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范文 / 事迹材料 / 珠江医院儿科周细中医师先进事迹:一片"兵"心在玉壶

珠江医院儿科周细中医师先进事迹:一片"兵"心在玉壶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更新 2022-05-02  |   人气 645

他不是名医,却让所有的患儿和家长牢记了他的名字;他不是亲人,却成为了孩子们心中胜似亲人的“周叔叔”;他早已脱下了军装,却始终坚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人宗旨。一张总是洋溢着热情的亲切笑脸,一个总是穿梭于病房的忙碌身影-他,就是大家眼中的周细中。

医者父母心,在职责中渗透

儿科往往是医院中最容易滋生医疗纠纷的地方,无法准确表述不适的患儿,爱子心切、焦虑紧张的家长,使得儿科医生的工作如履薄冰、倍加艰辛。而周细中医生以他十倍的严谨和百倍的耐心,赢得了患儿家属们如潮的好评。在他近十年的不算太长的从医生涯中,医疗纠纷不但与他绝缘,而且越来越多的患儿和家长成为他忠实的“粉丝”,不为别的,只为“找周医生看病我们放心!”

在儿科,周细中医生对病人及家属的细致和耐心是出了名的,在初来乍到的一些实习生眼里,甚至近乎“婆妈”。他始终以一颗特有的同情心善待每一个孩子,无论贵贱、贫富、残疾抑或美丑,在他的眼中只有一种形象:“所有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每次接诊,查房,他从不轻易凭经验作出判断,而是仔细查体,询问病情,详细了解孩子的饮食、活动、精神表现,事无巨细,一一过问,掌握详尽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针对病情作出综合分析和判断。

周医生有一个令所有人为之感动的习惯:每天清晨,走到每一张病床前,他总是要亲自闻一闻每个孩子的尿液和大便,有时甚至还要用棉签扒开仔细“研究”一番,看看有无异常,连父母都皱眉避让的排泄物在周医生的鼻尖下似乎全无异味。在治疗的同时,他极其注重宣教,从不吝啬时间与患儿家长耐心交流,总是用通俗易懂的病情分析和真诚耐心的解释消除家长心中的焦灼和不安。许多家长都众口一词地感叹:碰到像周医生这么耐心细致的医生真是难得!

在东莞打工的何先生夫妇,三岁半的小儿子患有癫痫,在多家医院医治无效后转到了珠江医院。周医生仔细检查、判断病情,针对性地制订了治疗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交谈中,周医生了解到何先生的另外两个孩子也有类似病史,周医生立即将情况汇报给科室领导,并亲自带了救护车奔赴数百公里,赶到何先生远在广西灵山县的老家,为两个孩子检查。经与当地医院协商,病情轻一点的孩子留在当地就治,周医生带着病情相对严重的另一个孩子连夜赶回医院。在精心治疗在院的两个孩子的同时,他每天都不忘打电话询问、指导留在广西的孩子的治疗情况。当三个孩子的病情相继好转、逐步康复时,如释重负的何先生夫妇心中的感激已无法用语言表达,在发给周医生的短信中,他们这样写道:“您不仅救了我儿子,更救了我们全家,您是孩子们的再生父母啊!”而周医生星夜兼程救治患儿的故事也成为了灵山县广为传诵的一段佳话。

韶关5岁的小女孩静文,自1岁起,下肢进行性瘫痪,几年来四处求医都查不出病因。周医生查体后发现病情罕见,为明确诊断,他连续几天上网查资料,组织医生讨论,请来知名神经专家会诊。经过努力,小静的病因逐渐明朗,最后通过基因诊断确诊为脊髓萎缩症。按照医疗常识,脊髓萎缩症的孩子几乎活不到成年,家长一下掉进了绝望的深渊。望着孩子求生欲望特别强烈的双眼,周医生不肯放过哪怕万分之一的希望,他结合会诊意见,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每天亲自到床边为其作康复治疗,手把手教孩子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锻炼。几个疗程后,小静的病情奇迹般地减轻,竟能扶着墙慢慢站起来了。回到家的小静在妈妈的帮助下,写来了感谢信,她在信中表示,周叔叔的关心和鼓励一直感动着她,她一定会活下去,走好人生每一步!

11个月的患儿小翔,经常下半夜高热抽搐、口吐白沫,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可治疗效果却总是不佳。周医生接诊后,为了摸清小翔“癫痫”的发作形式,他连续在床边守了四个晚上,每晚都忙到凌晨三、四点钟,累了,就喝上一杯浓茶提神。孩子的父母都困得趴在床边睡着了,可周医生布满血丝的眼睛却生怕错过一丝病情变化。他一会为孩子擦身,一会为孩子喂水,邻床的家长一直以为病床上的孩子是周医生的亲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晚上的仔细观察分析,周医生终于明确了孩子患的是非癫痫性发作睡眠肌阵挛,纠正了之前的错误诊断。六个疗程后,小翔好转出院了,全家人欢天喜地,直说碰到周医生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来自黄埔区的靳女士清楚地记得, 4岁的儿子小刚,突然出现双下肢站立无力伴进行性加重,慕名来到珠江医院儿科,周医生检查后建议孩子做磁共振检查。可孩子却总哭闹着不肯配合,靳女士一筹莫展。周医生拿出玩具耐心地哄孩子,调节孩子的情绪。为保证检查效果,他亲自抱孩子到影像中心,亲手为孩子镇静,怕孩子惊醒后躁动,他坚持站在检查床边全程看护,陪着孩子经受“射线浴”,让靳女士大为感动。打这次康复出院后,不管小刚有个什么大病小痛、感冒发热,靳女士一律舍近求远往珠江医院跑,还介绍了许多亲戚朋友的孩子来看病。

