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是“两学一做”的落脚点,也是针对每名党员提出的起码的、基本的目标要求。以下是关于20xx四讲四有党员典型事迹材料。
【20xx四讲四有党员典型事迹材料篇1】
“你们问我当年为什么要修这条路?”见到斯xx的时候,他正坐在巴拉村老家的长条凳上,点起的火塘映照着他黝黑的脸庞。他说:“到了这儿,你们就会找到答案。”
位于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的巴拉村,坐落在巴拉格宗雪山脚下。佛塔、雪山、冰川、湖泊……这个旷世秘境隐匿在与世隔绝的峡谷深处。穿过壁立千仞的峡谷,道路的尽头就是斯xx的家乡——巴拉村。
13岁,斯xx从这片大山闯了出去。35岁,他带着打拼赚来的数千万元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修路之旅。“出去的那一天,我就想着一定要回来,为家乡修宽敞的公路。”斯xx说。
羊肠小道走出的大山之子
“9岁以前没穿过鞋子,光着脚板跟大人去打猎。”在斯xx的记忆中,过去的村民耕地很少,只能种些玉米、青稞,粮食不够吃,还要靠打猎和挖野菜充饥。“村里没有公路、没有电,更没有商店,就算是生活宽裕点的人家,家里最值钱的也就一只装电池的手电筒。”
在通公路以前,村民出行只能走一条从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仅1米左右宽的羊肠小道,从村子里走到香格里拉县城,要足足5天,有的村民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
11岁那年,斯xx跟着父亲第一次到了香格里拉县城,县城里的石板路、奔驰着的汽车、城里晚上的电灯……这一切看得斯xx惊呆了。“要是能有一条这样的公路与家里相通那该多好啊。”修路的梦想在斯xx心里悄然产生。
“我是个倔强的人。”按捺不住内心对外面世界的向往,13岁的斯xx不顾父亲的反对与劝阻,一个人怀揣着35元,沿着那仅一米宽的羊肠小道走了30多公里,走出大山峡谷,走出香格里拉。
他在修路工地上卖过苦力,在木材加工厂做过工人。从摆摊零售到批发代理,斯xx开办了迪庆州第一家五金机械门市部、第一家火锅城,积累了数千万元资产,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成功并不能让斯xx感到满足,在他的心里,始终惦念着那个遥远的被大山环抱的家乡。“我的家乡是世人向往的神圣净土,风景绝美,怎么能守着‘金饭碗’饿肚子。我要修一条公路、建一个公园,把巴拉格宗的美展现给世人。”20xx年,斯xx回到家乡,开始筹备修路。
从富翁到“负”翁的商人
“你要是能修成这条路,我们给你磕长头。”当斯xx决定倾其所有,修筑一条从214国道通往巴拉村的公路时,没想到遭到的第一波阻力来自本村的村民。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修出一条公路,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前来勘测的工程队也知难而退。
“想做的事情就会用生命去做好。”悬崖峭壁没有把斯xx吓倒,亲朋好友的阻力也没有让他退却,因为他坚信,这段30多公里长、连接周边4个藏族村落的“天路”,将会是带领大家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为了勘探线路,让公路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斯xx不知道在峡谷深处泡了多少个日夜,摸索90度急弯公路的修路技巧,亲自测量、设计了多处险峻弯道……20xx年9月,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破轰鸣,35公里的盘山公路开始动工。
“修到14公里的时候就没钱了。”回忆起修路时捉襟见肘的日子,斯xx笑得有些苦涩。为了弥补资金缺口,斯xx一咬牙,卖了经营多年的餐饮企业、卖了五金机械门市部,亲朋借不到了就找小额贷款公司,几年的修路不仅耗尽了斯xx的积蓄,还让他背上了巨额的债务。
20xx年元旦,汽车开到了村口,村里的路通了、电通了、网通了,老人们好奇地反复开关电灯,年轻人滔滔不绝地用电话聊天……公路的修通结束了这里过去只能靠羊肠小道通行的历史,将通往香格里拉县城5天的长途跋涉缩短到1个半小时。
雪山上飘扬着党旗
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斯xx把景区的工程分包给村民,还出资将生活在高海拔山坡上的全村14户村民陆续搬迁到冈曲河畔。
20xx年xx月xx日和xx月xx日,香格里拉接连发生5.1级和5.9级地震,景区的公路大部分被塌方掩埋或被落石砸毁,电力、通讯全部中断,景区成为“孤岛”,村民、景区职工及50多名游客共400余人被困。
正在昆明出差的斯xx得知消息,立即赶回了巴拉格宗。景区的路中断了,斯xx就徒步进去。“路不在了没关系,人在,路就在。”斯xx说。
