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精神病人大家的心中总会出现这样一幅恐怖的形象:蓬头垢面、衣衫破旧、目光痴呆、眦牙裂嘴、行为怪异、嘴里喃喃自语着一些不可理喻的话语……这就是世人眼里的“疯子”。在 市精神卫生中心有这么一位医生,在工作的 年中他每天的职责就是与这些疯子打交道,给他们看病,与他们交流,用自己的真心去关怀、了解、呵护他们,获得了病患和家属的尊重和爱戴。今年他被评为卫生机制“质量明星”荣誉称号。他就是 市精神卫生机构院长助理、精神五科主任 。
年,22岁的 医专毕业后,选择到 地区精神病院,做了一名临床医生。提起为何选择这个职业时, 说:“那时候想法很简单,因为 有一个火车站,图的是回家能方便些”。可当从事了这个职业,他才真正了解到,做一个精神病医生有多么难。那时候的精神病院被人们称为“疯人院”,深受社会歧视,为了不让家人难堪, 一直没敢告诉家人,直到三年后家人才知道他在精神病院工作。
世纪 年代,精神卫生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里也没有这样的专科,上班后, 接受了医院简单的培训后,就开始从事临床工作。那时的精神病院床位少,来的都是重症患者,多数是被家人五花大绑来的。看到这种情形, 心里很害怕。有一次,一位来自 的病人,患有非常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大小便都吃,病发时给一个棉纺厂放了火,被人打得鼻青脸肿。 在为他做检查时,冷不防被他飞起一脚踹倒在地,年轻的 当时流出了委曲的泪水,可转念一想,这些病人都是受了刺激神经不正常的人,自己从事的工作就是救治他们,于是他从容站起来,继续为病人治疗。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 除做好药物治疗外,还亲自参与该病人的护理工作。病人思维清晰后,了解到自己病发时的过激行为,主动找 道了歉。
“在我们医院,只要在病房干过的,没有没挨过打的” 感慨地对记者说。有一天中午临近午饭的时候,几位家属绑着一位男性患者来到 的诊室,该男子蓬头垢面,狂躁不安,情绪不稳。 一面帮着安置病人,一面进行常规的问话,没防备患者劈面就是一拳,正打在他的上唇上,顿时鲜血直流,“上唇只剩一张皮了,再破就又开一个洞了” 笑着说。还有一次查房,他刚走进病房,就被一个病人抓住撕打起来,把他一件价值七、八百元的羊毛衫撕破,“妻子为此心痛了好长时间,幸好她也是本院的医护人员,对这项工作理解”。由于精神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生在为患者诊治过程中,会遭遇很多不测,饱尝很多委屈。国家为了照顾从事这项工作的医务人员,每月加了12元的补助,现在增加到60元,这项补助被同事们戏称为“挨打费”。
“那些病人太可怜了!” 说。为了弄清精神病人的发病原因和药物治疗的最佳方法,他自己购买了很多书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积极探索药物治疗加心理疏导的治疗方法,实行心病心医,用真情关爱病人,悉心照顾病人,为病人解忧解烦,收效显着。许多患者家属慕名而来,每年由他接收的住院病人就达200余人次。回想起这些, 显得非常满足。他说,挽救一个病人就等于挽救一个家庭,能看到病人情绪稳定,家属心里安慰,即使自己委屈点,也心甘情愿。
尽管当时分配工作时是为了回家方便,然而自从从事了精神卫生工作, 却很少回烟台老家,就连过春节,有时为了让同事们能过上一个团圆年, 都自己值班。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有一年春节过后,院领导得知 已经三年没回家过春节了,非常过意不去,院领导班子集体买上礼物,硬逼着 和他们一起到烟台老家,去看望家中二老。 说,这个集体给予他的关爱,也成了他工作的动力。
说,精神病人需要社会的关爱,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护人员也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他希望社会能更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将更多的关爱洒向精神疾病患者,因为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希望。
近500万道试题、20多万套资源、50多万篇作文、60多万篇范文免费使用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