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总结范文 / 其他工作总结 / 对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调研思考

对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调研思考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12-30  |   人气 622

对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调研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要求,这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当前,教育引导党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时刻牢记并实践党的宗旨与党员义务,让党员在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内,发挥作用,接受监督,同时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去带动和影响群众,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亟待破解的难题。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推行了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了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增强了在职党员的自律意识和参加社区建设的主人翁责任感,党在社区的形象和威信得到新的提高。同时,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和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从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使我深切感到,实行所有党员“双重管理”不仅是适应形势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客观需要。

一、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动因

长期以来,党内逐步形成了党员只接受其隶属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固定模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企业职工党员逐步从“企业人”向“社区人”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党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留在农村的党员大部分在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生产基地等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业多元化、工作流动性大、不固定,使他们不愿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出,也不愿频繁地转移组织关系。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延用传统的、单一的垂直管理体制和自我循环的运行机制,还只是通过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创先争优”、民主评议、载体活动等形式对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而对党员外出的管理监督,则是一个空白点,或者说是一个盲点。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员的合理流动、党内资源的共享和“全国一盘棋”大党建格局的形成,更使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陷入了“形式管而实不管”的困境。

二、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涵义

党员双重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依靠党丰富的组织体系资源,管理主体从一元变为多元,实现对党员的立体管理模式。就是凡在城市社区居住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农民党员、退休党员、企业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在各类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流动的所有党员,在不转移组织关系或临时组织关系的情况下,除接受其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监督管理外,还应接受本人所居住地党组织的监督管理,确保党员时刻置于党组织全天候的监督管理之下,全方位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党员“双重管理”,建立健全由输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共同负责的系统、科学、有效的“双重管理”体制,形成“组织设置便利、教育管理灵活、发挥作用实在”的崭新模式,逐步改变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党员居住地和就业单位之间基层党建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把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的工作紧密衔接起来,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帮助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党员无论在单位或社区,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在流出地还是在流入地,都能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受到组织管理,得到组织关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管理,促进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管理工作格局,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相适应,与社会管理格局更相符合。

三、实行党员“双重管理”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认识,奠定党员“双重管理”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党员双重管理的主体是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没有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将无法开展。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自觉接受双重管理的内驱力。因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应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对党员进行教育,提高党员党性观念,增强党员参与双重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层层召开会议、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员双重管理的目的意义和途径办法,不仅使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知道,也要让广大群众知道,上上下下形成共识,营造出党员双重管理强大的舆论氛围。

2、创新设置,探索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体系。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是党组织设置滞后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造成的。各级党组织要确立“不管外来党员是失职,管不好外来党员不称职”的观念,不仅要管理组织关系隶属于自己的党员,而且要管理工作、居住在本区域的党员,建立既管所属又管所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开放管理体制,实 现党员教育管理的“无缝”覆盖。首先,坚持行业管理的原则,加大在各类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努力构建以村党总支为主体,以专业党支部为骨干,以特色党小组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其二,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大在楼院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形成以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单元党小组为主要框架的新的社区党组织管理体系。其三,坚持流动管理的原则,加大在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工程项目、建筑工地、“两新”组织、旅游服务行业、劳务输转场所等流动党员聚集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为流动党员实施“安家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党员教育管理难的问题。

3、协调联动,建立党员“双重管理”的工作机制。在实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社区党组织对实施党员双重管理有愿望、有要求、有积极性,但苦于与单位党组织沟通协调渠道不畅。为了保证党员双重管理机制运作顺畅、有序、规范、有效,要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式的组织网络。 一是建立“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制度。双向联系,即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向居住地党组织发送《党员身份介绍函》,督促所属党员按时向所在地党组织报到,并确定专人定期了解党员参与所在地党组织的活动和综合表现情况,所在地党组织按照党员的职业、服务意愿、休息时间等建立《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双向反馈”,即居住地党组织以《党员表现情况反馈函》等形式,每年至少向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反馈一次党员参与居住地活动及表现情况,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将反馈情况作为党员年终评议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各级党组织要将党员“双重管理”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纳入争先创优和享受各种补贴的重要条件。明确规定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和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要征求所在地党组织的意见。此外还可以试行党员身份网络化管理和党员登记制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设立党员区域性信息网络和党员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实行党员证和身份磁卡制度以及查阅党员身份的网络终端,为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创造条件。

4、注重实效,赋予党员在党组织中应有的权利义务。 在党章的有关规定中,党员的权利义务并不是都限制在党员所隶属的党组织范围内,党员的组织关系并不是党员行使权利义务的唯一依据。因此,党组织要寓管理、服务于各种有效活动载体之中,通过党员服务中心、党员联络站、党员自愿者服务队、党员奉献日活动、各种特色服务小组等多种载体,履行党员义务,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过好双重组织生活。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一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二要不影响党员的本职工作和生产经营,力所能及;三要适度,一年搞几次,不能数量过多;四要注意以共同要求和共同利益为纽带,使党员乐于参加,又确有成效。同时,在参加双重组织管理一定时间以后,如6个月或1年以上,可以让党员在没有组织隶属关系的流入地和社区党组织中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等党员权利,在取得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的同意或授权后,还可以对党员实行考评、奖惩一体化管理,就是由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与居住、工作地党组织从不同角度、有不同侧重,联合对党员进行考评,并结合平时表现,主要由居住和工作地党组织实施奖惩。

当然,党员双重管理模式只是从更深层次解决了党员管理的一些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要抓好常规工作的落实,并通过常规工作促进双重管理模式的实施。同时,作为一种思考和探索,党员双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也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与对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调研思考相关范文:
中学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街道办事处城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卫生局工会工作委员会上半年工会工作总结 拾金不昧感谢信 农技局度年检工作总结 农贸市场开业宣传会上的讲话 选聘分离下的和谐社区建设思考 粮食局职工纪念祖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文明寝室宿舍活动工作总结 经验交流发言稿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对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调研思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