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斗争哲学家们是怎样误解列宁的
斗争哲学产生于延安时代,我们不知道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艾思奇和陈伯达,还是艾思奇和陈伯达的哲学思想左右了毛泽东,总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来到延安后,与延安的哲学家一起创立了了斗争哲学,《矛盾论》就是斗争哲学产生的标志。从《矛盾论》中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到,毛泽东并非是要建立一种自己的哲学,而是在于阐述马列主义的哲学。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的理论原则说成是唯物辩证法,是强加给马克思和列宁的。从《矛盾论》引述的列宁的话就可以看出斗争哲学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来自于对列宁的误解。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决不是列宁的意见。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误解列宁的。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曾引用了列宁的一句话,以证明斗争性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里说: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
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①①转引自《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的这句话就成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基本原则的理论根据。令人不解的是,毛泽东《矛盾论》里引述列宁上述话的同时见,还引用了列宁的另外一句话,这句话却有着与上述的说法有着极为相反的意见:
“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看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重点号是引者加的)”列宁《哲学笔记》第116——117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列宁在这里明显地表达出“对立面”是“有条件”的意思,与上面的引述将对立面的斗争说成是无条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读者如果稍微仔细认真一点,就不难看出列宁的上述两段话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句话列宁说的是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列宁的第而句话说的是对立面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将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看成是同一个意思,我们就会看到列宁两种矛盾的说法;如果我们看到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表达的是两个问题,我们也就不会怀疑列宁自相矛盾了。《矛盾论》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引用了列宁两句具有相反的意思的话,但却没有发现这里的矛盾。毛泽东是第一个这样引用列宁话的人,从1937《矛盾论》发表到今天,几乎斗争哲学家们都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里,模仿《矛盾论》的做法同时抄用列宁的这两段话,令人奇怪的是竟没有一个人看到或指出这两句话的矛盾。
既然列宁说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的,那么列宁自然的成了这种斗争哲学的发明人,因为斗争哲学家们除了引用列宁的话外,并没有做更多的考察以证明同一性的相对性有条件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如果列宁能重生的话,一定也会说这即给了他过多的荣誉也给了他过多的毁誉。如果哲学家们稍微仔细一点的话,不难看出列宁的这两句话中的有无条件性指得是两种情况:
列宁在第一句话中说的是: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的。
列宁在第二句话中说的是:对立面是有条件的。
如果囫囵吞枣地引用和理解上述的两种说法,很容易造成误解和混淆,将对立面和对立面的斗争误解成同一个含东西。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搞清楚: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个东西,对立面和对立面的斗争的区别何在,然后才能说谁是绝对的谁是相对的,谁是有条件的谁是无条件的。
常识就告诉我们:同一性是指事物自身的同一,是事物本身的差别所共同具有的东西,即事物的共性,共性的东西是一般的、抽象的或绝对的和无规定性的东西,所以他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它仅仅是事物存在的一个方面;而对立面的同一即包含了同一性也包含了对立性,这时的同一性已经不是抽象的无差别的同一,而是相对于具体差别而存在的同一,如地球(同一性)包含南北极(差别)的对立统一,又如生命(同一)包含了生死(差别)的对立统一,所以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那么本来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对立统一,为什么在斗争哲学家那里却忽然演变成了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呢?这里关键是要搞清楚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个东西,如果能够将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性区别开来,知道同一性仅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是对立面),就可以知道列宁所说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东西是指对立面的统一,而不是同一性本身,将有条件的相对的对立面的统一说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显然是由于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性两个概念的混淆而而形成的对列宁的误解造成的。
常识还告诉我们:对立性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的东西,是事物的个性。任何对立面都是相对的,如大小、上下、好坏等等,对立面的两个方面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无大也就无所谓小,无上、下也就不存在了,对立面和相对性简直就可以说是同一个东西,而在斗争哲学家那里对立面却变成了绝对的无条件的东西,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在这里对列宁的误解与上述在同一性上的误解一样,关键是混淆了对立面和对立面的斗争这两个范畴。下面我们就简述以一下同一性、对立面的统