余震不断,位于峡谷深处的景区十分危险,斯xx再一次站了出来。“我是党支部书记,党员们站出来,带领大家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斯xx临危不乱,立即在景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指挥大家一边撤离,一边组织抢通公路,xx月xx日,抢修便道打通,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他让我们把党旗竖立起来,跟着他走。”景区员工格桑次仁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那个时候,跟着党支书走,觉得特别的安全。”
如今,景区的灾后重建已经基本完成。走进巴拉格宗大峡谷,在景区的接待中心,依然可以看到那面党旗高高飘扬。“有了这面旗帜,就有了号召力。”面对未来,斯xx充满了信心。
【20xx四讲四有党员典型事迹材料篇2】
“党员干部最重要的就是心里要装着老百姓。”这是甘肃陇南宕昌哈达铺镇党委书记张xx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扎根基层做的一件事。
哈达铺镇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红军长征途中曾两次到哈达铺,在这里制定了挥师北上的伟大战略决策,因此被誉为长征“加油站”。如今的哈达铺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文明村镇,城镇建设发展迅速、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也在加快,乡村面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
便民服务中心让百姓得实惠
哈达铺镇于20xx年开始实施政府便民中心进村社试点工作。在得到村民一致的响应之后,今年4月,哈达铺镇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服务中心使用面积450平方米,有便民服务窗口13个、服务事项45项。
在便民服务中心大厅,记者见到了来办理医药费报销的新寨村村民刘顺序,他告诉记者,这要在以前,除了准备好各种材料之外还要找各种单位申报,效率低不说还得天天跑。这下好了,只要材料齐全,直接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即可,省了好多事儿。
张xx介绍:“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老百姓办事,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老百姓省事儿省心,我们也开心。”
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干部活力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做得到不到位,关键还在村干部,干部的工作热情高了,才能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里。”这是张xx扎根基层20xx年最大的心得。如今哈达铺镇村级干部转变思想,主动上门找老百姓办事而不是等着老百姓找他们办事,这是令他最为欣慰的一件事。
当初来到哈达铺镇的时候,张xx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村干部工作动力不强、积极性不高、工作不主动。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哈达铺镇积极探索实践“绩效月考评,报酬月发放”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赫道村党支部书记赵清中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作为在村民中很有威望的支书,由于这项措施是要对村级干部进行量化评分,每月实绩都需要依据考评兑现报酬,而且完全透明和公开。赵清中觉得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带着“大锅饭”思维去工作,而应以实际行动赢得自己在村民中的威望。因此,他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绘就小城镇小康蓝图
20xx年3月份,是张xx来到哈达铺镇的第一年。一年后的20xx年甘肃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哈达铺镇被确定为30个试点镇之一,随之,哈达铺的小城镇建设迈开了新步伐。
据了解,近年来哈达铺镇的拉路梁万亩药材种植基地、华昌药材城、琦昆药材仓储中心、特色产业开发等的开展十分顺利。
张xx告诉记者,哈达铺镇的贫困面还是很大的,现有2528户贫困户,共计16040人,20xx年全面脱贫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目前实施的致富能手培养、村党支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等工作已经帮助一批老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相信只要工作做扎实,老百姓有信心,我们就能帮助老百姓早一天脱贫致富。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