周细中对工作的尽心尽力,对孩子的耐心细心,常常令家长们自叹弗如,他把每一个患儿放在了自己的心上,以一颗“医者父母心”,诠释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刻内涵。

医者仁爱心,在点滴中闪光

医乃仁术,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没有一颗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是无法胜任医生这份神圣的职责的。在儿科,周细中医生处处为患儿着想,全身心系念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尽可能的抚慰他们因病而显阴霾的心灵。同事们经常戏称他为孩子们的“超级保姆”,除了病情和治疗,每一个孩子的饮食、喜好、脾气他都能一一道来。冬天查体时,他总是先搓热了手再触摸孩子身体;孩子哭了,他搂在怀里轻声细语地哄;孩子汗湿了,他随手就为孩子更衣、换尿布;孩子高热了,他亲自为孩子作酒精擦浴;孩子送诊迟了,他甚至会急得责备粗心的父母……

两岁半的小男孩丁丁,在家吃蛋糕时窒息,送到医院时已是植物状态。孩子家经济条件很差,父母选择了放弃,七十多岁的外公带着简陋的行李坚守在病床旁。周医生一方面积极治疗,想方设法节约费用,一方面努力与孩子父母沟通,帮助家人重建信心,甚至为孩子多方联系、寻求社会资助。他从自己家里拿来毛巾、衣服、牛奶送到孩子床边,每天早上为爷孙俩买来早餐,亲自为孩子按摩抚触,一手为孩子抠出干硬的大便……满头白发的外公感动得老泪横流,稍稍恢复意识的孩子张口就把他错认成了爸爸。

一名西藏军人的脑瘫孩子,三岁了还不会走路,妈妈带着孩子千里迢迢来到珠江医院求治。孩子的病有希望了,水土不服却使孩子妈妈憔悴不堪,丈夫远在边陲,广州举目无亲,独自照看幼小的孩子让她筋疲力尽,有时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周细中医生一边精心为孩子诊治,一边又主动当起了患儿的“编外亲属”,“我也是当过兵的,有难处尽管和我说!”他为孩子妈妈买来面食,送来日常用品,竭尽全力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成了母子俩最信赖的“后勤部长”。一个疗程过去,孩子终于歪歪斜斜迈开了他人生的第一步,欣喜若狂的妈妈一遍又一遍地教导儿子:“长大要当周叔叔一样的好医生!”

有一段时间,广州集市上鸡蛋紧俏,好几个患儿的家长都犯愁买不到鸡蛋。周医生拿了自己的饭卡,将食堂所有的鸡蛋全部买下,带回科里分发给患儿家长。

科里的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往往要持续数个疗程,家长们经常需要在医院附近租房子。工作间隙,周医生又成了“出租屋”的“包打听”,到处托人:“哪有空房告诉我一声,我有病人需要租房子!”

湖南来的一个孩子经过几个月治疗后,年底准备出院回老家,带的钱已所剩无几,身上穿的还是夏天入院时的衣服,一家三口愁眉不展!周医生二话没说,从家里拿来自己和女儿的衣服给大人和孩子加上,托战友帮忙买好车票,下班后又拖着忙碌了一天的疲惫身体,开车将一家三口送到车站。

从化一对打工夫妇抱着孩子出院时,因钱不够,无法支付出院带药的费用,他转身掏钱垫上药费,仔细交待家长服药的注意事项,将一家送上出租车的同时,执意将车费塞进了经济拮据的夫妇手中。

科里的护士都知道,不值班的日子里,每到深夜十二点,周医生的电话总会雷打不动地打过来询问病区孩子的情况,不问清楚,他就无法踏实入睡。

病区里的孩子特别亲近周医生,用家长们的话讲,是因为周医生有“绝招”:孩子哭闹不肯打针,他总有耐心和办法把孩子逗笑;孩子表现勇敢,他会买来孩子爱吃的囟鸡腿作为奖励;孩子过生日,周医生会“变”出小礼物。每年的端午、中秋佳节,病区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吃到周医生买来送到床头的粽子或月饼,暂不能进食的孩子也会收到奶粉。哪怕是每个人一小份,对病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份节日的惊喜,一份亲人般的呵护,一份让家长铭记在心的感动!

细微之处见真情,周医生给予病人的关爱和帮助举不胜举。作为一名工作过于繁重的临床医生,他完全可以“善小而不为”,但他宁可自己劳累,却无法对病人的困难视而不见,“我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而正是他所说的这些“小事”,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患儿的心田,驱除着每个家长的焦虑和痛苦,彰显着医者的大爱、人性的光辉!

