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水质监测能力思考建议
根据局党委的安排,我们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在海委“4+1”工作格局下,我局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以保护和修复**南运河水生态环境为第一要务,加强防洪能力建设,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切实履行好河流代言人的职责,努力建成防洪减灾高效、工程管理规范、水环境逐步改善的生态河流,为沿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围绕着这一中心工作,结合我们处的职责,我们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水质监测能力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的工作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治水新思路,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以水质监测服务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为宗旨,以省界河段水质管理、功能区管理以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为契机,大力开展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质监测体系,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和优质服务。
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打造水质监测新模式
这两个转变是:
一、从以水质监测为主向以监督管理为主的转变;
二、在实现"第一转变"的基础上,进而实现"从以往侧重微观管理向侧重流域层面的宏观管理的转变"。"第二转变"的核心内容包括:以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技术核心,以省界河段为管理重点,以入河排污口、功能区和干流城市水源地监督管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现代化监测技术、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以及配套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为支撑,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化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利与环保相联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第二转变"促进了我局监测工作在监测能力、监测方式、监测质量以及信息管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改变常规监测模式,保证"总量通报"的顺利实施
我局改变常规监测模式,围绕"总量通报"工作对辖区干流、支流、直接排污口等实施监测和调查性监测,为顺利实施"总量通报"和水污染控制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充足、可靠的水质信息,为"通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自动监测、移动监测、固定监测相结合,确保水质安全
我局的监测任务十分繁重,应急监测日益重要。在汛期,对河道重要断面,水库、入海口都进行了加密和应急检测。同时,利用岳城和龙王庙水质自动监测站密切关注水质变化,。
(三)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水质监测应急能力
20xx年以来,我局加强了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出台了水污染事件报告和处置规定,20xx年,在岳城水库开展了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对演练,购置了便携式快速测定设备和试剂,20xx年,完善了《应急预案》,今后,要继续加强应对水污染事件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四)积极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为水功能区管理提供服务
我局在水质通报中对部分重要水功能区根据区划水质目标进行达标评价与分析。以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为重点,对局属水质监测断面、项目进行调整,并增加部分重要入河排污口监测,为水功能区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水质信息。
二、加强水质监测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水质监测能力
在监测能力建设上,从20xx年到20xx年共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一)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常规监测手段不断提高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监测中心于20xx年全面完成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实验室化验台、仪器台、试剂柜等设施更新,购进了原子吸收、原子荧光、toc等一批监测分析仪器设备,用于移动监测的cod快速测定仪和多参数测定仪等水质现场监测仪器也相继投入使用。监测手段得到很大改善,监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二)不断引进新技术,提升水质监测快速反应能力
我局利用"国家948计划"项目,建成岳城和龙王庙两座水质自动站,实现了我局在水质自动监测零的突破。这些现代化的监测手段,提高了水质监测实时监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实验室管理能力,在水质监测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以计量认证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水质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权威性,是监测工作的生命。水质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权威性,离不开监测质量的提高。在日常监测管理过程中,按照新的《质量手册》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的要求,严格实施质量管理,认真进行管理评审和质量内审,不断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严格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严把监测数据质量关;对质量体系审核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逐项提出整 改措施,并追踪检查,保证了水质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和可靠性,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经常化和规范化,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近期,我局准备迎接国家水利评审组的监督检查。
四、几个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增加投入,完善流域监测管理机制,尽快实现流域内信息共享
**南运河水系地处华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水质监测工作的发展。虽然近几年加大了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投资,但从总体上讲,实验室设施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监测能力特别是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应急监测手段明显跟不上需求。考虑到水系水资源严重短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发,建议一方面继续增加资金投入,一方面完善信息交流管理交流的机制,尽快建立水系内水环境监测和水污染联防协作机制,明确水系内监测中心的管理协调职能,明确信息传递程序,建立相关信息交流机制与制度。尽快建成区域与流域间、流域与水利部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确保资源共享、信息畅通。
(二)继续加强应急反应监测能力建设
准确及时的水质信息是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处置的关键。而目前快速测定、移动监测仪器设备明显不足,现场取证设备、交通工具不足、信息传递手段落后等因素,已严重影响应急反应能力的发挥。建议近期重点充实快速测定仪器、便携式监测设备、移动监测设备以及先进的现场取证设备、交通工具、远程数据处理与传输等现代化手段的配备。关键区域的水质自动站建设也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三)多渠道解决监测运行经费,确保投资效益的发挥
随着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发展,水质监测的工作量也在逐年增加,而维持水质监测工作的经费虽逐年增加,但满足不了需要。自动监测、有毒有机物监测、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新的工作相继开展,却没有相应的经费予以支持,这使得许多监测单位在开展工作时举步维艰,部分监测单位一方面是新的检测项目亟待开展,一方面是新配置的仪器设备无法投入使用,出现了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尴尬局面。建议多渠道解决监测运行经费,确保投资效益的发挥。
(五)加强水质监测法规建设
为加强全国水质监测工作,规范水质监测、水质评价、水质信息发布等行为,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订有关水质监测管理、评价、信息发布等一系列水质监测工作管理办法。
(六)加强水质监测技术人员业务技术培训
随着水功能区管理等行政职能的发挥以及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步伐的加快,监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已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多举办针对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和大型仪器上岗人员培训班,培训监测管理人员,提高现有监测队伍应急调查、监测的技术水平。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