周边城市假日旅游的新时尚。
一条条公路,印证着岱岳交通人拼搏的足迹;一座座桥梁,映照出岱岳交通人奉献的光华。岱岳交通的发展凝聚着交通人跨山越水,筑路架桥、建站设点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引领着岱岳儿女满怀理想、创造新的辉煌!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