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团范文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论邓小平关于创新是现代化事业强大动力的思想

论邓小平关于创新是现代化事业强大动力的思想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12-31  |   人气 976

一、中国现代化的路是创出来的 中国现代化的路要靠中国人自己走,自己创,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这一点,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理论。”[2](p2—3)

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他创立了一种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式,也不同于亚洲“四小龙”起飞的“东亚模式”,而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总体战略;在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在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多样化发展,以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方式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在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史上开创了先例,使中国经济出现了腾飞的气势。

二、改革就是要创新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打开通路,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创建机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改革的动力却是创新,改革也是为了创新。

为什么必须通过改革来创新呢?因为“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2](p237)。 “旧的那一套”主要是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过于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结构,只注意抓生产关系,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生产力发展的“左”的路线方针以及官僚主义等。对此,小平同志严肃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p150) 改革是一场革命,没有先例,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有所作为。小平同志讲:“我们也讲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我们要摸索前进。”[3]又讲:“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试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p372)小平同志这里倡导的改革要有“敢闯”的精神, 就是要我们在改革中敢于和勇于创造新事物、新经验、新路子,就是提倡一种创新的精神。只有具有这种创新精神,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因为改革本质上就是前进的、创新的。

三、科技的发展靠创新 1988年,小平同志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就以其战略家的睿智,向我们发出了向高科技进军的时代最强音:“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原子弹、氢弹、卫星“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2](p279 )“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一定要打赢”[2](p378), 要占领世界科技的“制高点”。今天,结合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形势,我们更加感到小平同志是多么的远见卓识,更加认识到向高科技进军的紧迫性,更加增强了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小平同志不仅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战略方向,而且还亲自领导了科技创新活动。他虽然日理万机,还亲自领导和促进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为实验室培土题字,十分关心。1986年,他亲自领导制订了《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 ”高科技发展计划;1988年又组织实施了“火炬计划”。这两项计划的实施,已取得了一大批接近和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四、教育的提高须创新 要做到“三个面向”,显然我们的教育就必须改革,必须创新。因为面向现代化,我们感到的是,科技是关键,科技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面向世界,我们感到的是,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同样需要培养科技型创新人才;而面向未来,我们感到的是,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现实,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知识经济就必须进行知识、技术的创新,还是需要创新型科技人才。这样的人才哪里来?只能通过教育来培养。而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内容来讲,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仍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必须深入改革,继续创新,创造出一套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尽快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体制;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删除一些陈旧的内容,来一番科学的改造和安排,使之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适合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教学方法更是要彻底改变那种满堂灌注式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式、开放式、个性化的方法,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独立思考,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努力创新。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具体讲,这样的人才在思想素质上,应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在业务素质上,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复合的知识结构、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要具备面向市场、面向世界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只有教育的创新和大发展,才能迎来科技的创新和大发展,进而推动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也是现代化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最近,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 再次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牢记,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是事关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努力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赋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更大的动力,是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条战线上的同志的一个伟大战略性任务。”[5]

【参考文献】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电视采访时的谈话[n]. 人民日报,1986—09—15

(1). [5]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08—24

(1).  

 

[1]

与论邓小平关于创新是现代化事业强大动力的思想相关范文: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法律的统治与治国方略的统一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特征 毛泽东与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一致性与不同点分析 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 略论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三个趋向 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 邓小平理论体系问题研讨综述 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 邓小平论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五个方法论原则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论邓小平关于创新是现代化事业强大动力的思想.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