医者无私心,在奉献中升华

从医近十年来,为了患儿的康复,周细中医生总是这样竭尽全力、无怨无悔地默默地奉献着。在这个许多人一心追名逐利的社会,有人为他的敬业所折服的同时,好奇于他从何而来的动力和精力?可周医生的回答却朴实无华:“我是当兵出身,累一点不怕,就怕对不住这些奔着医院来的孩子!”

为了不辜负患儿和家长的求医热望,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来都是早出晚归,从未正常下过班,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一天完整休息过。他把病人的利益和需要永远摆在了第一位,逢年过节、深夜或凌晨,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

因为工作太忙,医院离家又远,周医生经常无暇照顾自己年幼的双胞胎女儿,孩子一周都难得见上爸爸两面,时间长了,两个小姑娘有时甚至赌气故意不叫爸爸。一天晚上,周医生的妻子在单位值班,刚刚回到家不久的周医生听说科里一个孩子突发惊厥,他放心不下,扔下双胞胎女儿独自在家,匆匆赶回医院,守在患儿的床边。不久,他的手机响了,原来家里的两个女儿也发热了。听着女儿带着哭腔的呼唤,周医生心里真不是滋味,可他望了望眼前病床上还未脱离危险的孩子,却挪不动双脚。他在电话里“遥控”女儿:“爸爸现在走不开,你们俩个到冰箱取冰毛巾互相敷额头,爸爸晚点就回来了”。等到病区孩子的病情平稳后,周医生赶回家已接近深夜,第二天挨了妻子好一顿埋怨!

病区的工作已是十分繁忙,考虑到康复出院后的孩子需要定期回来复诊,为了方便病人,他自己给自己加担子,自20xx年6月份起,自发地坚持每周三下午出门诊。有时碰上周二24小时值班,通宵忙碌不眠,可他第二天上午仍旧坚持查完房,中午睡上个把小时,下午又准时准点出现在门诊。每次门诊不管忙到多晚,他总是坚持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不肯有半点马虎,多次被评为“门诊之星”。

工作中,他从不计较自己在时间和精力上超负荷的付出,却时时系念和计较着病人的得与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病人减轻痛苦, 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为了一个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了一个更经济的康复计划,他到图书馆翻找资料,到网上搜索讯息,打电话请教专家。查房时,不管是上级医生的指导还是下级医生的建议,只要是对病情有利,他从来都不会因顾及面子而抵触,总是虚心接受采纳,择其善而从之。

一次,一个刚入院的孩子高热抽搐,前卤饱涨,经过检查后,周细中医生建议孩子做腰穿进一步确诊,可家长却因心疼孩子不肯执行,反倒责怪医生是为了私心乱开检查单。周医生将孩子的病情、症状到可能的后果仔细分析给家长听,认真说明其必要性,家长还是不愿意。一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为避免延误孩子病情,周医生请求与患儿家里一个学医的亲戚电话沟通,终于通过“迂回”战术说服了家长,及时确诊了孩子的病因。当孩子康复出院时,愧疚的家长握着周医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20xx年6月,周医生患上了感冒,可他根本顾不上休息半天,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七月初的一个晚上,他带车连夜赶往阳春接诊一名患儿,一直忙到第二天7点多才返回。由于通宵劳累,他的咳嗽加剧,一路上喘息得厉害,整个人感觉透不过气来,一路吸氧回到医院。医生让他住院治疗,可他却放心不下科里的孩子,每天在门诊输完液,又到病房忙碌开了。

周医生的真诚和无私,使慕名就医的患儿越来越多,家长们敬重他,总想着要表达一点谢意,可周医生却从不肯接受他们馈赠的红包,实在推辞不过,他就以帮患儿交住院押金的方式悄悄还回去。来自河南的一个婴儿痉挛症患儿的家长,几次邀请周医生吃饭都被谢绝,便趁周医生去洗手间的功夫,偷偷将一个红包塞进他的白大褂里。出院结账发现预交金上多出的500元钱时,孩子爸爸才恍然大悟,感动的泪水顿时湿润了双眼!

心中有不渝的信念,行动上才会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二十年从军的经历,以奉献为天职的军人本色已深深渗入周细中医生的每一个细胞,成为他经常激励自己的一杆标尺。在医患关系纷扰、紧张的今天,他始终恪守着“用心治病、真诚待人”的座右铭,以一颗朴实无华的“兵”心,奏响了一支医患情深的和谐乐章,成为了患儿家长心中真正可以生命相托的好医生!

与珠江医院儿科周细中医师先进事迹:一片"兵"心在玉壶相关范文:
水厂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高速路政大队长先进事迹材料 乡党委书记的先进事迹材料 技术创新能手材料 制药公司药品研究项目组先进事迹材料 保密委员会主任保密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县工商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先进事迹 村民信赖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的事迹 用双手托起希望

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珠江医院儿科周细中医师先进事迹:一片"兵"心在玉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