一、对立面和对立面的斗争这几个辩证法范畴之间的对立同一关系。为了下面简述方便,我们先要明晰三概念:斗争、绝对和条件。
斗争
最早用斗争一词作为辩证法范畴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曾把斗争称为“万物之父”,但辩证法在古希腊还不是成熟的理论,黑格尔是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的。”人,可黑格尔很少用斗争一词作为辩证法的范畴使用,马克思、恩格斯也是如此,列宁是比较多地用斗争一词用来表示矛盾的对立面,但他明确地告诉我们不能将日常用语的斗争与辩证法的斗争混为一谈,所以有时他特意把斗争一词加上引号。我想这些辩证法的大师们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后人会把斗争一词提到辩证法的最高原则的程度,甚至可以用斗争一词来取代对立统一的地位。在日常用语里斗争一词往往与矛盾、对立统一的内涵量相等,所以用斗争一词表示辩证法是很方便的。讲这么多是想证明斗争一词在斗争哲学里有着特殊的地位,斗争可以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成了事物存在的最高原则,斗争成了最终的目的,甚至成了生活的乐趣。但无论人们怎样理解和误解斗争一词,在辩证法里(包括斗争哲学)斗争一词仅应该是用来表示矛盾的一个方面即对立面的。
这样我们完全可以说对立面的斗争就是对立面的对立。就像具体同一的同一是抽象的同一一样,具体的对立的对立也是一种抽象的对立。
绝对
在辩证法中绝对一词是有着明确的含义的,他与抽象是一个东西。黑格尔曾明确地表示; 所以当我们说绝对对立时,实际是指抽象对立,凡是抽象的都不是具体的,都是无规定的,无条件的,列宁讲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是指这种抽象的对立或对立面的对立。
条件
毛泽东把事物存在的外因称之为条件,而把内因称之为根据。那么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中的条件是指什么呢?如果把条件当内因看,根据就成了条件,根据本身是同一性和对立性的统一,把同一性做同一性的条件是同意循环,没有意义。如果把条件作为外因看,外因就成了矛盾或对立统一本身的条件,即外因既是同一的条件也是对立的条件,这样的条件怎么会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同一性或斗争性的条件呢!所以单就矛盾的一个方面讲什么有无条件是没有意义的。
在明晰了上述概念以后,现在就来简述一下同一性、对立面的统
一、斗争和对立面的斗争的辨证关系。
首先同一性和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两种同一概念,同一性一般的是表示抽象的或绝对同一,而对立面的同一则表示相对的具体的同一即对立统一。划分抽象同一和具体同一,是黑格尔与形而上学的知性同一及谢林的绝对抽象同一分歧的一个关键,黑格尔认为凡是存在的同一都是具体的同一,抽象同一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抽象同一与具体同一的区别在于:具体同一是含有差别的同一,而抽象同一是抽掉了事物差别的同一。这种抽象同一对我们的分析十分重要,但他决不会独立存在。如果我们没有规定的只是讲同一,这就是抽象的同一,抽象的同一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具体同一是这种抽象同一的具体化,这时的同一已是某一对立面的同一,已不是泛泛的同一,这种同一已经有了具体内容,如生与死的对立同一,这时的同一已经有了具体内容即生命,同一性是生命,对立面是生死。凡对立面的统一,同一性和对立面都是有具体内容的,如上面的同一性是生命,对立面是生死。这就是为什么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是无条件的原因。当我们只是讲同一性时,这时的同一性还没有具体的内容,仅是抽象的同一,所以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的)对立面的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抽象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此乃辩证法的基本常识,列宁说的是:对立面的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斗争哲学说家则将其扭曲成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对立面和对立面的对立(斗争)是绝对的。这个问题与同一性的问题具有同样的性质。
对立面本身是相对的,用不着思辩的理解就能做到,凡是对立面必然是两方面,如上下、多少、生死等等;其存在也必然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它的条件就是同一性,如生死的条件即同一性是生命,无生命存在也就无所谓生死。所以对立面这个范畴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和有条件的存在。
我们再来看对立面的对立(斗争)。对立面的斗争明显的是指对立面的对立,这种对立的对立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对立(指对立面的斗争)已经由具体的、有条件的对立转化成了抽象的无条件的对立,斗争哲学家没有理解对立面的斗争指的不是具体的对立面,而是对立面的对立面即是抽象的对立。列宁此处讲的绝对的对立就是这种抽象的对立,但斗争哲学家却将这种抽象的对立误解成了具体的对立,并将绝对与对立面联在一块,得出了绝对的无条件的对立这一斗争哲学的基本原则。但这是对辩证法的践踏,是对列宁的曲解,是辩证法没有贯彻到底的表现。绝对中有相对,相对里有绝对,列宁此处就是论证这一辨证关系。抽象的同一性本是绝对的,但在具体的对立同一时却变成了相对的;对立面本身是相对的,但对立面的对立或抽象对立却是绝对的。由于斗争哲学家没有理解绝对相对的这一辨证关系,从列宁的话里得出了反列宁的结论使辩证法蜕化成了斗争哲学。其实列宁在讲了上述话以后,可能预见到有人要歪曲他的话,马上就做了一个补充说明,如果人们在引用列宁这句容易被误解的话的时候,仔细看看列宁在说了上述话后的补充说明,并理解了说明的真实含义,斗争哲学可能就不会这么固执了。列宁是这样补充说明的:
“注意:(列宁加了注意两字并没引起注意。引者。)顺便说一下(怀疑论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绝对和相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来说,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是排斥绝对的。”①①列宁 《哲学笔记》 第398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列宁为什么讲完了被人们误解的那句话后马上作此说明,实际就是怕被人误解(怕什么有什么这也是辩证法)。本来抽象的同一性是绝对的,但绝对的同一性却要通过具体的同一性相对地表现出来,本来是具体的对立性却可以在具体的对立统一中抽象出绝对的对立来。对列宁的误解实际是对绝对相对的辨证关系的不理解,说到底是对对立统一本身的不理解,为此我们还有必要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一详细说明,作此分析以后才能彻底戳穿斗争哲学的辩证法假象。在本文的第
二、三两部分分别分析同一性和对立性。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