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农村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早日实现。结合“云南省文化厅关于上报民族乡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通知”,**乡加强对本乡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基本情况
****乡位于师宗县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6公里,属滇黔桂三省五地州结合部。境内最高海拔2408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均气温18℃,全乡国土面积476.11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129个自然村,总人口3.4万人,主要有汉、壮、苗、回、彝等民族,其中以**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独特,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优美。
二、**乡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乡文化建设在上级各部门和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致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贯彻落实文化艺术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繁荣,乡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文化建设环境良好
**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中心由副乡长直接分管,岗位职责、财务财产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一一落到实处。
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因修建**大道被拆迁,现无业务用房,20xx年乡党委政府划拨土地重建文化站,预计20xx年10月开工建设。文化岗位现有3人(大专学历),工资和业务金费得到落实,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于文化站业务金费3万余元。文化中心活动正常。目前,有4个村委会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活动开展正常,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底蕴深厚,队伍庞大,文化建设阵地广泛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依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切实加大了对文化阵地的建设,使文化阵地由平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乡文化站通过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 “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送书下乡等,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电影、看戏、看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目前,全乡13个村委会共有文化室7个、农村文化户7户、文艺演出队8支(狗街老年协会、狗街老年协会水寨分会、水寨青年之家、曲祖老年协会、脚家箐老年协会、得勒老年协会、得勒老年协会阿麦分会和保太老年协会),文化爱好者队伍也十分庞大,全乡有群众文化业余骨干1000余人,文艺演出队、文化室、文化户工作开展情况良好,在不断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也开辟了文化经费给养的新途径,更加值得倡导的是水寨的“青年之家”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深得到来**旅游的游客喜欢,其中《**风情展》、《牛魂》、《打猎归来》、《滚布》等优秀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把壮乡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特点和独特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展示给了更多人。
(三)结合实际,创新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结合**实际,创新工作载体,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突出民族特色,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办好“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不断提升节会文化品味。
一是认真做好特色饮食文化。让更多的游客品壮家米酒,尝壮家火烧牛干巴、舂鱼、五色花米饭、酸竹笋等壮家绿色生态饮食,打造**旅游饮食文化品牌。
二是全力推出以农家乐休闲度假、南丹山、凤凰谷黄金线休闲漂流、壮家风情为一体的神秘之旅精品路线,打造****文化之乡。
三是加大壮乡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力度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把挖掘**原生态小调演唱形式作为民间文化搜集的重点,使**原生态小调大放异彩。走出壮乡,走上大舞台。20xx年**乡水寨村已申报为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村。
四是推进广场文化的发展,建设集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娱乐阵地,搭建展示**文化风情的平台,为全乡人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决对网吧、图书市场加大管理力度,清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事业,为壮乡文化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自身环境、场地简陋、经费紧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工作开展难度大,特别是以文补文方面,没有固定资金收入,给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村文化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 突出问题,具体情况是:
(一)专业人才紧缺
我乡文化站编制为6人,但在编的仅3人,由于缺乏专业文化人员的指导,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化水平低,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县、乡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化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户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三)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建设上打不开路子、迈不开步子,缺乏创新意识。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发展文化事业的探索。
(四)文化保护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乡由于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入。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力度,充分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引导农村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粮,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涵养素质。
(二)抓好文化市场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先进文化乡镇”创立活动,完善文化阵地设施。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发展业余演出团队,搞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更好的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注重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办文化的重要补充。
(五)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工作,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质的文化品牌推动壮乡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五、加快我乡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的“文化力”不容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对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次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有了钱要办文化,没有钱也要根据实际,量力而行办文化。因此,文化建设实质上是在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软环境”及和谐共存的精神状态。
(二)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广大群众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目前大多数群众基层文化活动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中央多次提出,要在各县、乡建立图书馆和文化站,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等要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渠道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投资体制,改变农村图书馆、文化站的落后面貌,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要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塑造农村新风貌,必须注重提高群众素质。
(四)要抓好专业文化队伍,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
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户(联合体);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装备、设备条件;定期或不定期抓好农村文艺队的调演、汇演;加强对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指导,要强化文化人才的培训和培养,特别是基层文化带头人的培育,充分发挥农村艺人和农村文艺文化骨干队伍的引领作用,给他们有用武之地,想方设法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进一步强化新型年轻文艺文化骨干人才的培养造就,特别是要加大培养农村文化的后备队伍,改变传统特色文化的断层现象。对从事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员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分类分批组织培训。加大培育群众自发建立的文化社团,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发挥其生力军作用。
(五)强化各种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
要大力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力度,搞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把**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搜集、整理、展示出来,建设“万村书库”、民族风情展示馆和民族风情舞蹈馆。
(六)努力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
搞好统筹和结合,使文化与旅游业,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文化与新型工业化,文化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农产品信息网,全面宣传**自然经济文化特色产品和风土人情,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息。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