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探索与思考 文章作者:名扬 文章加入时间:20xx年xx月xx日13:4 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由于市场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农产品总量从供给不足转变成供大于求,由生产决定销售转变成销售决定生产,由增产就能增收转变成增产不一定增收,这种转变标志着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时期的新特点决定了增加农民收入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又不能局限于就农业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公司的猪源,也使群众的收入得到了保证。
(二)股份合作联结形式。是指将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在一起,农民既参加劳动,又集资入股,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
如万隆牧业有限公司,将肉牛分散到农户家中饲养,到一定重量时再集中育肥、出栏销售。农户则以押金入股方式获取饲养权。
农户交售肉牛时可以直接获得相应收入,年底还可获得押金股份带来的利润分红。
(三)合作制联结形式。是指农民组建并加入合作社(协会等),以整体的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据交易额大小进行利润返还的联结方式。
如张店乡尾毛协会统一收购原材料,分散到各个会员家中加工,再由协会按质量统一回收外销。既减小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风险,又可形成规模满足企业需求。
由于协会作用的有效发挥,张店乡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尾毛加工基地,出口量占全国的70%。 四是招商引资借力扩张。
作为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业大县,资金缺乏是最突出的制约因素。要想发展,就要投入,投入从哪里来,靠国家不可能,靠银行不现实,靠自己又没能力,因此要下大力气招商引资。
今年上半年,鹿邑县通过招商引资项目194个,总投资达到20个亿,其中60%的项目都是涉农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县域经济提供强大活力,增添新的发展后劲。
二、市场化方式运作,以实现农村市场化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市场化改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源泉,也是当前农村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们不断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市场要素流通,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以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业结构,在实现农村市场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1、搞活流通建市场。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直接影响农产品价值的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是新阶段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
(1)培育农产品流通市场。目前,我县已建有农产品现货批发市场、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60多处,在保证这些市场正常运转的的基础上,将集中财力,投资6000多万元,改造、建设四个大型综合商贸城,占地300多亩。
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辐射豫皖两省、三地,十几个县市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2)发展农村土地市场。从20xx年起,我们便开始探索以返租承包方式为主体的农村土地流转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下发后,我们又在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加快了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二是能够使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集中精力干好外边的工作,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是能够防止土地弃耕抛荒,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目前,全县参与流转的土地达到10余万亩,占总面积的近1/10,与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相比,农户总收入增加了1-2倍,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上升11%。
(3)完善信息供求渠道。我们积极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传播网络,扩大和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传播系统,通过鹿邑农业信息网、广播电视农业信息栏目、专业市场信息发布栏等形式,把信息及时传播给农民群众,为广大农民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的走势,使他们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和农产品销售走势安排生产,以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2、围绕市场调结构。农业结构调整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提高,是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把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
一是打造专用小麦、优质玉米和优质杂粮基地。建好6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4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20万亩优质杂粮基地。
进行大范围的集中连片发展,标准化种植,树立鹿邑农产品安全、营养、无化、春秋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文化旅游品牌,使之成为河南文化游、安徽山水游旅游线上的一个连接点,进而带动
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县城承载能力。
围绕建设老子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在城市建设上,仅今年就投入7000万元,用于城区路网整修和亮化、美化;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物流的要求,与温州、北京、安徽、河北四家公司合作,投资1.5亿元建设四个专业大市场,使鹿邑尽快成为连结豫东两市四县,辐射豫皖两省的商品集散地;投资7000万元新建改造四个星级宾馆,彻底改善接待条件和投资环境;引进高层次地产开发商,重点开发一批规模较大的示范商住小区,推进住宅产业化,全面启动房地产市场。努力使鹿邑成为一个集生态居住、文明办公、繁华购物、绿色游览、开放运动等各类功能小区为一体,一街一景点、一路一特色、一区一功能,高品位、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3.突出重点,打造四个“副中心”城镇。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在建设县城这个中心的同时,根据区位优势、产业特点,选择四个乡镇作为县城的副中心城镇,在土地、税收、资金、管理权限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成为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玄武镇,依托皮革集团、辅仁集团等知名企业,周围聚集了30多家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成为周口市民营工业重镇;张店乡依托东方刷料、顺达利化妆用具有限公司,形成了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乡镇、2万多农户的尾毛加工特色经济板块,成为闻名全国的“尾毛之乡”;枣集镇以宋河酒业为依托,形成了以白酒酿造、包装印刷、汽车运输为主导的产业群体,成为著名的“名酒之乡”;太清宫镇以太清宫旅游景区和赛潮鞋业、上海护理佳、金鹰日化、银兴棉业为依托,聚集了20余家民营企业,成为文化旅游和工业发展并重、豫皖边界的明星镇。 4.统一有序,培育劳动力市场。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县“打工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33万人,有1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一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
逐步建立起了以农广校为龙头,以三所职业高中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16所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定单培训、校企联合培训为重点,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确保每年培训1万人以上。二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
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劳动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为基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网络,县、乡两级劳动就业机构达30多处。据统计,近几年每年通过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输出的农民工都在3万人以上。
三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开发服务体系。逐步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制定了农民进城务工的优惠政策,妥善处理外出人员承包地的流转,解决他们种田难问题,切实解决转移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安心、定心、放心。
四、多元化支持保护,以优良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1.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政府要努力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门槛。
在过去,农业、林业、畜牧、水利等部门,为了追逐自身部门的利益,对农民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阻碍了农民增收,加重了农民负担,还有一些垄断部门借向农民提供服务之机,利用手中权力,强行服务,变相收费。针对这些状况,我们对涉农部门进行了资产、职能、机构的精简重组,取消4个站所,组建1个中心,弱化管理,强化服务。
同时,实行投资向农业适度倾斜的政策,增加用于农业的财支农资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的比重,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幅度
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用来加强对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好的增加农民收入。 2.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贷资金投入。
资金要素是农业生产的“粘合剂”,从我县农业几十年的发展情况看,由于目前乡村债务负担沉重、集体经济积累太少,因此为农业提供资金的最大来源就是银行信贷。我们通过下发专题文件,明确了县域内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要求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小额贷款的发放力度,通过农户联保、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担保、农户项目资产担保、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发证等方式,拓宽农户融资渠道。
还以农村信用联社为依托,建立了以服务为主、兼顾赢利的信用合作组织,采取集中考察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方式,简化贷款手续,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贷款服务,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资金投入的紧缺,将严重制约农业的正常发展,而农业科技进步对资金投入的替代效应,为农业的稳定增长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20xx年间全县共引进蔬菜、果树、畜牧等农业新品种100多个,并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村科技示范户为阵地,搞好了示范推广。以抓好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动植物疫病防治检疫体系建设,无公害瓜菜、果品、优质专用粮、畜禽养殖等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以建设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撑,重点扶持农技推广综合站,对长期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通过农业广播学校、专业技术培训班、职业高中、函授和农民夜校等形式,大力实施“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等素质教育工程,使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